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两弹一星_元勋王淦昌78载爱情路

_两弹一星_元勋王淦昌78载爱情路

2011-12-16 5页 pdf 482K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2196

暂无简介

举报
_两弹一星_元勋王淦昌78载爱情路 王淦昌 (1907—1998),中国实 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 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 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 “中国核武器之父”。 在长达 70 年 的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 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在 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999年 9 月 18日,在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前 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 重表彰了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 突出贡献的 23名科技专家, 并授 予或追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王淦昌荣列其中。在事业上,王 淦昌无疑是一个成功者, 成就辉 煌,声名显赫...
_两弹一星_元勋王淦昌78载爱情路
王淦昌 (1907—1998),中国实 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 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 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 “中国核武器之父”。 在长达 70 年 的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 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在 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999年 9 月 18日,在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前 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 重彰了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 突出贡献的 23名科技专家, 并授 予或追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王淦昌荣列其中。在事业上,王 淦昌无疑是一个成功者, 成就辉 煌,声名显赫,可很少有人知道他 身后那位伟大的女性———他的妻 子吴月琴,以及他们共同走过的风 雨人生路。 王淦昌懵懂依 “父母之 命”,却不敢掀起新娘的红盖头 1907 年 5 月 28 日,王淦昌出 生在江苏省常熟县支塘镇枫塘湾。 父亲王以仁自幼学医, 深得医道, 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一名中医。王淦 昌 4岁时, 父亲突然英年早逝,把 一个家族的重担扔给了两个已经 成年、在常熟县里谋生的哥哥。 他 13 岁那年,母亲由于过度劳累,得 了肺病,一病不起,也撒手人寰。父 母去世后,王淦昌的外婆来到邻村 一个大户人家———老中医世家的 吴家,替王淦昌提迎娶的事情。 原 来,吴家与王家是世交,在王淦昌 3 岁的时候,父亲就为他与吴家大 他 3岁的女孩月琴订下了娃娃亲。 此时,吴月琴 16岁,按照当时的习 俗,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女 孩上过私塾,知书达理,与王淦昌 可以说门当户对。尽管王家父母双 亡,但是崇尚礼义、诚信的吴家毫 不犹豫地兑现了当年的诺言。孝顺 单纯的王淦昌不敢有所违抗,懵懵 懂懂地依了外婆。 1920 年夏天, 一队送亲的队 伍踏着乡间石板小路朝小镇上王 氏老屋缓缓走来。 13 岁的王淦昌 胸前挂着一朵红绸结成的大花,头 戴瓜皮小帽,脸上挂着少年不知愁 滋味的喜悦,一蹦一跳地在大花轿 前嬉戏玩耍,一点儿也没有当新郎 的老成和庄重。 