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08第108集

108第108集

2018-09-09 10页 doc 64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18164

暂无简介

举报
108第108集淨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金剛經講義節要講記 第108集(經文第175節 節要第10段 至 經文第177節 節要第4段) 淨空法師: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金剛經講義節要講記 第108集本文 聖荷西(1996年) 請掀開講義節要第二百五十四面,第八行,從註解第十段開始。 10.佛說一句法,包含無量義。可作種種解,故謂之圓音。又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邪人遇正法,正法亦成邪。」所以大乘經中教導學人,以親近善知識為要圖,以開正知見為根本也。 (『佛說一句法,包含無量義。』不...
108第108集
淨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金剛經講義節要講記 第108集(經文第175節 節要第10段 至 經文第177節 節要第4段) 淨空法師: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金剛經講義節要講記 第108集本文 聖荷西(1996年) 請掀開講義節要第二百五十四面,第八行,從註解第十段開始。 10.佛說一句法,包含無量義。可作種種解,故謂之圓音。又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邪人遇正法,正法亦成邪。」所以大乘經中教導學人,以親近善知識為要圖,以開正知見為根本也。 (『佛說一句法,包含無量義。』不僅是在《金剛經》,所有一切經論,字字句句都是含無量義。因為佛所說的字字句句,是從真心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真心本性是沒有邊際的,所以從這個地方流露出來的這個意思,就無有窮盡。我們世間人的言語、文字,是從意識心裡面流露出來的,這個意識就是分別、執著,從想像、思惟、分別、執著裡面流露出來的,它有界限;有界限,它的意思就有盡。真心本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它沒有界限,所以從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就沒有界限,就無有窮盡了。 (『可作為種種解,故謂之圓音。』那麼心性,像《壇經》裡面所講的,心性本來無一物。所以從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當然也無一物;既無一物,自然就沒有意思了。像《般若經》上佛講的:「般若無知」,但是它起作用,那就「無所不知」。「般若無知」是講的根本智,是心性;「無所不知」,是講它的作用,無所不知就是無量義。因為它無義,所以就變成無量義,就可以做種種解。如果說有義,那意思就死了,就一個意思,不能做第二種解釋。所以佛經沒有意思。在應用的時候,意思就是無窮無盡,是可做種種解。這種說法,就稱之為『圓音』。圓是圓滿,沒有絲毫缺陷。 我們以《金剛經》做例子,我們現在採取這個本子,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羅什大師跟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同時代,東晉時候到中國來的。佛門裡面道安法師、歷史上陶淵明、謝靈運都是同時代的人。距離我們大概有一千七百年的樣子。這麼長久的時間裡面,為《金剛經》做註解的人,說有五百家之多,其實是超過這個數量的。每一個人註的都不一樣,所講的都有道理,都沒有講錯,這就是顯示出經典的無量義。佛法修學的困難也在此地。 無量義我們要取哪一義呢?佛法講求的,是契機、契理。我們自己是什麼根機?要取哪一種教義,才能夠得真實的利益?修學成敗關鍵就在此地。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這個是很重要的。選擇經典,選擇法門,選擇註解一定要與自己根性,生活習慣程度要相應。 古大德們講經,是教給當時人怎樣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因此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講法,有每一個時代的理解,修學所得的受用,種種不相同。