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苹果

2011-11-16 8页 doc 51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1840

暂无简介

举报
苹果乔布斯是独一无二的梦想家不可复制的“狮子” “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14年间给“烂苹果”重新带来生气的乔布斯,就是这样一只狮子。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科技创新领军人之一,乔布斯的成功不仅源于他过人的创新力、对工作超乎寻常的热爱和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能力,更来自于他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追求完美”被认为是乔布斯和苹果成功的第一要素。他总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苛求着细节的尽善尽美,他甚至这样评价Mac OSX操作系统:我们把屏幕上的按钮做得漂亮到让人忍不住想要舔一舔。在微博和论坛上,流传着这样一...
苹果
乔布斯是独一无二的梦想家不可复制的“狮子” “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14年间给“烂苹果”重新带来生气的乔布斯,就是这样一只狮子。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科技创新领军人之一,乔布斯的成功不仅源于他过人的创新力、对工作超乎寻常的热爱和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能力,更来自于他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追求完美”被认为是乔布斯和苹果成功的第一要素。他总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苛求着细节的尽善尽美,他甚至这样评价Mac OSX操作系统:我们把屏幕上的按钮做得漂亮到让人忍不住想要舔一舔。在微博和论坛上,流传着这样一段描述“乔布斯传奇”的话,被网友广泛转载。“上帝有三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成就了乔布斯。乔布斯的苹果被上帝咬了一口:苹果公司的理念是只有不完美才能促使企业去追求完美。” 过人的创新力几乎可以被认为是苹果和乔布斯的“特有印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在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个创新者,乔布斯和一般创新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别人只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谈创新,强调核心竞争力,而他却是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谈创新。”他认为,乔布斯的创新是一种“超过了一般的技术创新”质变型创新,例如APP STORE(应用商店)开放的商业模式,从根本上奠定了苹果今天的“领头羊”地位。 对工作超乎常人的热爱也是乔布斯成为“神话”的重要原因。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蔡虎在微博上这样写道:“乔布斯(Jobs)从来没有把工作当做单纯的责任(Jobs),而是视其为内心的神职。从苹果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这只 有缺 的苹果只能是乔布斯的,无论他在或不在,苹果Logo所缺的那一块是他永恒的影子。” 乔布斯本人也曾这样说过:“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拥有使命感和目标感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价值和充实。” 屡败屡战、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也是乔布斯成功的重要原因。乔布斯曾经这样说:“犯错误不等于错误。从来没有哪个成功的人没有失败过或者没有犯过错误,相反,成功的人都是犯了错误之后,做出改正,然后下次就不会再错了。” 事实上,即使是在不少人心中“无所不能”的“乔帮主”,设计研发的产品也并非每个都能成功。曾经工作于苹果的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认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非常重要,乔布斯失败的作品,或多或少影响了日后畅销全球的产品,比如Mobile Me是icloud的前身。 下一个苹果,能否砸中中国创业者? 