送亲的队伍刚走近王家大门, 一串喜庆热闹的鞭炮就“噼噼叭叭” 炸响了。 头上蒙着红盖头的新娘吴 月琴,颤颤悠悠地挪动着三寸金莲, 婀娜多姿地出现在王淦昌面前。 洞 房花烛夜, 吴月琴羞涩地等着小丈 夫掀开她的红盖头, 可王淦昌窘迫 得连抬头看新娘一眼的勇气都没 有,根本不敢上前掀开红盖头。他战 战兢兢地坐在床沿上祈盼着早一点 儿天亮,后来困得实在挺不住了,便 横在床沿上睡着了。 在未省人间风 月之情的少年王淦昌最初的感情世 界里,对这位比他大 3岁的新娘,与 其说是将她作为大媳妇, 不如说是 当作大姐姐来对待的。 吴月琴嫁到王家后, 乖巧贤 惠,极守妇道,不仅精心细致地料 理家务,而且还无微不至地关心丈 夫。 丈夫睡觉前,她端来烧热的洗 脚水;丈夫起床后,她端来亲手做 的可口早饭;丈夫的衣服她亲手缝 制和浆洗,夏有单冬有棉地样样齐 全。渐渐地,吴月琴用无言的爱、细 腻的体贴和温暖融化了丈夫的心,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孟 红(山西) 红色恋情红色恋情 50 他们日渐情深。 还未等王淦昌充分地感受到 外婆帮他筑的香巢的暖意时,他就 随一位远房亲戚匆匆登上了开往 上海的客船,考进了素有“南浦东, 北南开”之称的上海著名中学——— 浦东中学。 王淦昌在的时候, 就对解趣味数学题着迷。 在中学 时, 他最感兴趣的课程仍然是数 学。 在周培老师的指导下,王淦昌 在中学里就学完了大学一年级的 课程微积分。 这期间,五四运动之后的“反 对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由”运 动使王淦昌的心灵受到极大震动, 他似乎觉得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成 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不敢在同学 面前提及他已娶妻子,也不敢在外 婆和妻子面前提及新文化运动,矛 盾、困惑一时向他袭来。 尽管新思想的风起云涌波及 了年仅十七八岁的王淦昌的内心, 但他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抱 负始终不变。 经过 4 年苦读后, 1925 年, 王淦昌以优异成绩考取 了清华大学。 当王淦昌坐着故乡的乌篷船与 亲人挥手告别时, 站在长堤上的吴 月琴在悄悄地抹泪, 此时的吴月琴 已怀有几个月的身孕, 却不忍告诉 她的小丈夫,怕他分心耽误学业。 放寒假了,王淦昌一如往常一 样回家过年。 王淦昌刚进家门,吴月琴就欣 喜若狂地抱着刚出世不久的女儿 来到王淦昌面前,对他说:“你学问 高, 就给咱们的孩子取个好名字 吧! ” “孩子? 谁的孩子啊? ”王淦昌 对这个突然到来的惊喜感到不知 所措, 他还没有做父亲的思想准 备。 他的事业在清华,他的理想在 清华,他要和身边的那些有志青年 一起, 为中华的崛起和腾飞而奋 斗。 早早地结婚生子,背着沉重的 生活负担,如何实现自己远大的理 想? 整个寒假,他都为不能兼顾学 业和家庭而烦恼。 可到开学时,妻 子照样为他收拾行装,依然是那句 话:“你放心走吧,家里的事不用你 操心。”在他上大学 4年期间,妻子 先后为他生下 3个儿女。 想到默默撑起全家重担的 妻子, 出国留学的王淦昌感到 的只是内疚 大学毕业后,为中国物理学界 先驱吴有训教授当助手的王淦昌 在导师的鼓励下, 未与家人商量, 便考取了江苏省赴德国留学的官 费研究生。可当他回到家乡把金榜 题名的好消息告诉家人并郑重提 出决计赴德留学时,家里几乎没有 人表示支持和赞同, 连一向开明、 用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资助他 念中学、大学,帮助他维持家庭生 计的大哥也禁不住摇了摇头:“淦 昌啊, 你已是 3个孩子的父亲了, 怎么还我行我素啊。一个家毕竟要 靠男人来支撑, 你已在清华毕业, 完全可以养家糊口了,还留哪门子 学呀! ” 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两个孩子 和尚在襁褓中的婴儿, 再看看忙里 忙外愁肠百结的妻子, 王淦昌不由 得犹豫动摇了。如果自己出国,谁来 抚养 3个孩子? 他对得起妻儿吗? 入夜,孩子们已经进入恬静的 梦乡。 昏黄的油灯下,王淦昌倚靠 在床上, 看着妻子长叹了一声,不 由自主地说:“月琴, 我仔细地想 过,不去留学啦,就守着你们娘儿 四个过日子吧。 ” 然而,吴月琴却深深读懂了丈 夫的心思,深明大义地表白了自己 的态度:“不许再说‘不去’两个字! 