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2017-10-12 18页 doc 47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高考范围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成立 ?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2)辛亥革命的爆发 ?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 ?“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近五年高考试题 (一)全国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1( 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D ...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高考范围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成立 ?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2)辛亥革命的爆发 ?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 ?“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近五年高考试题 (一)全国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1( 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D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2(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D 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9(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D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11(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 C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 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二)上海卷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35(有人说,如果民国初期实行了孙中山提出的民主主义,农民就会富起来,中国就 能避免贫富悬殊的弊病。请你依据有关史实略加辩驳。(4分) 35(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1分)办法是:核定地价,由国家照价收税,地价涨后,增益的绝大部分归国家所有。(考生只要写出其大意即可给分)(1分)“平均地权”没有解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或当时中国没有条件实行平均地权)。(1分)所以观点不对。(1分)若考生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键是解决土地问题这一角度作些初步的理论分析,可加1分。 43(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是”、“否”式的判断是不给分的,应当解释或论证判断。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2分)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2分)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造成辛亥革命后13 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的区别,(2分) 材料四:“我国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 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2分) 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3分)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3分) 43((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1分),使中国走上富强之强(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1分)。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各1分)。(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以后主张建议共和国。(各1分)(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各1分)。若能指出: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则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8分。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各1分)。(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各1分)。客观原因:依靠军阀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各1分)。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各1分)。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14(20世纪初,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C A(拒俄运动 B(收回路矿权利运动 C(抵制美货运动 D(预备立宪运动 15(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D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四、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先后掀起多次革命斗争高潮。 7(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A A斗争的侧重点上 B(失败的根本原因上 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 D(运动的阶级基础上 8(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C A(光复会 B(国民党 C(同盟会 D(中华革命党 9(“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共同点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背景是面临着民族危机 ?以青年学生为先锋 ?始于北京后扩大到全国 D A(??? B(??? C(??? D(???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15(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皇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C A(兴中会、华兴会 B(华兴会、文学社 C(文学社、共进会 D(共进会、兴中会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31(今年是辛亥先贤宋教仁遇难90周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车站, 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 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 接见,应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 问题:(共5分) (1)此案为什么引起全国震惊,(1分) (2)真正的狂徒——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1分) (3)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此人正在忙什么,(3分) 31((1)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宋教仁威望很高(或宋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等。(2)袁世凯。 (3)袁世凯怕暴露他的专制独裁野心。他正忙于抵制责任内阁制,破坏新生的民主政 治(或忙于向列强借款,准备镇压国民党)等。 (三)广东卷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 11( 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D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 12(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宣布独立的省份是 C A(江苏 B(安徽 C(广东 D(江西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河南卷)历史试卷 10(在武昌起义中,湖北的立宪派首领曾经 C A(积极配合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B(与清政府暗中联络反对革命 C(用和平方式取得军政府领导权 D(杀害革命党人取得军政府领导权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卷)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学为忠臣清官。 ——1652年清政府颁全国学校“卧碑”序文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材料三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足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回答: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三,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进步和局限;(7分)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指导思想。(8分) 32(答案要点:(15分) 教育内容:西学成为重要内容,仍保留经史之学和清朝典制:培养目标:主要不再是“忠臣清官”,而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革除封建因素。(7分) 背景:内忧外患;西学东渐。(4分) 指导思想:强调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以西学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技能(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可)。(4分) (四)综合卷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40(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6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 产有什么作用,(4分) (3)读图8,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 特征。(6分) (4)读图9,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 的主要问题。(6分) (5)2001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进入新世纪,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加强, (8分) 40((30分)答案要点: (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回答《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等亦可)。(6分) (2)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2分)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2分) (3)耕地比重较小,(2分) 森林比重较小,(2分) 草地比重较大。(6分) (4)农业产值比重偏高,(3分) 牧业、林业,渔业产值比重偏低。(3分)(答出牧业偏低得2分) (5)?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国可耕地少、人口多。(4分)?要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一靠改革,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4分) (五)春季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安徽卷)历史试卷 15(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后,于1906年 C A.