佛所講的,可以說字字句句是原理原則,這個原理原則,的確是超越時空。三千年前讀《金剛經》得利益,能夠開悟證果;三千年後,我們讀這個經,也得利益了,也能夠開悟證果。我們今天為什麼不開悟?不證果呢?我們沒有透徹的理解,沒有依教奉行。如果真的透徹理解,依教奉行,哪有不開悟的道理?《金剛經》所講的果報,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法身大士,不是普通的果位。離四相、離四見,就是法身菩薩。宗門裡面講明心見性,就是這個位次。這叫作圓音,圓滿之音。 (『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人,圓教根性之人。他圓在什麼地方呢?這個人於一切世出世間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他的見解、知見就圓,他的生活習慣也圓了,沒有一樣不圓滿。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圓呢?我們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圓了。唯有圓人,對於這一些甚深大乘的經義,他才能夠通達明瞭。因為佛是圓音說法,假如我們還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這種圓教的經論,就沒有辦法體會。 因此,佛菩薩教導我們,佛法的修學,首先勸你發心。《金剛經》一開端就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這頭一個教你發心!「眾生無邊誓願度」。心是發了,發了大菩提心,要普度一切眾生,從哪裡做起呢?從破四相做起。破四相是「煩惱無盡誓願斷」。四相一破,你的知見就圓了。佛所說的一乘深教,你才能夠體會。可是發心好像是容易,斷煩惱可就難了:妄想、分別、執著知道是應當要放下,偏偏就放不下。原因在哪裡?煩惱沒斷。四相四見破了,再學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們現在所犯的毛病,是煩惱不斷就學法門。結果是『邪人遇正法,正法亦成邪。』煩惱沒斷的人就是邪人,這個我們自己要承認,我們現在妄想、分別、執著很多,我們是邪人。開經偈上說:「願解如來真實義」,誰能解如來真實義?圓人。邪人是不會解如來真實義的,這個很要緊,很要緊。 《金剛經》我們這一次研究討論,是採取江味農居士的《講義》,我們這個本子是《講義》的節錄,節錄《講義》不到十分之一。我們這一次講下來,差不多也用了五個月的時間,每次兩個小時。經不能不細講,不細講,很難體會。可是一定要曉得斷煩惱的重要,真實的功夫在此地。最近這幾次,所說的中心,不外乎看破、放下。 (『邪人遇正法,正法亦成邪。』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解釋《華嚴經》的經題裡面說︰「有解無行,增長邪見。」行是斷煩惱。不遵守四弘誓願程序,煩惱沒有斷,就學法門,那個結果是增長邪見,豈不是正法亦成邪嗎?另外一句跟這個相反的,「有行無解」,這個行是一般大小乘的法門,淨土法門另外的,不能算在那裡面,那是個特別法門。「有行無解,增長無明。」這就是說明,必須要解行相應。行門與解行相輔相成,才能夠得利益。有行無解能成就的,除了淨宗念佛這個法門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法門了。所以淨土宗稱為特別法門,你不解也沒有關係,就是老實念,那個成敗的關鍵在老實。 『所以大乘經中教導學人,以親近善知識為要圖』,「要圖」是最重要的條件。一定要親近善知識。在現在末法時期,證果的人已經見不到了。不得已而求其次,一定也要找真正有修行的人,跟著他修學,這才不會錯。善知識的標準,那就是『開正知見』。他的知見純正,也能幫助我們開正知正見,這才可以稱之為善知識。那麼正知見,正的標準,經典是最重要的一個依據。如果他所說的,與經典上的理論、方法相違背,我們就不能夠跟他學,這是其一。其二,他雖然所依據的,確實是佛法的經典,但是他的解釋與經義有偏差,不相應,我們也不能跟他學。那就是邪人遇正法,正法也成邪了,這個不是善知識。其三,他所依據的是正法,是佛的經典,講的也沒錯,與我們自己根性不相應,我做不到,這也不能跟他學。所以親近一個善知識,這相當不容易,這個事情可遇不可求。 善知識可遇不可求,那怎麼辦?找古人為善知識。過去孟子找孔老夫子,他專門讀孔老夫子的書。讀不懂,有疑問,請教孔子的學生,他學成了,比孔子的弟子成就還要高。為什麼夫子親自指導的學生不如孟子?孟夫子真做,孔子教他怎麼做。孔老夫子的學生,雖然經過親自指導的,他不肯認真學習,那這就不如孟子了。 (學《金剛經》,應當要超過古大德,你得有這個志氣。怎樣才能超過呢?以《金剛經》上講的理論方法,認真去做,這叫修行證果。