作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民众在慨叹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传奇的同时,也产生了这样一个联想:下一个苹果,能否砸中中国创业者? “乔布斯时代”或许渐行渐远,但却依然能给中国创业者带来丰富启迪。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中,中国互联网亟须乔布斯式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以划时代的革命性创新思维,让产业得到质的提升。 “乔布斯对我们的启示,最关键就是如何打开一个全新的产业思路,正如他没有继承以往电子产品的设计,而是完全颠覆了消费者对于手机和电脑的想象。”互联网专家刘兴亮在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示,对于中国创业者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学习这种不拘一格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创业者要勇于打破游戏规则,在“不可为之处作为”才能“必有大成”。 IDC大中华区总裁郭昕建议,政府应多多鼓励民营企业在创新领域的发展。比如,未来在大型数据中心、存储、互联网安全技术等方面,可以开放更多的资源和空间给民营企业。同时,政府或相关行业组织应该更多地鼓励与指导民营企业如何向提升国家软实力方向发展,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我们的投资和创新体制相对落后,导致我们把不少不错的蓝筹股、互联网企业都送到了美国。”姜奇平指出,创新一定要落到实际行动上。 郭昕等专家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推动创新的举措,包括对创新鼓励体系的完善,与之相关的诚信体系的建立以及配套法律体系的完善,为创新的种子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舆论以及用户习惯等综合“土壤环境”。  苹果为什么这么赚钱呢?归根到底还是产品的独特性与不间断的创新。iPod、iPhone、iPad,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可以视为艺术品,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个性构成的垄断难以复制,怎么能不赚钱呢? :“苹果成功的秘密在于把最好的软件装在最好的硬件里。” 商业模式就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系统。商业模式创新比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为重要,有时其功力丝毫不亚于伟大的技术发明。   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改变整个行业格局。沃尔玛、百思买、西南航空和亚马逊,都是商业模式创新造就成功的典范案例。   从1998年到2007年,成功晋级《财富》500强的企业有27家,其中有11家认为他们的成功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   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由四个密切相关的要素构成:客户价值、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其中,客户价值是指你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赢利模式是指你如何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获得利润,关键资源是指企业内部如何汇聚资源来为客户提供价值,关键流程则是指企业如何在内部以和文化确保客户价值的实现。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分别明确了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则描述了如何实现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   苹果公司称霸世界科技企业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它为评论者所称道的时尚设计,也不仅仅在于表面上的明星产品创新,更关键的是,苹果创造了一个属于新时代的卓越商业模式。正是商业模式的改变让苹果改变了过去传统电脑厂商的暮气,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领航者。   客户价值创造最重要   苹果连出重拳,iPod iTunes,iPhone App Store,iPad,先后改变了传统音乐、手机和出版行业,建立了这三个行业的新秩序,而苹果自己也因为掌握了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产业关键环节,从而有成为一统江山的新世界轴心之势。   