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神光圣影写人生

2018-02-08 5页 doc 16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神光圣影写人生神光圣影写人生 神光圣影写人生 ——记退伍军人、全国优秀摄影家耿纪松 本报通讯员 夏和盛 他,身着军装,胸佩勋章,从军旅走来。 他,长发飘逸,眼戴墨镜,手持相机,从长城走来。 他,扎根红土,白手起家,创建“艺芳照相馆”,历经风雨20年。 他,就是退伍军人,昔日部队的三等功臣,今朝摄影艺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全国优秀摄影家耿纪松。 当兵四年立军功,难酬壮志亦英雄 耿纪松与新中国同岁,1949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红色安县两道桥乡刘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在家境十分贫寒的条件下,念书到高二时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
神光圣影写人生
神光圣影写人生 神光圣影写人生 ——记退伍军人、全国优秀摄影家耿纪松 本报通讯员 夏和盛 他,身着军装,胸佩勋章,从军旅走来。 他,长发飘逸,眼戴墨镜,手持相机,从长城走来。 他,扎根红土,白手起家,创建“艺芳照相馆”,历经风雨20年。 他,就是退伍军人,昔日部队的三等功臣,今朝摄影艺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全国优秀摄影家耿纪松。 当兵四年立军功,难酬壮志亦英雄 耿纪松与新中国同岁,1949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红色安县两道桥乡刘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在家境十分贫寒的条件下,念书到高二时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 在农村,耿纪松作为一名基干民兵,先后参加了八角庙水库、两道至红安公路建设。1970年3月,他还参加了0704三线建设,并被评为“五好战士”。 被誉为将军县的红安,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当年曾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三支红军主力部队,有14万多人英勇献身,走出了200多位将军,有2万多名著名革命烈士。耿纪松是听着英雄们的故事长大的。他多次梦想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去追寻革命烈士的足迹。 1970年12月31日,耿纪松终于实现了他的参军梦,在铁道兵5818部队服役。他北京至太原铁路的“平型关大捷”所在地打过山洞,在北京复兴门修过地铁,曾8次获得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被评为学雷锋标兵。有一次捡到1300元钱毅然交给连队。耿纪松说:“部队建设是一所大学,我当兵四年,受益终身。” 1975年3月,耿纪松退伍回乡。 每到夜晚,他总在思考着:我已是而立之年了,立了志可就是立不了业,该怎么办呢,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想了很久,想了很多,从学木工、油漆工、放蜜蜂、照相、铁匠等项技术中,最终选择了照相。 耿纪松说:“照相是一种艺术,能大自然的千奇美景,能描写社会的百味人生,选择照相是我的理想。”他凭着自己在部队炼就的优良作风和勇气,决定走自学成才的道路,学好照相专业,搞点艺术创作。 下定决心后,他带上从亲戚朋友那里凑拢来的几百元钱,三下江城武汉购买了一台海鸥牌照相机以及摄影、暴光等照相专业用书10余本。 自学成才万里行,千辛万苦取真经 1981年春至1985年春,为了学会照相,耿纪松决心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锤炼自己,开始了“自学成都万里行”,过了4年的飘泊生活。他住过家宅、烤房、牛栏,露宿过街头、村落,走过了河南的白雀园、安徽的灵泉、湖南的岳阳、江西的修水等省市县。照相要讲质量,质量就是生命,每到一个地方,他力求照好第一张相,以取得当地人的信任。 苦难亦是一所大学。苦难磨练了耿纪松厚实的功底,提高了他的摄影暴光技术,暴光 显影技能。经过几年的摸索,耿纪松了一套土洋结合、阳电并用的经验。他在有电时,就用暴光机暴光,没有电就用暴光夹暴光。他创造了两种在无电情况下显影土办法。一种是用煤油灯显影法。另一种是用手电筒显影法。