《金剛經》釋迦牟尼佛一開端,入舍衛大城,著衣持缽去乞食,這是日常生活,整個《金剛經》上所說的,就是如來果地上的生活。你若學會了,你就成佛了,你過的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活,一切諸佛如來的生活,這叫證果。我們穿衣,佛也穿衣;我們吃飯,佛也吃飯。佛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呢?我們具足四相四見,佛沒有四相四見。離開四相四見,宇宙人生真相大白,你一點都不迷惑了,這種生活就是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充滿了真善美慧,跟西方極樂世界所講的極樂,無二無別。所以佛菩薩過的是極樂的生活,我們過的是極苦的生活,一樣的生活,我們不會轉變。這個經上就是把這個道理方法教給我們,怎樣去轉變。這個生活一轉變,境界就轉變了,從凡夫轉變成佛菩薩了。佛菩薩是人做的,不是天生的。這是講親近善知識非常重要。 在佛門裡面,以古德做老師的,成就最顯著的是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就是他寫的。蕅益大師學佛,也是找不到善知識,最後他找蓮池大師。他專讀蓮池大師的書,依照大師教訓認真去做,所以他成功了。他能成為淨宗一代祖師,親近一個老師,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廣學多聞,這個話沒錯,但是絕對不是對初學人說的。初學的人要走這個路子就壞了:「增長邪見」。初學的人沒有定功,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聽一個人說法,他走一條路子;聽兩個人說法,他有兩個想法;聽三個人說法,他就三個想法;再聽多了,他那個腦子裡亂七八糟,那沒救了。今天道場多,修學的人多,為什麼一個成就的都看不到?錯就錯在這裡。一個道場無論修學的人多少,決定是一個法門,決定是依據一個理論,所以它有宗派。賢首宗,的決定是依《華嚴經》,決定是修法界觀,是一門深入,才能成就。 晚近,在台灣只有台中蓮社,李老師主持這個道場,淨土法門,一門深入。全世界任何地方,高僧大德到台中去,李老師招待請他吃飯,絕不請他講開示,講經當然更不必談了。為什麼呢?怕你所學的法門不一樣,你在這裡一講的時候,把我這裡聽眾,學的幾十年淨宗的信心破壞了,那還得了!如果聽說你是淨宗的大德,你一生自己念佛,弘揚淨宗,李老師會請你講開示。為什麼呢?來給同修們做證明,這個路子沒錯。古時候的大德都明白這個道理,禮貌上的往來,知道謙虛自己,讚歎別人。這個我們在《華嚴經》五十三參裡看到的,這是佛門往來的禮貌。 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有一次也是要我給他的信徒講開示。演培法師是近代修學法相唯識很有心得的人,他修的是彌勒淨土,我只好選擇《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善財參訪彌勒菩薩那一段,來讚歎他。鼓勵他們道場的信徒,要遵守演培法師的教導,一門深入,這才能有成就。我決定不能讚歎彌陀淨土好!這是佛門的禮節,過去李老師教導給我的。到那個道場,人家修的是什麼法門,決定要讚歎,決定要成就。使他們這個信徒同修,對於自己的師父格外有信心,增長他們的信心,增長他們的願心,這個是不違背佛法,決定不可以自己讚歎自己,去貶低別人,那就是破和合僧,破壞佛法。 (所以要想成就,一門深入,除一門深入,沒有第二個方法。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同一個原理,同一個原則,就是一門深入。這個就是正知正見。《金剛經》上說的話非常地好,「一不定一」,「多不定多」,「正不定正」,「邪不定邪」,「無有定法可說」。但是決定要契機、契理,就會有成就,所以法門無量無邊。 一七六、約我見離亦離 問答明義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1.此節經義極深。當知開經以來,屢言我人四相不可有。恐凡夫因佛如是反覆申說,遂執為我見等,真實是有。此見橫梗於心,正是我見。豈非反加其縛耶。 (經義的深,深在什麼地方,江居士告訴我們,佛在這個經上講四見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說相是講現相,如果用唯識學這個說法,四相講的是相分,四見講的是見分。相分是從見分變現出來的。四相把所有一切現相都包括在裡面;出世間講一真法界,世間法裡面講十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和一真法界都離不開四相。可見得四相範圍非常非常地深廣。 (相是幻相,而四見是錯誤的看法,不是正知正見。佛屢次提出一切眾生病根的所在,這四相四見真正是病根。