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最根本的就是要提供新的客户价值。对于苹果而言,用户价值以前意味着苹果公司为他们提供超出同业的最新技术,而自从乔布斯归来,苹果开始重新审视客户价值,破除封闭的老思维,兼收并蓄,纵横捭阖,将先进的技术、合适的成本和出众的营销技巧相结合。   苹果的产品并没有什么特别前沿的技术,也往往不是业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将合适的技术以最适合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设计出来,从而取得成功。   例如,最早推出数字音乐播放器的公司并不是苹果,而是一家名为“钻石多媒体”的公司,他们早在1998 年就推出了数字音乐播放器,比苹果公司早了整整3 年。   赢利模式创新最关键   成功商业模式的第二步就是明确赢利模式。苹果公司的主要有两个赢利路径:一是靠卖硬件产品来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这在目前为苹果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二是靠卖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得重复性购买的持续利润,以及获得运营平台的报酬。   这两个赢利方式还会互相加强,形成良性循环。由于优秀的设计,以及超过10 万计的音乐和应用程序的支持,无论是iPod、 iPhone 还是iPad,都要比同类竞争产品的利润高很多。同样,由于有卓越硬件和苹果高销量的支持,那些应用程序也更有价值,也就更能促进新程序和软件的开发,拉动更多更好的内容进入苹果的供应链。   更让微软、谷歌等新老对手恼火的是,过去一直小众和封闭的苹果如今不仅完成了大众化的转身,而且仍然自成一体,牢牢掌控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后,对内开放,对外封闭,很像是龙卷风。   苹果控制了这个产业中最核心的,也是利润率最高的设计、渠道和销售环节,而且苹果的硬件、操作软件和iTunes、App Store 等渠道平台只适用于苹果帝国自身,对外界的厂商实行技术封闭。因此,苹果帝国的壮大也意味着苹果的赢利能力越强,从而在业内强者越强。   以iTunes 为例,2005-2009 年,音乐下载服务的收入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即使在ipod 销售量减缓的2009 年,音乐下载服务的收入仍然增长21%,收入总额升至40.36 亿美元,在音乐类服务板块中的收入占比也从2005 年的16.4% 上升到33.3%.   再看App Store.截至2010 年6 月,App Store已经为用户提供了超过40 亿次的免费下载,付费软件的下载比例约19%,平均价格为1.49 美元。苹果从用户的每次下载中可以获得29 美分的分成。从2008 年上线以来,App Store 既为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带来10 多亿美元收入,也为苹果增收约4.28 亿美元。   资源流程最基础   苹果公司如何实现客户价值,获得赢利?这就要靠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   苹果公司的关键资源就是它拥有一个出类拔萃的CEO 乔布斯,一个代表电脑产业历史和独立精神的高端品牌,还有一批业界领先,非常有创新能力和完美精神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人员。   因为在硅谷和好莱坞的丰富创业经历,乔布斯成为游走于IT 和电影产业之间的几乎独一无二的CEO,一个集技术、艺术和战略才华三位一体的CEO.如果电影和音乐界非要在IT 界选一个代言人的话,那无疑就是乔布斯。只有乔布斯才能意识到内容需要网络,才能在网络需要内容的适当时机将信任自己的电影和音乐界绑到自己的船上来。   尽管苹果公司在上个世纪90 年代渐趋衰落,但是其品牌仍然在很多人心中光芒万丈,不可替代。还是以iPod 为例,iPod 在设计上的唯美,加上完整的价格体系,覆盖高、中、低端的产品线,出色的销售,Apple 的品牌形象达到了空前高度。作为时尚新宠,iPod 吸引了各界的关注,在短短不到6 年的时间,iPod 累计销售量已经接近1.1 亿台,更有超过1000 家公司皈依到iPod 门下。到第6 代iPod 亮相,iPod 已经稳固地成为全球化商业和群体性流行趋势的头号恒星。   苹果公司的人才资源也很重要。要知道能够适应乔布斯工作风格和严酷要求的研发人员不好找。他必须得忍受乔布斯的吹毛求疵,一遍遍地修改产品,甚至是彻底否定,必须得忍受乔布斯略嫌粗鲁的语言方式,必须得跟上乔布斯这个半艺术家的跳跃思维。乔布斯曾要求一位设计师在设计新的电脑时,外表不能看到一颗螺丝。后来,设计出的模型里有一颗螺丝稍微露了出来,结果乔布斯立刻就把那位设计师开除了。乔布斯总是抓住核心人员,而苹果总是拥有或控制着他们所有的核心技术。一名刚进入苹果公司的设计师年薪在20 万美元左右,比行业平均水平高50%.十年的人才积累,使得苹果公司的精英们为消费者中的精英设计了傻瓜般的优秀产品。   