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沈姓

沈姓

2011-10-16 10页 doc 152KB 1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65838

暂无简介

举报
沈姓沈姓 沈姓 目录 沈姓简介概述 迁徙分布 姓氏源出沈姓源出1 沈姓源出2 沈姓源出3 沈姓名人 沈戎沈莹 沈约 沈括 沈健 沈周 沈和 沈仕 沈璟 沈鹏 沈法兴 沈庆之 沈亚之 沈佺期 沈既济 沈传师 沈鲤 沈钦韩 沈德潜 沈永年 沈万三 沈钧儒 沈雁冰 沈从文 沈仲文 郡望堂号堂号 郡望 沈姓简介概述 迁徙分布 姓氏源出沈姓源出1 沈姓源出2 沈姓源出3 沈姓名人 沈戎沈莹 沈约 沈括 沈健 沈周 沈和 沈仕 沈璟 沈鹏 沈法兴 沈庆之 沈亚之 沈佺期 沈既济 沈传师 沈鲤 沈钦韩 沈德潜 沈永年 沈万三 沈钧儒 沈雁冰 沈...
沈姓
沈姓 沈姓 目录 沈姓简介概述 迁徙分布 姓氏源出沈姓源出1 沈姓源出2 沈姓源出3 沈姓名人 沈戎沈莹 沈约 沈括 沈健 沈周 沈和 沈仕 沈璟 沈鹏 沈法兴 沈庆之 沈亚之 沈佺期 沈既济 沈传师 沈鲤 沈钦韩 沈德潜 沈永年 沈万三 沈钧儒 沈雁冰 沈从文 沈仲文 郡望堂号堂号 郡望 沈姓简介概述 迁徙分布 姓氏源出沈姓源出1 沈姓源出2 沈姓源出3 沈姓名人 沈戎沈莹 沈约 沈括 沈健 沈周 沈和 沈仕 沈璟 沈鹏 沈法兴 沈庆之 沈亚之 沈佺期 沈既济 沈传师 沈鲤 沈钦韩 沈德潜 沈永年 沈万三 沈钧儒 沈雁冰 沈从文 沈仲文 郡望堂号堂号 郡望 展开 编辑本段沈姓简介 概述   沈姓是中国的第三十七大姓。历史上的沈姓人才济济,名人众多。最早见 沈氏图腾 于史书的,当数春秋时代的高士沈郢,此人奉征为相,却志不在此,建沈亭于河边,游钓终生。南朝文学家沈约,知识渊博,其著作《四声谱》将中国的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对中国的声韵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还有作品《宋书》。唐朝,有诗人沈佺期,文学家沈既济、沈亚之,书法家沈传师等沈氏名人。到了北宋,最著名的沈氏名人当数沈括了,沈括除了是一名政治家之外,更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所著的《梦溪笔谈》,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气象、生物、医学、文学、艺术、史事等,是一部百科全书式古代名著。[1] 迁徙分布   沈姓起源于河南、安徽两省间地。春秋时,沈国被蔡国灭掉后,季载的后代子逞逃奔楚国,其孙沈尹戌,初隐居于零山,后仕楚为左司马。尹戌之子沈诸梁,世袭作司马,食采于叶(河南叶县)。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安徽符离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安徽寿县)。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南迁之始。魏晋南北朝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至唐代,沈姓已散居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沈姓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随同迁王。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后迁居福建省建阳县。沈廷辅有8子,分居宁化、龙岩、长汀、清流、延平、连城、上杭等地,其后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沈斯庵徙居台南县善化镇,为沈姓移居台湾之始。清乾隆、嘉庆年间,多散落于福建漳州、泉州、莆田及广东等地均有沈氏,又有多支迁往台湾,进而又移居海外。沈姓历代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1]    沈姓分布 编辑本段姓氏源出 沈姓源出1   出自姬姓中的冉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冉地的国),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周武王死后,由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因平叛有功,被周公旦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周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聃国,又名沈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后冉姓子孙因怀念曾经的国家沈,遂冉姓家族中部分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沈姓源出2    沈字 [2] 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沈姓源出3   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1] 编辑本段沈姓名人 编辑本段沈戎   沈戎:(?—58),字威卿,祖籍安徽。东汉初,为光禄勋,九江从事,累迁济阳太守。东汉建武中(56-57),说降强贼尹良,光武帝刘秀嘉其功,封“海昏侯”,辞不受,乃避地徙居会稽郡乌程县余不乡,遂世家焉。后封述善候以卒,时在永平元年(58),葬乡之金鹅山。自晋宋齐梁以下,凡余不之沈,皆其所出。 沈戎画像 据《聃季公支下两浙老谱世系》,聃季为沈氏一世。其二十六世沈抉济务农,于周烈王二年(前374),丁未迁菰城(今湖州)。这是吴兴沈氏之始。二十七世沈蕃《抉济长子》于周显王十二年(前347),甲子迁防风氏山以避乱;二十八世沈尚律(蕃子)娶陈氏佐夫教子。有二子,长子定皋,“笃志好学”、“壮年不禄”,次子鸣垓,“去魏适齐”,从孟子受业。此后“谱谍罔存”,至秦末有沈逞,“有才名”,征丞相,不就而“辞徙江南”。沈氏迁居江南是在秦汉之际。自沈逞起,沈氏历代有官。上述沈戎即沈逞第十二世孙,为武康/吴兴沈氏之始祖,自此后,沈氏定居现境。至沈约七世祖沈延稍有迁移,仍不出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   吴兴沈氏与汝南周氏、会稽顾氏、陇西李氏、东海陈氏、中山张氏并称中国六大世家。谚云:天下沈氏出湖州。