我想通了,好男儿志在四方,何况 你是做大学问的,而且出国留学机 会难得, 你要做好自己的选择,我 和孩子决不拖你的后腿……淦昌, 我只想说一句话,不论你今后走得 多远、飞得多高,别忘了支塘镇上 有你的家,有盼着你早日学成归来 的妻儿老小……” 眼见妻子如此理解支持他自 己,王淦昌感动了,他走过去深情 地紧紧拥抱着妻子,发自肺腑地给 妻子以金子般的承诺:“我永远不 会忘记! ” 1930 年秋天, 怀揣一份德国 柏林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王 淦昌来到了德国柏林大学求学。当 时的德国, 正处于战后发展时期, 载爱情路78 红色恋情红色恋情 51 是现代物理学最活跃的年代,原子 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得到了迅猛发 展,是公认的物理学黄金时代。 爱 因斯坦、居里夫人、海特勒、迈特 内、盖革等物理学界的顶尖人物都 在这里从事学术研究。王淦昌师从 被爱因斯坦评价为“天赋高于居里 夫人”的犹太籍著名实验物理学家 迈特内。这位女教授对这位年轻的 东方弟子所显露出来的非凡智慧 和才气颇为赏识,遂将王淦昌留在 身边做实验助手,时时加以指导和 点化。 在迈特内教授的引领下,王 淦昌登上了当时世界物理学的学 术高台。在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 化学研究所度过的 4 年中,王淦昌 心无旁骛,刻苦钻研,每天在那里 闭门苦读, 潜心于课堂和实验室。 实验室的大门每天晚上 22 点就关 闭了,他常常要翻围墙回自己的宿 舍。 4年后的 1934年 4月,获得柏 林大学哲学博士的王淦昌谢绝恩 师迈特内女士的极力挽留,回到了 日夜思念的祖国 。 从 1934 年到 1949 年全国解放, 王淦昌先后在 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讲授物理课。 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王淦昌 一家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 由于抗战中杭州沦陷,浙江大 学被迫向大后方转移,最后落足于 贵州。 在贵州省的小山城湄潭,王 淦昌和吴月琴又生下了小女儿王 遵明。由于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吴 月琴产后奶水不足,襁褓中的小女 儿又干又瘦,几近夭折。这时,王淦 昌又在颠沛流离中染上了肺结核, 校方好几个月发不出薪水,一家 7 口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了吴月琴 肩上。 几天之后, 吴月琴不知从哪里 打听到羊奶能治疗肺结核, 便从山 民那里买来 3只奶羊, 满山遍野地 赶着去放牧。 远望着妻子在兵荒马 乱的抗日年代苦吟一曲凄怆的田园 牧歌, 一生冷峻治学的大科学家热 血沸腾起来。傍晚时分,当妻子牵着 羊回到家门口时, 一直站在门前等 着她的王淦昌深情地说:“这些苦活 不能都让你一个人去干啊, 从明天 开始,我负责放牧一只奶羊。 ” “你?”妻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 朵,顿时瞪大了眼睛。 “不就是当羊倌吗?”王淦昌很 干脆地说,“我上课那座寺庙前长 满绿绿的青草,明天牵一只羊上去 保准吃个饱。 ” 从此,每逢上课,王淦昌便一 手夹讲义包一手牵羊,沿着弯弯的 山道到学校上课。一代赫赫有名的 核物理学大师,用拿教鞭的手拿起 牧羊鞭, 听起来似乎有点荒诞,这 段艰苦的岁月也给他留下一个“牧 羊教授”的美称。 就是在这种环境 里,王淦昌时而为生计奔波,时而 被战乱所惊扰,可他没有忘记自己 的事业和追求,他用超人的智慧和 才华培养了一大批包括后来获得 诺贝尔奖的李政道在内的科学家。 而那段颇富传奇韵味的王淦昌牵 着羊儿去教书做实验的故事,便成 了广为流传的浙大佳话。 不仅如 此,他们夫妻心相连共患难的这段 经历,更让两人永远难忘。 王淦昌被派往异国忙于 搞科研, 爱妻万里情相随,当 好贤内助 新中国的诞生,使王淦昌看到 了希望之光, 再也不会流离失所, 再也不会妻离子散。他有了固定工 作和收入,把妻子和儿女接到身边 共享天伦之乐。正当他安心教学科 研准备大展宏图之时, 一纸调令, 把他调往北京。 原来,北平和平解 放不久,具有战略眼光的新政府就 决定成立中科院并开展原子核科 学的研究工作。 建国伊始,人才缺 乏,搞原子科学的人在国内屈指可 数, 王淦昌自然是其中的中坚。 1950 年 2 月, 郭沫若以中国科学 院院长的名义邀请王淦昌到科学 院工作。 王淦昌只身来到北京,在 中科院,他结识了钱三强、严济慈 等一批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和他们 一起确定了理论物理、 原子核物 理、宇宙线、放射化学等主要领域 的科研方向,为中国的核物理发展 奠定了伟大的基础。 1956 年秋, 王淦昌作为被派 往苏联的第一批访问学者,与物理 学界的后起之秀周光召、丁大钊等 一起前往苏联著名的杜布纳原子 核研究所工作,并担任了这个著名 核研究所的副所长。