苹果公司的关键流程包括苹果公司鼓励创新的公司制度、企业文化和研发管理工作,这些流程确保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具有可复制性和扩展性,从而不断开发出类似于iPhone 和iPad 这样的产品,也确保苹果能够不断地开辟新的产业领域,并将自己的创新商业模式复制到这些领域。 1、独树一帜 24年前,笔者第一次看到计算机的“庐山真面”,恰好就是苹果机(APPLE-II)。时至今日,那个不知道被谁咬去一口的苹果的造型,还萦绕在脑迹。只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苹果的独特商标,以白色、简约为主基调的外型,考究的细节,甚至非比寻常的显示字体,更加突显。实际上,苹果的独树一帜,从经营理念,到办事风格,从其企业高管,到普通员工,从每款产品,到办公室,所到之处,无不渗透。这种超强的穿透力,甚至影响到苹果的粉丝。 苹果办公室的门总是紧锁着。门后面到底发生了、发生着什么?“我们不能说得太多。”苹果的首席设计师威廉·奥荷,用一些模棱两可、语焉不详的词语来描述这扇门后的工作,比如“重新定义高雅”,“保证设计的完整性”,让“产品成为英雄”等。 大门紧锁的办公室,保护着对这家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设计师以及研究人员。这样的办公室,出现在苹果全球的分公司里,也是其狂热保密制度的象征。这样的做法并非偏执,对苹果而言,外界的各种杂音实在太多了。唯有大门紧闭方能保证设计师和研究人员两耳清净、专心工作。 乔布斯从不关心业界的说法。苹果电脑初设时,乔布斯就显露出不守常规的特点,他常常会将一个又一个新奇的点子抛给工程师。一次他在百货店看见一台食品处理机,觉得它的设计好极了,便让苹果的设计师进行模仿,乔布斯一度希望苹果电脑看上去像保时捷跑车。对苹果来说,电脑就应当像跑车或高档厨房家电,因为高端人群,那些能买得起或者渴望买保时捷的人才是他们的营销对象。 苹果的独树一帜,有两点值得认真品味:一是特立独行,二是看准客户。这两点又相互关联。 特立独行不难理解。早在苹果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之时,乔布斯就铁了心,要将此前所学的美术字注入电脑,这也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并为苹果的后续产品,铺就了一条执著追求美感的道路。这就难怪,我们见到的每款苹果产品,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难怪在许多专业美术人员的眼里,除了苹果就没有电脑! 看准客户则是苹果用心独到的另一种体现。他们精心设计的IT产品,是专供那些追求高雅、时尚、品质工作和生活的人士的。这些人往往也是经济与时尚达人,不计成本购置这些精品,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领域,享受苹果的甘冽。 独特的产品只为独特的你。一个肯用心研制和生产,一个肯花钱选购和享用。这种正向激励一旦形成,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顾客,都是收益。这就难怪苹果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反观我们的一些IT企业,往往是既无特立独行的追求,也看不准自己的客户。心浮气燥,同质低价,恶性竞争,惨淡经营,也就在所难免。 2、独断专行 现在,科技界似乎更加推崇全面的、自下而上的革新。参与改革的人越多,成果也就更显著。苹果则完全不同。在这里,所有的产品设想均源自少数高层,甚至是乔布斯的一已之见。事实上,乔布斯可以算作苹果每项重要产品的实际策划人和执行者。他每周都要会见一次开发人员,推动他们将自己的创意发挥到极致。 苹果是个大块头公司,任由少得可怜的几个人独断专行,风险会不会太大?苹果用多年的实践与丰硕的成果做了回答:这种做法让乔布斯和他的团队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公司很少有内讧。 这让我想起那句俗语:领头的羊不在多,在于强。一个IT团队,拥有一个眼光独到、目标明确、战略得当、甚至有些强悍的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我们有些IT企业,长期缺乏相对稳定的核心领导者,目标漂忽不定,形不成统一的意志,不仅错失机遇,遇到风吹草动,还很容易土崩瓦解。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3、奉行实用 针对苹果的批评总是不绝于耳。好在苹果对此并不在意,它重视的只有两个:推出好的产品,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苹果就像是一家注重结果的企业,而非教条主义的大学教授。苹果曾欣然接受了音乐行业的版权保护要求,因为这有助于苹果成功推出iTunes音乐商店。 第三方软件开发者也满腹牢骚,因为软件要想进驻苹果应用商店,必须获得批准,而苹果制定的规则又往往独断、不透明且频繁更改。