佛說的次數多了,唯恐凡夫以為真的有四見、有四相,那就更錯了。你要是以為真有四相四見,你不但四相四見不能破,反而增長了,成為一種堅固的執著。這樣學佛,是你自己不善於修學,被佛法害了。這就是前面講了,為什麼要親近善知識,怕的是在經教裡面,錯解了佛的意思。 四相、四見佛說的再多,那只是幻相而已,決定不是事實。不但是清淨心中,真心本性裡面沒有,即使是現前的境界也沒有。說自性當中無有此物,我們也許還點頭,說眼前這個境界都沒有,我們就大惑而不解了。明明擺在眼前,怎麼說沒有呢?經文前面講的,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不可得,就是講四見不可得。心裡面產生的見解,三心不可得了,你就要知道四見是假的,不是真的,根本就不存在,而是你以為它存在。 四見是能生,四相是所生,而前面我們剛剛讀過「諸法空相」。這一些法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它的真相是剎那業果相續之相。我們所能夠感受的這個相,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現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相,也了不可得。《楞嚴經》上所講的:「當處處生,當處滅盡」。《金剛經》到最後給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有為法,在第一六四節經文節要第一段講過,這總共有九十四類,都是夢幻泡影,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它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後面講:「如露亦如電」,它存在的時間短暫。一剎那就完了。佛在《仁王般若》裡面告訴我們,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這個說法是方便說,真實說,一剎那不止九百生滅,是億萬生滅,那是真相。我們看到的是一剎時億萬生滅的相續相。 (所以四見跟四相都不存在。那佛為什麼要說呢?前面經文說:「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因為你貪著其事,佛才說。佛雖說,你要曉得,佛所說的全是虛妄不實的,決定不要把它做實了。這一段意思,就怕凡夫把佛所講的做實了,這就變成我見了,本來沒有我見的,現在是增長我見了。這就錯解如來真實義了,反而被佛法束縛了。 2.此經於一切法,屢說即非、是名,以明相有性空之義。意在令人觀照本空,頓得解脫也。利根者,自能聞一知十。悟知我見等,亦復相有性空也。 (『即非、是名』,在《金剛經》上我們看到太多太多了。這個『相有』是幻有,不是真有。經上佛這種說法,這是經上說的善巧方便。實在說,就是圓音說法的方式。他一句話裡頭,是性相、理事、因果,都圓滿包括在其中了。譬如講四見,「我見者,即非我見,是名我見。」這個說法就是善巧,這個說法就是圓滿。你要真懂得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可以用這個句子去念,你一念就覺悟了,就不迷了。為什麼不迷呢?這個句子一念就曉得,那個相有是假有,性空是真空。假有也叫妙有,妙有跟真空是一不是二,明瞭這個事實真相,就叫開悟,你的生活就是佛菩薩的生活,充滿了真善美慧。無論你現在的生活是富有,或者是清寒,都是真善美慧。為什麼呢?相是假有,你不會在意,你不會去分別執著,你不會去計較,所以你的生活永遠是知足常樂的。 孔夫子的學生顏回非常地清寒,吃飯連個飯碗都沒有,喝水連個杯子都沒有。孔老夫子對他的讚歎:「回也不改其樂。」他的生活非常快樂,沒有人能跟他相比。他樂的是什麼?宇宙人生真相真的覺悟了,真的明瞭了。所以他富貴,他能夠安樂在富貴裡面;貧賤,他安樂在貧賤裡面,貧富對他已經沒有影響了,那個樂叫真樂,那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他過的是智慧的生活。我們今天沒有智慧,貧賤你煩惱,富貴也煩惱,這個就是過的六道凡夫的生活,人家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 (佛說這些話,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回頭。所以他教我們『觀照本空』,不但性體本空,所有一切現相也是本空,入這個境界,你就得解脫了;你的煩惱,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解是解的這個,脫是脫生死輪迴之苦。你的憂慮、苦惱,統統沒有了,叫解脫。無論你現在過的是什麼日子,統統解脫了,都能夠回歸到諸佛如來的生活。