他们要利用联 合所的先进设备寻找新奇粒子的 研究。 王淦昌出国后不久,妻子带着 孩子突然万里迢迢从中国来到了 王淦昌身边照顾他的起居生活。王 淦昌既意外又惊喜:“月琴,你怎么 来了? ” 吴月琴以问作答巧妙地说道: “没想到吧? ” 原来这是周恩来的贴心安排。 而更让王淦昌刮目相看的是妻子 勇敢出国和日后的不凡“壮举”:一 个连汉字都不会写的中国妇女,竟 然来到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这一 行动在那尚属封闭的 20 世纪 50 年代需要具有多大的勇气啊!吴月 琴来到杜布纳后,一如既往地给予 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她勇 敢而认真地向他的同事和学生们 学习俄语,从最简单的单词开始学 起,最后居然可以毫不费力地上街 红色恋情 52 购买物品,回来给丈夫做可口的饭 菜…… 妻子这份特殊的关爱,愈加激 发起了王淦昌的创造激情。此后仅 用了短短 3 年的时间, 他和周光 召、 丁大钊等一批年轻学者一起, 使用研究所的高能加速器 ,于 1959 年 3 月 9 日, 发现了一个十 分完整的反西格马负超子,这是世 界范围内实验史上第一次发现荷 电反超子。 1959年 9月,王淦昌小 组宣布了这一发现, 轰动了世界。 这项伟大的发现,使他获得国家颁 发的自然科学一等奖。 王淦昌神秘 “消失”17 年 潜心搞“两弹”,妻子大力支持 为夫筑后盾 在功成名就后,王淦昌却突然 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1961年 4 月 1日,王淦昌接受了研制核武器 的任务,从此他隐姓埋名,默默无 闻地从事这项伟大事业,将他的后 半生奉献给了国防工业,成为中国 核武器研究的开拓者。 为中国的 “两弹”, 王淦昌甘当无名英雄 17 年之久。 1960 年, 正当苏联的 《真理 报》 和权威刊物 《自然》杂志隆重 庆祝中国科学家 取得成功时 ,一 封来自北京的绝 密电报传到研究 所, 通知王淦昌 “放弃手中的工 作, 马上回国受 领新的任务”。 回国后 ,王 淦昌被召进第二 机械工业部部长 刘杰的办公室,老朋友钱三强也在 那里。 刘杰和蔼地微笑着,开门见 山地说:“毛主席和党中央已经作 出决定,我们也要研制原子弹。 已 决定启动中国原子弹工程,现在有 人想卡我们,我们要争口气,造出 自己的争气弹! 今天请您出山,就 是要请您参与领导原子弹的研制 工作。 ” “我们也要造原子弹了?! ”听 了刘杰的话,王淦昌心里好一阵激 动,心头骤然升起民族自豪感和尊 严感。 他感谢刘杰的知人善任,也 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而跃跃欲试。 刘杰点了点头严肃地说:“主 席特意将此命名为‘596工程’。 总 理将此列为国家的最高核心机密, 交代要绝对保密,所有参加的人员 都要隐姓埋名,跟海外也要断绝一 切来往和关系,这些你能做到吗?” 刘部长用殷切的目光等待回答。 (1959 年 6 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 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 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 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经 济形势,中共中央决定削减其他一 些科研项目和常规武器的生产,集 中一切力量把“两弹”研制出来,为 了牢记 1959 年 6 月, 中国的原子 弹研制项目被定名为“596”工程。 ) 王淦昌不假思索地作了一字 千金的承诺:“没问题。坚决按组织 的规定办。 ” “您是海内外知名的大科学 家,西方一直在追踪您的行踪。”刘 杰若有所思地说,“为了安全起见, 今后您不能再用真名出入公开场 所,而且必须改个名。 ” “就叫王京吧。 北京的京。 ”王 淦昌脱口而出。 “这个名字好。 就这么定了。 ” 刘杰走过来与王淦昌紧紧握手。王 淦昌从中感受到了祖国的重托、信 任、期待和支持。 受领任务回来,王淦昌才想到 妻子儿女们还在杜布纳,他们还不 知道自己已经受领了新的任务,不 能再回苏联了。 先不管那么多,一向以祖国事 业为重的王淦昌隐姓埋名开始了 托起中国神火的工作。 他走西部, 进罗布泊,具体指挥“596 工程”的 各项工作,加快中国迈向世界核俱 乐部的历史进程。每当夜幕悄悄降 临,忙碌了一整天后稍能喘口气的 他最牵挂的,仍然是远在苏联的爱 妻吴月琴,自从自己回国后就没有 了她的消息。 此时,身处异国的吴月琴可以 说是惶惶不可终日。