但应用商店的成功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就连那些最激烈的反对者也承认苹果提供了一种简便且充满乐趣的方式,让用户可以找到更可靠、更有用、质量更高的内容充实手机和平板电脑,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吸引力,也是苹果唯一看重的哲学。 苹果告诉我们,IT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不是钻到象牙塔里做文章。在这个残酷的持久战的战场上,唯有结果才是最重要的,除了结果,其他的,包括过程在内,都不重要。盯住结果的策略,就是盯住目标的策略。实践证明,这也是一个成功的策略。从中,我们的IT企业,应该有所收获。目标要清晰,要想尽一切办法,推出好的产品,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谋求生存和发展。 4、追求简约 意大利一位学生为苹果设计了一款新式电脑,它可以弯曲,兼具笔记本电脑、13英寸屏幕甚至是台式机的功能。这款新产品有六个外设接口,一支触控笔,有两种颜色可供挑选。只是,它无缘上市。其原因:尽管这些设计很漂亮,有的也很实用,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功能过多。这不是苹果的设计风格,苹果追求的从来都是简约。 在苹果,乔布斯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驳回一切复杂的设计。他就像个过滤器。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产品新点子呈现在乔布斯面前,他的回答基本上是“不”。乔布斯说“不”,因为他厌恶复杂的事物。对新产品、新功能说“不”可以维持较低的生产成本,赢得很高的利润率;去掉某些功能也有利于为产品的下一代造势,省略某些功能的最大好处是,消费者会对它们变得更加渴望,当你在新版本中满足了某些要求,甚至能让他们更快乐。 有人说,iPhone直到第四代才推出一些基本的功能,这是苹果吸引你购买它下一代产品的小把戏。笔者却不这样认为,这正是苹果追求简约的一贯风格使然。笔者曾建议多家软件企业,大幅精简其软件界面以及功能,也曾协助一些软件企业,将其研发的某款软件界面中的按钮,从数十个精简到四、五个。一个软件界面,密密麻麻地罗列了数十个菜单、按钮,有用没用的信息,将屏幕塞个满满当当,用户看上一眼,潜意识里不是渴望使用,而是望风而逃。以这样的软件,怎么可能吸引人、打动人,怎么可能带来好的用户体验?更何况,功能庞杂、界面烦琐的软件,还要依靠巨大的研发与后续维护成本,真是得不偿失! 5、心系顾客 这个诀窍,对于陷入“天线门”的苹果而言,多少会受到一点质疑。但是,总体而言,苹果的顾客理念还算硬朗。无论产品有多好,总是难免出故障。按照传统的客服理论,只有这时,用户才能真正看清一家公司。最近几年,各类企业尤其是苹果在电脑和手机领域的竞争对手们,都对客服采取了逃避策略。他们花很少的钱将此业务外包,把用户打发给那些只会照本宣科的接线生,更有甚者干脆让用户自己上网阅读“常见问题解答”。结果没多久,就被愤怒的顾客抛弃。 十年前苹果在设计零售战略时,只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为用户提供与传统电脑行业的体验截然不同的零售店,为此苹果分别从塔吉特百货和美国服装品牌GAP挖来了高管罗恩·约翰逊以及乔治·布兰肯希普,在广泛调查后他们发现多数消费者都对酒店的服务台有好感,受此启发,苹果的“天才吧”应运而生。 在“天才吧”,无论苹果产品的购买地是何地,苹果的客服人员都会为你免费提供服务,他们不仅会修复一些与苹果无关的软件问题,甚至会帮用户完成一些与技术支持无关的要求。只有过了保质期的商品才会收费,而且这个费用店员还有权力决定是否免去。苹果如此慷慨,只为招揽顾客。苹果乐观地认为,人们进来只是为了寻求帮助,但出门时可能会决定再买点东西。 顾客至上,老生常谈。许多IT企业的朋友,都会有这个感觉。可惜,真正做到这点的不多。近日,我就某款IT产品咨询两家企业,以我的看法,这款软件销售对象比较特殊,客户财力有限,IT企业如果真正本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去运作,在相关硬件选型时,应该优选性价比较好的产品。结果却不理想,有的企业甚至明知某款产品国外企业已经停产,还在以较高的价格,从市场上淘尾货,供应客户。这种作法,实不应该,其伤害的不仅是客户,还有企业自身。 6、注重营销 酒香也怕巷子深。更何况,苹果酿造的酒,无一例外,都是没有时间窖藏的烈性酒。事实上,苹果的产品,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因此,也始终伴随着争议。有网友发难:苹果的手机打不了电话,笔记本用不了网线,台式机打不了游戏,MP4看不清视频,MP3音质不行,平板电脑读不了U盘…… 这时候,苹果的营销艺术派上了用场。苹果公司总会不断地爆出最新硬件变动、软件更新和各种花边新闻。包括中国央视的《新闻联播》在内,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的媒体都志愿帮苹果做营销,每一款苹果产品都能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苹果粉丝如此之多,苹果的影响力如此之大,苹果甚至成为某种符号,以至于,如果哪家媒体跟进不及时,反倒显得它OUT了。 