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B. 裁撤军机处 C. 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D. 设立责任内阁 16. 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B A. 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 清帝退位 D. 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回答15—18题。 15(在 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D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1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C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8(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单元主干知识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1(同盟会的成立 ?背景: A(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准备。 B(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 ?建立: A(时间:1905年; B(地点:日本东京; C(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D(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E(机关刊物:《民报》。 ?意义: A(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 ?概念: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含义: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B(“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评价: A(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B(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3(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A(1906年12月,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联合萍乡、浏阳和醴陵的会党发动起义。 B(这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 A(浙皖起义由秋瑾、徐锡麟领导; B(镇南关起义由孙中山、黄兴领导。 ?黄花岗起义: A(1910年,孙中山约集黄兴、赵声在马来半岛槟榔屿召开会议,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 B(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了黄花岗起义,曾攻入总督衙门。最后失败。 C(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在广州郊外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二、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1(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 A(时间:1901年; B(目的:为了欺骗人民,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 C(内容:派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 D(影响:未能摆脱内外困境。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更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反抗。 ?“预备立宪” A(时间:1906年 B(目的: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 C(内容: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后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皇族内阁”)。 D(实质:“预备立宪”是一个骗局。 2(保路运动 ?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后,帝国主义攫取了中国大量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疯狂掠夺中国。 ?直接原因: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收回已经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并出卖给帝国主义。 ?概况: A(1911年从四川开始;成立保路同志会;口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B(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保路同志会负责人蒲殿俊等,制造了“成都血案”; C(在同盟会会员吴永珊领导下,荣县宣布独立,建立了革命政府。 D(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组织保路同志军,一度包围成都。 ?影响: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3(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武昌首义成功的原因: A(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快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武汉较早遭受帝国主义入侵和掠夺,这里人民的反抗斗争为奠定了群众基础; C(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较长期的起义准备。 ?起义的准备: A(1911年,湖北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 B(同盟会在武昌设立领导机关,由于起义计划泄露,总部遭破坏。 ?起义的经过: A(1911年10月10日,新军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首先起事,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武昌起义爆发,11日占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光复。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B(起义成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以十八星旗为革命军军旗。 ?起义的影响: A(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14个省独立,清朝土崩瓦解。 B(各省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 1(“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严守中立”及其实质 ?背景: A(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立即调集军队,准备干涉中国革命。 a(聚集在武汉江面上的外国军舰越来越多。 b(日本与清政府签署了出售武器合同,支持清政府镇压革命军。 c(各国公使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防止落入革命党人之手。 B(俄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列强担心辛亥革命会威胁它们的在华利益。 C(革命力量在全国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看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 D(一战前夕,帝国主义矛盾复杂尖锐,很难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一致行动。 ?“严守中立”的伪装及其实质: A(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仇视和镇压政策,从未“中立”过。 B(帝国主义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C(帝国主义看中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声称中国的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要求清政府起用袁世凯。 D(清政府很快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新内阁。袁世凯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 ?南北议和 ?双方: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和湖北军政府 ?目的:迫使湖北军政府接受“议和” ?代表:南方革命军的代表伍廷芳和北京政府的代表唐绍仪 ?地点:上海英租界 ?结果:由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及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的破坏,迫使革命势力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评价:南北议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的突出表现。 2(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诞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国旗。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A(政治方面: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 B(经济方面: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C(文化教育方面: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 D(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的态度: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春,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革命派企图用《临时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D(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 E(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F(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G(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 H(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条件: A(帝国主义的支持。用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对付革命政权,帮助袁世凯夺权。 B(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C(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 ?经过: A(袁世凯玩弄两面派手法:对清政府威逼利诱。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B(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C(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4(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功绩: A(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教训: 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并承认它们在中国既得特权。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垮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B(从革命爆发到失败,由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从中破坏,革命潜伏着危机。 C(帝国主义支持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势力篡夺政权,破坏革命。 D(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它的失败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
本文档为【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