丈夫临走时说 “过几天就回来”,然而,却一去不 见返,撇下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留在 异国他乡。 当时中苏关系趋向紧 张,当地居民的态度已经大大不如 从前,她度日如年,苦熬了半年多, 才登上了回国的列车。 吴月琴从苏联回到家里后,第 一个感觉是丈夫变了,好像换了一 个人,总是神秘兮兮的,到外地出 差也不告诉她行程和最终目的地, 1957 年王淦昌与外国专家在一起 红色恋情 53 回家后很少说话,来去匆匆;问他, 他却遮遮掩掩地不说实话;最让人 不可理解的是居然改换了名字。吴 月琴觉得丈夫有什么事情瞒着自 己,可当王淦昌告诉她自己从事的 是绝对保密的工作,连家里人都不 能知道之后,她就再也不追问。 了 后来,为了工作需要,王淦昌只身 前往中国西部戈壁滩上一个不为 人知的地方,吴月琴问他:“到哪儿 去?”他给老伴留下一句话:“挨冻, 执行任务。”从此,吴月琴只知道他 在“信箱”里,可连这个“信箱”的具 体方位都说不清楚…… 就这样,王淦昌在远离尘嚣的 戈壁荒滩上潜心研究他的原子弹 事业,这一去就是十多年。 直到数 年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10月 16日,寂静的罗 布泊荒原上爆出了一声巨响,蘑菇 云冉冉升腾。 不久,王淦昌终于回 到了北京。 一天晚上,他陪妻子去 看原子弹爆炸的新闻纪录片,吴月 琴在银幕上见到了丈夫的身影,不 解地问:“淦昌,你怎么会在上边? ” “我从苏联回来后就参与这项 工作。 ” “为什么不告诉我? ” “我不能说。这是总理的规定。 关于核实验的事情,他连邓颖超同 志都不告诉哩。 ” “你改名也是为了这个? ” “嗯! ”王淦昌点了点头。 吴月琴轻轻舒一口气道:“你 呀你,害得我为这件事几乎得了心 病。 ” 时光如梭, 世事多变。 1969 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每一个 角落,王淦昌也未能幸免,被戴上 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 子,随核实验队一起被放逐到一个 偏僻的地方,边斗私批修边进行实 验。 已有 60多岁的吴月琴听说丈 夫要离开北京,也毫不犹豫地办了 离京手续, 跟随丈夫去了人烟稀 少、条件极差的荒原之地,用女人 特有的细致关爱与丈夫同甘共苦, 携手风雨。 在王淦昌 90 岁寿辰的时候, 得意门生李政道博士从美国专程 赶来为恩师祝寿。 席间,李政道问 恩师 : “您一辈子最满意的是什 么? ” 王淦昌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我这辈子最满意的有两件事,一 个是我的妻子和儿女,另一个就是 我的研究成果核聚变。”的确,妻子 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可她却把 5 个 孩子全部培养成大学生, 功不可 没,真是母爱深深,教子有方。 王淦昌的儿女们也非常热爱 自己的父母,尤其尊重文化不高的 母亲, 他们无不带着骄傲的神情 说:“我们父亲的每一项科研成果, 都有我们母亲的一份功劳。 ”儿女 们都很清楚,母亲最读得懂父亲身 上所表现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 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因为 她始终认一个最朴实的理儿——— 人就应该这样有所作为地活着。 1997 年 7 月的一天傍晚,王 淦昌像往常一样,吃完饭在林阴道 上散步,却不幸被一个骑自行车的 莽撞年轻人撞倒,摔碎了右腿股骨 胫。 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90岁高 龄的王淦昌经过 5 个月的住院保 守治疗, 居然奇迹般重新站了起 来,又能在院子里散步了。 他住院 期间,吴月琴隔三差五地到医院看 望他,试着为他做点什么。然而,当 王淦昌刚刚能丢掉双拐下地时,94 岁高龄的爱妻在一个夜晚竟也摔 碎了右腿股骨胫住院治疗。 期间, 王淦昌拖着并未彻底痊愈的病体 经常前来看望老伴。 1998年 7月, 吴月琴仙逝。 王淦昌悲痛至极,坐 着轮椅前来为相濡以沫的妻子送 行。 与此同时,极度消瘦的王淦昌 也被查出患胃癌且已到了晚期。半 年之后的 1998 年 10 月 12 日,一 代科学巨匠王淦昌无怨无悔地追 随着和他相伴了 78 年的爱妻同赴 天国,走完了他 91 载漫漫人生路, 他在给世人留下丰硕的科研成果 与举世成就的同时,还留下了一曲 荡气回肠、 牵手百年的爱情绝唱。 (题图为王淦昌与夫人) 王 淦 昌 (左 )、聂 荣 臻 (中 )、朱 光 亚 (右 )在 核 实 验 基 地 红色恋情 54
/
本文档为【_两弹一星_元勋王淦昌78载爱情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