实际上,苹果一直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培养其粉丝(也称信徒)的宗教热情,包括神秘感以及暗示用户是被选定的人,更重要的可能还在于苹果对于符号化信息的钟爱。想想iPod的白色耳机、Mac的开机声音以及MacBook那与众不同的后盖吧,苹果深知这种持续性感知暗示的力量,并且不遗余力地将所有能够增强用户记忆的做法都用于品牌宣传。 这种思路也延伸到了苹果重大产品的发布会上。如果你用心,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苹果产品正式发布前的几个月,甚至几年前,有关消息就绘声绘色地“走漏”出来。真正的发布日更会精心设计,就像检阅军队一样隆重。在iPad发布之日,苹果买下了会场周边的所有公交车站广告。当乔布斯登台演讲时,所有的海报都被换掉。1月27日,消费者赶赴iPad发布会现场时,街道两侧还一切如故,当消费者离开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到处都是iPad海报的身影!除了苹果,还有哪家公司的品牌宣传能细致到这个程度? 你也许会说,以苹果的影响力,iPad的宣传造势,本不必投入如此多的心力与财力吧?这正是苹果的诡秘所在。苹果深知媒体与消费者的心思。他们还知道,要抓住媒体与消费者的心,除了“用心”,别无他途。唯有用心,才能留下心的印迹。只有心灵,才能感知心灵。苹果坚信,其良苦用心不会白费,消费者会体查得到。 7、喜新厌旧 在创新的道路上,过去也许意味着包袱。守望过去,兼顾过去,需要付出多重的成本,许多时候,甚至会绊住前行的脚步。苹果对此应当是深有体会,所以,它完全漠视向后兼容的概念。在其短暂的历史上,已经多次更新操作系统和底层芯片架构,每次升级都会使其现有的产品立刻黯然失色。乔布斯在iMac中抛弃了软盘,随着MacBook Air的推出,光驱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触摸屏技术又让其抛弃了鼠标。要知道,鼠标之所以能够流行,恰恰归功于苹果上世纪80年代的大力推广。 多数情况下,苹果抛弃过去的做法能够让自己做出更好的产品,也让苹果轻装前进,总能站在科技的前沿。如果说这样做有什么不好的话,那就是苹果忠实的粉丝,为此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破费,淘汰旧爱,购置新欢。我们不知道早期的苹果粉丝对此会有多大的报怨,好在,今天的苹果粉丝已经习惯了苹果的这一打法,这也许暗合了苹果的初衷: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培养苹果粉丝的消费习惯,让他们认为,世界原本就该这样。 有意思吧!原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可以经由IT企业来塑造的。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意识,有没有这个胆识放马过来了。有的IT企业管理者向我报怨,用户买了他们的一款产品后,好像就报定了“从一而终”的念头,三年五载也不见升级的动静。好端端的摩尔定律,在中国楞是不灵了!我听了不以为然。某行业,因为IT企业的恶性竞争,在竞标的时候,纷纷让利标榜“三年甚至终身免费”,用户倒是挺解风情,此后的项目,干脆将“三年免费”写入了招标文件,难怪摩尔定律失灵了。有些IT企业开发出来的新品,咋看咋像旧货,了无新意,用户审美疲劳得不行,还哪儿有“挪窝儿”的兴致?这就难怪客户恋旧,实在是IT企业守旧在先,饿得皮包骨头,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8、化意见为灵感 亨利·福特有句名言: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乔布斯经常拿这句话为苹果拒绝倾听用户建议作出辩解,即便那些最富激情的用户也不例外。“苹果的整个理念就是人们并不真正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会告诉你一堆想要的东西,但当你真的做了,却会发现做错了。” 乔布斯真的不注意倾听客户的报怨吗?其实未必。他的耳朵一直没有闲着,只是,他听得更用心,将用户的意见作为一种灵感,而非方向;作为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自上网本兴起以来,许多人都在乞求苹果推出同类产品,这种体积小巧且便携的产品是PC市场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但乔布斯却表现得异常坚决,在谈及上网本前景时,他说:“我不知道怎么做出500美元而又不是垃圾的电脑。” 不过,2010年1月,乔布斯带来了一款售价500美元且不垃圾的电脑iPad。本质上说,iPad并非上网本,它欠缺上网本的一些功能,但也有优于它的地方,换言之,它不仅是一匹跑得更快的马。 倾听当然是重要的,没有倾听,就像水没有了源头,难以长久奔涌;在IT研发领域,如果没有倾听,必然会失去动力。但是,倾听也分水平,会听的,听来的是灵感,是更高层次、更具价值的东西;不会听的,听来的是噪音,是烦恼。与苹果人的听觉不同,我们的一些IT企业研发人员,或者不愿意倾听,或者不善于倾听,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有些甚至就是客户落后工作方式的翻版。