《金剛經》講的這些原理、原則、方法,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就是《華嚴經》上的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是五十三位法身大士,他們表演示現給我們看的,就是現前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們都過的解脫的生活。佛教導我們的,就是把我們從凡夫生活,如何改變成諸佛如來的生活,這個是佛法。 所以《金剛經》講完之後,最理想的是講五十三參;怎樣把《金剛經》的理論,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讓我們真正得到受用。五十三參是表演,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讓我們在這裡面,如何來學習,則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也就是轉凡成聖,轉煩惱成菩提,這個不是一句口號,是事實。『頓得解脫』,頓是快,馬上就得到了。『利根者,自能聞一知十。』佛門常講:「一聞千悟」。 (『悟知我見等,亦復相有性空也。』不僅是四相,四相是講所有一切現相,現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四見,見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四見也是相有性空的。但是四相的相,是眼睛可以看的到的;四見之相,是我們六根接觸不到的。在佛法裡面講,這個色叫「無表色」。表是表示,它沒有表示的,可是它還是個相。 3.今曰『佛說我見等』。其偏執於有相邊,未能通達我人等等之見,亦為本空。故曰『不解如來所說義』也。 (我們從這一句裡面,去體會到開經偈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的真實義沒有別的,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所有一切現象,都不是實在的;既不是實在的,你又何必去執著去分別?分別跟執著都是妄想。如果你離開一切分別執著,你現前的生活,都是一真法界,都是大圓滿,都是真實的解脫。 十法界從哪來的?從分別來的,稍稍有一念分別,就把一真變成十法界;稍稍有一點執著,就又把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執著來的;離開執著,六道輪迴沒有了;離開分別,十法界沒有了,這是《華嚴》上說的:「一切眾生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有妄想,就有四聖法界。有執著,就有六道輪迴。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不了解事實真相,不了解一切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真正了解了,馬上放下了,這一放下的時候,就入一真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輪迴,也超越十法界。 所以《金剛經》的確是整個佛法,在理論修學上,重要的綱領。任何一個法門,任何一個宗派,在理論方法上,決定不能夠違背《金剛經》。念佛法門如果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行,你念佛是理念,得的是理一心不亂,將來往生是實報莊嚴土。 (這一段經文,『佛說我見等』就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金剛經》上有些句子,是如來說的,這個地方是佛說的。凡是如來說,都是從體性那一邊講的,著重在體性上;說佛說就偏重在現相上,它有這個意思;所以這樣的說法,都是圓音說法,都是善巧方便。 『佛說我見等』,這種說法,是『未能通達我人等等之見,亦為本空。』這個意思比前半部的意思深,前半部是講四相。四相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意思比這個地方要淺。在唯識講相分,相分是見分變現的。如果從唯識來說,那唯識家他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相是假的,見是真的。唯識,唯獨是識,識是能變,識就是見分,就是此地所講的四見,能變。相是所變,所變是假的,能變是真的。那《金剛經》這個話是說,唯識學家認為能變的那個識還是假的,識還是假的,還不是真的,《金剛經》這個意思就說到這個地方。所以後半部唯深無淺,它這個教義深。 (那麼見也是空的,以相宗的這個說法,宇宙人生的現象,是「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無明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瞭;也就是馬鳴菩薩在《起信論》所講的:「不覺心動」。覺心是不動的,心不動就覺悟了;心動了,就不覺了;不覺心動,那就叫無明。「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什麼叫無明?心動了,就是無明。可見得,明是不動的,心是清淨的,是不動的。 水在不動的時候像一面鏡子,照的很清楚。可是水一動,起波浪了,照外面東西就照不清楚了。所以心動了的時候,就是無明,明就失掉了。失掉之後,境界就起了變化;在明的時候,那個境界叫一真。可是水一動,也能照,照的是斷片的,不是真實的相狀,這就是起了變化。這變化裡面叫三細相。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第二個是轉相,第三個是境界相。轉相也叫做見分,境界相也叫做相分,所以現在科學裡面講的,把一切現象分成兩大類:一個物質,一個精神。在佛法裡面,也分為兩大類,一個是色,一個是心。色法就是物質,心法就是精神。這兩大類從哪裡來的呢?都是從無明來的,都是從業相來的,無明不覺生三細。業相,業就是動,業是造作,是個動相。從業相裡面變現出來的精神(轉相),就是見分。那麼從見分,就是從精神變現出物質(境界相)。所以物從哪裡來的?物從精神上變出來的。因此心跟物,佛法裡面講色跟心,是同一個根源。在唯識四分裡面講「自證分」,同一個自證分。物質跟精神是同一個根源,因此色跟心可以轉變。精神能變成物質,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現代科學,物質已經可以變成能量,但是能量變成物質,現在在理論上沒有問題了,還不會變。如果能量再有辦法變成物質,我們在物質生活上,一切的困難都解決了。 西方極樂世界會變,他們想吃東西,馬上東西就會變在面前,那是能量變的,能量變成物質;我不要了,不要,再化成能量,就全部都沒有了,也不要去收拾。所以西方世界每一個人他需要的時候,一切都變現出來了,你就受用了;不需要的,全部都沒有了。我們現在原子彈就是把物質變成能量。但是,不曉得如何能把能量再變成物質,西方極樂世界他們知道,我們經典上看到的。但是更重要的就是精神跟物質的轉變,那就變成佛與大菩薩的境界了,這就是更進一步,更提昇一層了。 (此地說的是,凡夫之人不曉得這個相也是空的,實在講這是相當高明。連唯識學家都不知道,還堅固執著識是真的,是能變,相是所變,不曉得能所皆空。在《金剛經》上,三心就是能變,萬法是所變,三心不可得,萬法也不可得。萬法不可得是空相,三心不可得也是空相,都恢復到性空了。 4.古德有請師解縛者。師曰:「誰縛汝?」此節經文,正明斯義。性體空寂,本無有縛。今橫一我人等見於心,且曰「佛亦如是說」,豈非作繭自縛乎。 (這是在《禪宗語錄》裡面的公案。縛就是煩惱。煩惱像繩索一樣,把這個人綑到動彈不得,這很苦惱。請師父替他解煩惱,解束縛。我們讀到這個地方,就想到慧可。他出家修行,成天心不安,求達摩大師給他安心。達摩祖師就伸個手,他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慧可從他這一句話的指引,迴光返照。許久之後,他說:我找不到心在哪裡。達摩祖師就說:我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他就恍然大悟了。他悟的是心與境都了不可得,就是《金剛經》上說的。所以這個經確確實實,是幫助你徹悟,圓頓大法,真的是一切諸佛傳法的精要。 (『此節經文,正明斯義。』這一段的經文,意思也是如此。『性體空寂,本無有縛。』本來沒有煩惱、沒有分別、沒有知見,有知有見就錯了,本無知見。《楞嚴經》上,富樓那尊者提了個問題:無明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無明?佛給他講了兩句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知見立知,是無明本。」這就說明了,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知見。「般若無知」,什麼是般若?般若是無知。你有知,你有見,那就是無明,這就是無明的根本。我們現在天天求知,糟糕不糟糕?他本來無知,還得去求知,這個就壞了。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給你講的什麼?無知。《金剛經》是般若的綱要,六百卷《大般若》是《金剛經》的註解。最精彩、最簡單的是《心經》,《心經》到最後的結論-「無智亦無得」。