实出湖州之德清县。 沈莹   沈莹:吴丹杨太守。天纪四年,晋攻吴。帝皓使丞相张悌督莹、诸葛 沈姓名人——沈约像 亮、孙震帅众三万济江。至牛渚,莹曰:“晋治水军於蜀久矣,今倾国大举,万里齐力,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我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边江诸城,尽莫能御也。晋之水军,必至於此矣!宜畜众力,待来一战。若胜之日,江西自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之。今渡江逆战,胜不可保,若或摧丧,则大事去矣。”悌不从。莹领丹杨锐卒刀楯五千,号曰青巾兵,前后屡陷坚陈,於是以驰淮南军,三冲不动。退引乱,薛胜、蒋班因其乱而乘之,吴军以次土崩,将帅不能止,张乔又出其后,大败吴军于版桥,获莹、震、悌等。莹著《临海水土志》,详述夷州 沈约   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著有《晋书》 、 《四声谱》等书。2 沈姓名人——沈括 009年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括   沈括:浙江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其在天文、数学、矿业、医药、生物、物理等多方面成就,为后世科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著有《良方》 、 《长兴集》等传世。 沈健   沈健:福建莆田人,字若乾,明弘治十七年由兴化府学贡,乡试考取举人,明正德六年登杨慎坊进士第。官桂林知府,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祠。 沈周   沈周:明代画家。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 沈姓名人——沈周作品《花下睡鹅图》 陆游,字仿黄庭坚。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兼工花卉、鸟兽、人物。为明代吴门画派四家之一。为人耿直,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名重于明代中叶画坛,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著有《石田集》 、 《江南春词》 、 《石田诗钞》 、 《石田杂记》等。 沈和   沈和:字和甫,杭州人,戏曲作家。能词翰,善谈谑,兼明音律。 《录鬼簿》载:“后居江州(九江),近年方卒,江西称为蛮子关汉卿者是也。”著杂剧《祈甘雨货郎朱蛇记》 、《徐驸马乐昌分镜记》、《郑玉蛾燕山逢故人》、《闹法场郭兴何杨》、《欢喜冤家》等五种。以上种种元曲的问世,不仅繁荣了江西的杂剧活动,而且因其内容大多为历史题材,对明代弋阳腔连台本戏的形成和发展均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作杂剧时人称为“蛮子关汉卿”。 沈仕   沈仕:字懋学(1488-1565),又字子登,号青门山人,明代浙江省仁和(杭州市)人,散曲家、画家,能诗,善画花鸟山水。其散曲多描写艳情及享乐生活,内容庸俗。当时称为“青门体”。著有散曲集《唾窗绒》等。 沈璟   沈璟:明代吴江(属江苏省)人,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曾官至吏部员外郎,光禄寺丞等职。致力戏曲声律研究,形成“吴江派”,沈氏一族从事词曲研究,创作共延衍11代17人,蔚然大观。 沈鹏   沈鹏: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斋名介居。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幼年始习字画。入大学后攻读文学,又学新闻专业。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委员会顾问等。书法长行草,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书体兼及隶、楷多种面貌,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著作有《书画评论》、《沈鹏书画谈》 、 《三余吟草》 、 《当代书法家精品订·沈鹏卷》 、 《草书千字文》等。主持和手编的书刊达500种以上。 沈法兴   沈法兴:隋末唐初湖州武康(浙江省德清西)人,隋末梁王。出身于江南世家,任吴兴郡守,打着为杨广报仇的旗号聚众造反,靠着家族的号召力,短时间内就发展到七万余人,并占领了江都南方重镇毗陵。杜伏威据厉阳,李子通据海陵,沈法兴据毗陵,三大势力都对江都虎视眈眈,后为李子通击败。 沈庆之   沈庆之:字弘先,南北朝时期吴兴武康(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宋朝著名将领、太尉,封始兴郡公,曾在娄湖(江苏省南京市)广置田产。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 沈亚之   沈亚之:唐代吴兴人,文学家,元和进士,善文辞,且能诗,为李商隐所推许。有作品《湘中怨辞》 、 《异梦录》 、 《秦梦记》 、 《沈下贤集》等传世。 沈佺期   沈佺期:河南省内黄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七言诗,词藻华丽,律体严谨,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馆直学士。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沈既济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吴(郡治江苏苏州市)人,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其《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传师   沈传师:字子言,唐代苏州(属江苏省)人,书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书法。唐德宗贞元(785-805)末举进士,历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宝历元年(825年)入拜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长文《续书断》把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宋欧阳修《六一题跋》云:“传师书非一体,放逸可爱。”