这些经验为他创建艺芳照相馆和追求摄影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4月,耿纪松贷款4600元,在红色安县城创建了“艺芳照相馆”。 历尽艰辛创佳作,艺术人生奏凯歌 艺芳照相馆的服务目标是“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为需要而追求,为艺术而创作”。正是凭着这种执着的精神,耿纪松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进行着不懈的追求。他北上长城,南下丽水,创作了许多艺术精品。 在耿纪松看来,摄影就是创作,就是用照相机记录历史和和人生的画面。从1991年至现在,耿纪松共创作了400多幅令人满意的作品,其中获奖的作品有40余幅。 《红军女战士戴觉敏》(1911)、《把好兵送到部队去》(1997)、《航标》(1999)、《爱心呼唤》(2000)、《光辉的历史,永恒的誓词》(2001)等是享誉中外的优秀作品,也是耿纪松艺术生涯中的最佳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耿纪松的创作能力,独特的个人风格。 耿纪松由农民——军人——工人——摄影家,走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写下了辉煌的艺术人生。在耿纪松创作的作品中,再现军旅生活的占有较大的比例。《红军女战士戴觉敏》是耿纪松首次获得成功的作品。199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荆楚大地》摄影展中获优秀奖,同时被湖北省摄影家协会评为优秀奖。1996年9月18日,江泽民同 要把好兵送到部队去”。志在湖北省红安接见红安、麻城两县市人武干部时强调指出:“ 这是对全国人武干部提出来的更高要求,同时也激发了耿纪松的创作灵感。1997年12月,红安县人武部组织数百名将步入军营的新兵在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宣誓,耿纪抓拍到了这个历史镜头,并以“把好兵送到部队建设去”为目,参加了多次评比和展览,获得了近10个较高的奖赏。1998年12月,《把好兵送到部队建设去》载入《中华瀚墨名家作品博览》;2002年6月,《把好兵送到部队去》荣获国际优秀作品奖。 耿纪松的作品充满乡土气息,耐人品味,令人欣赏。《叽叽复叽叽》(1994)、《齐心协力》(1994)、《大海的故事》(1998)、《风雨人生》(1998)、《金土地》(1998)、《生命的呼唤》(2000)等作品分别入选、入展、获奖。其中《大海的故事》于1998年6月获全国首届摄影夏令营二等奖。《金土地》于1998年10月获人民摄影报社、时代摄影报社“情系沂蒙”优秀作品奖。 耿纪松拍摄的自然风景作品,富有特色,颇具匠心。《三峡纤夫》(1998)、《航标》(1999)、《万水千山总是情》(2000)、《天台远眺》(2002)等作品倍受名家关注。其中《航标》于1999年10月被香港文化艺术中心入选。《三峡纤夫》于1998年获《摄影世界》第195期富士提名奖。此外,《爱心呼唤》于2000年10月被联合国收录。 耿纪松是香港现代摄影学会永久会士、中国现代摄影报新闻特约记者、香港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记者、美国环球华人华裔摄影家协会会员、“亚洲视觉(香港)杂志社”记者、“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艺术会员、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会员并任理事、湖北摄影家协会会员。他先后自费4万多元参加各地影展13次,北京长城、浙江丽水、山东沂蒙、湖北武汉等地都留下他美好的回忆。可是由于经济困扰,他先后放弃了30多次参展的机会,特别是失去了香港、澳门、美国、新加坡等参展机会是他的终身遗憾。 20多年来,耿纪松以四海为家,以艺芳照相馆为家,可是因为缺钱,未能建立起妻子儿女所需要的家。耿纪松最感谢的是他的爱妻李金珍,他说:“没有妻子的支持,就没有我的成功,我欠她的太多了,永远无法弥补”。 挡不住的是艺术的追求,抹不去的是真我的色彩。耿纪松在2003年中国优秀摄影家评审中,经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专家评定,再度荣获“中国优秀摄影家”殊荣。艺术在瞬间,艺术在险峰,艺术仍在梦想中。耿纪松并不满足于他所取得的成功。他正在筹划三件心事:一是想出一本个人摄影集。二是想举办一个爱我中华国旗为主题的“红色中国摄影展”。三是想举办一个以将军县红安为主题的“红色土地摄影展”。 (注:原载《黄冈日报》2003年7月25日第一版)
/
本文档为【神光圣影写人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