你要真正體會到無知無得,你就是法身大士了,你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諸佛如來。諸佛如來所證得的是無知亦無得。無知就是無四見;無得是無四相,這才是事實真相。法身大士不礙世間一切法。所以說《華嚴經》上五十三參,那個五十三位善知識。他們生活工作都很認真努力,並沒有把世間事情破壞了。可是他們的心情,都是無知亦無得。他們是以無知無得的心生活,無知無得的心工作,所以只有真善美慧,決定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確實得大自在,得的是大圓滿。這是佛菩薩的生活,跟我們凡夫不一樣的地方。 所以要曉得本來空,見相都空。本來是空,現在還是空。如果說有,是你自以為有,你看錯了,你解錯了,是你以為有,不是真有。事實的真相,因為本來空,所以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住是把它放在心上,就是分別、執著。不可以住,它是空的,見相都是空的,你怎麼可以執著呢?你怎麼可以把它放在心上呢?所以你的心要清淨,心沒有一物,本來無一物。但是業果不空,因果不空,所以教我們「而生其心」。佛菩薩跟我們在一塊,還是一樣要穿衣,一樣要吃飯,一樣要工作,因果不空,所以要生心。生心是什麼?生心無住,無住生心,這就是法身大士,這就是諸佛如來。我們學佛就是學這個。 (我們念佛的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放在心上-「應無所住」。一句阿彌陀佛,常常存在心裡-「而生其心」。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呢?佛教給我們轉變,這是說明了,相不會滅,相會轉變、會變,那麼你生心就重要了。我們念佛,這個心是最殊勝的心。相宗告訴我們,這一切現相「唯心所現」,現相是心,心是體。有體一定有相,一定有作用,心能現相。「唯識所變」,現的相會變化,識變的,識就是分別執著,唯識所變。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從心想生就是唯識所變,識就是心想,心想就是識的作用。我們想佛,就變佛,想菩薩就變菩薩,想什麼就變什麼,變的很快,一剎那當中,億萬分之一秒。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想佛,變成佛了,可惜變的時間太短了;第二念,又回來了,不能保持著常常想佛,常常想佛,那佛境界就現前了。事實真相如此,我們要明白。 你把這個理搞通了,方法明白了,境界也清楚了,你才曉得念佛的功德第一殊勝。西方極樂世界,自性彌陀怎麼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都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不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變現的,一真法界也是自性變現的。彌陀是自性,試問問,哪一法不是自性呢?這個花瓶插的花,自性花瓶,無有一樣不是自性。你懂得自性,就覺悟了,知道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跟法是一不是二。你對於往生淨土,就不會懷疑了;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知道我決定得生。為什麼我決定得生呢?都是自性變現的。 理上明瞭通達了,所有一切疑惑都沒有了。事上要叫它變現出來,那就看我們自己念佛的功夫了。我們那個念是能變,境界是所變。可是你念佛想變佛境界,就要把其他的九法界的那個念頭斷掉,這個佛境界才很快現前。又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要貪圖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享受,那就不行了。因為你變的太複雜,變的太亂了,所以變出來那個境界,什麼都不是。毛病發生在此地,這個是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的。所以錯誤的見解,決定不能有。末後他這個總結,意思就是在此地。 (『且曰「佛亦如是說」,豈非作繭自縛乎。』如果說佛也是這樣說,你是斷章取義,並沒有把佛講的話真正明瞭,你沒有真搞清楚。佛在《金剛經》上也講四見,也講四相,你就以為四相、四見是真實的,這個錯了,四相四見都是空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1347- -1356- -1355-
/
本文档为【108第108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