宋代米芾对他人的书法很少许可,但对沈传师极为推崇。说沈的书法“如龙游天,虎踞溪旁,精神自若,骨法清虚。”人称中唐以后沈书最佳,米芾自称学大书以沈传师为主。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善楷、隶、行、草,以书自名”。传世书迹有《罗池庙碑》 、 《游道林岳麓寺诗》 、 《柳州石井铭》等。存正书《罗池庙碑》拓本。 沈鲤   (1531——1615年),字仲化,号龙江,归德(今商丘)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万历十二年(1584年)拜礼部尚书。又加少保、改文渊阁。明代万历年间著名政治家、理学家。为人峻洁峭直,力行古道。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被称为“三代帝王师”,世称“沈阁老”、“归德公”。有《亦玉堂稿》、《文雅社约》等传世。沈鲤在商丘病逝后,万历帝非常悲伤,祭文中称赞他“乾坤正气,伊洛真儒。” 沈钦韩   沈钦韩:字文起,号小宛,原籍浙江省湖州(吴兴),史学家,文学家,学问渊博,精史地之学,长于训诂考证。资秉极敏,而勤学甚至。家綦贫,书值千钱即无力购致,假之藏书家,计日以还,辄写其要,遂淹通群经。尤长《礼》与《春秋》 ,熟于诸史志,旁及百家,故记,官书,野乘,古今专集,汇集,类抄,札记,究其条绪,悉归于统。故所为制举文,沈博怪玮,常人不能解。 沈德潜   沈德潜:江苏长州人,清朝诗人,主张作诗应符合理学原理,为拟古诗派代表,其作品《唐诗别裁》 、 《古诗源》为研究古诗发展的重要著作。 沈永年   沈永年:字青原,江苏省华亭人,清代画家,所画山水能得元代意趣。 沈万三   沈万三(1330年-1379年),名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 沈姓名人——沈万三铜像 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湖州路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南浔镇沈家漾迁徙至周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 沈钧儒   沈钧儒:浙江嘉兴人,早年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多次组织群众运动,为“七君子”之一,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职,为中国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沈雁冰    沈雁冰 沈雁冰:笔名茅盾,浙江嘉兴桐乡人,著名革命文学家,中共党员,早年参加文学革命运动,解放后历任中国文化部门重要职务。先后创作了《子夜》 、 《蚀》 、 《虹》 、 《春蚕》 、 《林家铺子》等杰出的文学作品。[3] 沈从文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仲文   沈仲文(1920~1993),原名枫生,福建永定县湖山乡里佳村人。民国21年(1932)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2年(1933)加入共青团。民国24年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福建军区、少共国际师、红一军团第二师历任战士、青年干事等职。参加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漳州战役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骑兵营指导员、第二十六团教导员、第二分区武工队队长兼政委。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毕业后参加中央党校二部整风。参加平型关、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西满第四分区教导大队政委、骑兵团政委,第四十九军第一四七师第四四一团政委等职,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因多次完成艰巨的攻防任务而受表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四十九军第一四六师第四三六团团长、副师长,炮兵第五师代师长,北京军区炮兵第六师师长,莲河炮兵群群长,福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等职。参加抗美援朝、金门炮战、抗美援越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章。1993年在福州病逝。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堂号   吴兴堂:自东汉至隋代,沈姓名人基本上都出自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所以沈姓后裔以“吴兴”为堂号。   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著有《梦溪笔谈》。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三善堂:南宋兵部尚书沈度,字光雅。在当地方官时有善政:一无荒土、二无游民、三无冤狱,时人称为“三善”。沈姓后人为纪念沈度,以“三善”为堂号。   六礼堂:是指唐代沈佺期注《礼记》中的“六礼”一事   沈姓族人还以“三易”、“九思”、“肃雍”、“承裕”、“忠清”、“树本”、“文肃”、“永思”、“聚顺”、“叙伦”、“敦伦”、“憩石”、“六宜”、等作为其堂号。 郡望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吴兴)。相当于2009年的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河南省上蔡西南)。相当于2009年的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1]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本文档为【沈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