这就难怪客户报怨“高科技是脱了裤子放屁”。这样的软件产品,了无精神,于事无补,让人败兴,其生产者,难免沉陷客户报怨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9、再创造 “革命性”是乔布斯最喜欢的单词之一。乔布斯认为,苹果的每个发明都具有独特和原创的特性。而批评者却坚持认为,这些产品不过是既有技术的组合与翻版。确实,在iPod诞生前,音乐播放器就已存在,智能手机的诞生也早于iPhone。其实,这正是苹果的智慧所在,苹果人十分注重搜集科技行业的最佳创意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苹果还是一个伟大的修理师,它可以改进现有产品的缺点。iPad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很多功能以前都出现过,比尔·盖茨曾于2001年展示过一款基于Windows的平板电脑,并预言5年内将成为一款主导产品。但微软的平板电脑很快就失败了,为什么?微软没有完全改革台式机的界面,需要使用蹩脚的触控笔来完成所有任务,盖茨也不鼓励开发者开发专门针对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 乔布斯和苹果则不同。论操作系统,苹果iPhone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赢得了满堂彩;论界面,iPhone的多点触控完全不需要使用触控笔;论应用,网上商店已经让众多开发者乐此不疲。所有这一切,再加上对设计和营销的大量思考造就了这款全世界都想要的平板电脑。至于iPad是否真的是一款“新” 设备,这真的有关系吗?该产品上市60天就已经售出了200万台。 苹果的聪明,在这里再次得到证明。以堂堂苹果的身家与研发实力,都要“拿来主义”,我们的IT企业,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呢?只是这拿来,也要讲究个章法,不侵权违法之外,还要讲究个艺术。苹果“拿来”的艺术性,美其名曰“再创造”,我们身为小学生,干脆也别取更精深的名字了,就叫“再创造”好了。怎么个再创造法,苹果也做出了样子:睁大眼睛,去圈子内外搜罗好点子好东西,择其善者,也就是用户需要的,针对其缺陷,适当加以改进和包装,使之成为适销对路的“新”东西。这门技术,我们的IT企业多少都有点底子,应该容易上手。 10、玩转自己的世界 iPad上市几周后,惠普决定推迟并重新开发Slate平板电脑,几乎同时,微软也取消了Courier平板电脑的上市计划,RIM也将平板电脑计划推迟到2011年。他们此前都被认为是有希望挑战苹果“耶稣平板”的产品。 是什么力量把这些产品关在市场大门之外?说句大实话,是这些企业研发人员漫不经心的设计。这些产品都比iPad复杂--只是将一台功能齐全的电脑以平板电脑的形式生产出来,由于iPad的市场反响强烈,他们不得不重新“回炉”设计。 尽管对手林立,苹果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产品发布计划也完全围绕自己的战略和目标稳步推进。苹果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在于乔布斯的显赫地位。美国CEO的平均任期不到6年,现在还在往下滑,许多CEO甚至只干了几个月就被解雇。只有乔布斯,几乎是永远不倒,所以他才会无拘无束地制订长期发展计划,以实现苹果的高标准,获取丰厚利润。 苹果的长期专注使之可以做一些更为复杂的事情:借助现有的产品来拓展未来。过去10年间,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平台,例如Mac OS X、iPhone OS、iTunes、零售店、应用商店。iPad是这些产品的集大成者,它的玻璃屏幕、界面、一次成型的结构、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都来自其他的苹果产品。在iPad身上,透露着苹果对未来产品和服务的展望,尽管我们只能在事后发现这一点。 苹果专注长远目标的能力和决心是其最大优点。该公司有自己的计划,目前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将进一步激发苹果的信心和抱负。它也在身体力行,这是苹果之所以成为苹果的原因。 如果没有自己的世界,就得生活在别人为你设计的世界里。苹果有自己的世界,而且成功地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一点点网罗到他的世界里,为之迷,为之狂,乐不思蜀。我们的IT企业也不妨学学苹果,试着为自己规划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一片天地,也是一个舞台,IT企业自身,用户,上下游的企业,竞争对手,都是你的舞伴。多用一点心思,选个好一点的主题曲,大胆地迈开脚步,或许起步之时有些僵硬、散乱,没关系,只要用心坚持下去,我们的舞步迟早会顺畅起来,那时候,我们的世界也会阳光灿烂,鸟语花香。
/
本文档为【苹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