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11-10-06 20页 ppt 85KB 10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ullnull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null[发病机制] 感染:急性ITP患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史慢性ITP常因感染而致病情加重 免疫因素:ITP病因虽未完全明确,但对血小板相关抗体的研究证实,ITP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 血小板相关抗体: ①多数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抗体,称为PAIg,大多数为PAIgG。 PAIgG的阳性率可达80~90%,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高而PAIgG水平下降。 PAIg的升高是一种非特异现象,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型紫癜中也可升高。null②抗心磷脂抗体(A...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nullnull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null[发病机制] 感染:急性ITP患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史慢性ITP常因感染而致病情加重 免疫因素:ITP病因虽未完全明确,但对血小板相关抗体的研究证实,ITP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 血小板相关抗体: ①多数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抗体,称为PAIg,大多数为PAIgG。 PAIgG的阳性率可达80~90%,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高而PAIgG水平下降。 PAIg的升高是一种非特异现象,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型紫癜中也可升高。null②抗心磷脂抗体(ACA): 一种自身抗体,与狼疮阳抗凝物质、带负电的磷脂有交叉反应,临床上与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及神经系统病变关系密切。 血小板脂质中大约80%为磷脂,与心磷脂结构相似,为带负电的磷脂,分布于血小板内膜 ③血小板相关补体C3、C4(PAC3、PAC4): ITP患者补体C3、C4与血小板表面的IgG结合 null与抗血小板抗体相应的靶抗原: 已发现患者血清中有抗膜蛋白的自身抗体,包括抗GPIIb抗体、抗GPIIIa抗体、抗GPIIb/IIIa抗体、抗GPIb抗体null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的部位: 合成ITP抗血小板抗体抗体的重要器官在脾脏,患者脾脏组织中IgG量比正常高5~55倍,可与自身血小板或同种血小板结合。骨髓中也可检查血小板特异性IgG,根据研究结果:抗血小板抗体的合成首先在脾脏,骨髓和其他淋巴组织也有产生null血小板破坏的方式和场所: 血小板破坏机制: 血小板抗体的Fab片断与血小板抗原结合-------抗体IgG分子Fc片断暴露------与巨噬细胞Fc受体结合 血小板破坏场所:脾脏最为重要,肝、骨髓也有破坏 细胞免疫机制: HLA-DR和-DQ抗原,表达于巨噬细胞和B细胞,是免疫活性细胞(Th细胞)的活化抗原,HLA-DRw9和HLA-DRw3参与ITP的免疫应答中其重要作用 雌激素作用: 小鼠研究发现可明显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null[临床表现] 慢性ITP多发病于2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3~4倍,发病无季节性 急性ITP是儿童中较多见的出血性疾病,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以2~5岁多见,通常在冬春季病毒感染高峰期发病较多null急性型: 起病急,发热、畏寒,通常全身性皮肤粘膜出血,病情严重者可以融合成片或形成血疱,瘀斑可以发生中心坏死性改变,口腔粘膜可发生血疱和出血, 少数有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偶可见视网膜出血 急性ITP并发颅内出血者3~4%,其中引颅内出血死亡者约1%null慢性型: 起病隐匿,常表现为皮肤与粘膜出血,出血症状轻,反复发作 女性多表现为月经过多,关节和视网膜出血少见 反复发作者可出现轻度脾重大null[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 急性型多在20*10^9/L,以下, 慢性型常在50*10^9/L左右 外周血血小板体积较大,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血小板功能可有异常,有的聚集反应异常,对ADP、胶原、凝血酶的诱聚反应增强 骨髓: 急性型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或正常,慢性型常显著增加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表现,急性型表现明显 产板巨数量明显减少 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补体(PAIg和PAC3): 其他: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少数抗人球蛋白实验(Coomb‘s test)阳性null[诊断] 1986年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多次检查血小板减少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具备下列5项中任何一项者: 强的松治疗有效 脾切除有效 血小板相关IgG增多 血小板相关C3增多 血小板寿命缩短 由于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很多,ITP必须与有关疾病鉴别null[鉴别诊断] 生成障碍性血小板减少: 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引起的巨核细胞生成障碍、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 巨核细胞减少,少数虽可增多,但血小板寿命正常 微血管病: 使血小板破坏加快,导致血小板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小血管炎、海绵状血管瘤、人工心脏瓣膜综合征等。常伴红细胞破坏所致贫血 脾功能亢进:除有脾大及血小板减少外,还有白细胞减少及贫血,有引起脾功能亢进的原发病null[病程及预后] 持续或反复发作,后种情况可有间歇性缓解,缓解时间长短不一,可以1月、数月、数年,少数缓解后不再复发 严重血小板减少者,可因颅内出血或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 [治疗]null一般治疗: 血小板<20*10^9/L,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及颅内出血, ITP妊娠妇女自然流产率比正常高1倍,并有胎盘早剥、早产等并发症, 血小板自身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应用一般止血药: *安络血 *止血芳酸、止血环酸 *止血敏 *巴曲酶(立止血) 输单采血小板,如无单采血小板,可输入6h内所采新鲜血null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般情况下作为首选药物,近期有效率可达80% 作用机理: 抑制单核巨噬系统(脾脏)破坏附有抗体的血小板 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刺激骨髓造血及血小板释放 剂量: 一般病例选用口服强的松30~60mg/d(1~1.25mg/kg.d) 重症病例选用甲强龙或地塞米松静脉点滴 一般治疗1~3天开始出现好转,5~10天可出现明显疗效 大剂量强的松治疗一般不宜超过10天 疗效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治疗是否及时有关,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缓解率为50~80%,超过4年者大多无效 血小板数恢复程度与强的松剂量有关,剂量超过40mg/d缓解率约76%,剂量<20mg/d者有效率不足50%null脾切除: 适应症: 正规皮质激素治疗3~6个月以上无效 强的松维持剂量大于每日30mg 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症 51Cr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 禁忌症: 年龄小于2岁 妊娠 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据临床统计:脾切除后获得明显疗效占70~90%,血小板恢复正常、持久完全缓解这可达45~60%,病情严重者,脾切除后虽临床未获明显疗效,但对皮质激素的需要量减少 近年来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代替脾切除null其他免疫抑制疗法:不以作为首选 适应症: 常用药物: 长春新碱:每周2mg静脉注射,共4~6周,也可用持续静脉点滴6h,效果更佳 环磷酰胺:口服每日50~100mg,或静脉注射400~600mg/次,每隔3~4周一次 硫唑嘌呤:口服每日100~200mg(2~4mg/kg)3~6周为一个疗程,以后25~50mg/d维持。该药较安全,起效较慢,需数月,完全缓解者不多,可与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环孢素A:用于难治性ITP,3~5mg/kg.d,口服,需检测血药浓度null其他药物: 达那唑(danazol):雄性激素衍生物,对其他治疗不佳的病例10~60%可获满意疗效,300~600mg/d,口服,2~3个月 氨肽素:1g/d口服,有效率40%左右 重型ITP的处理: 适应症: 血小板<20*10^9/L 出血广泛并且严重 有颅内出血可能的 近期将要手术或分娩的 2.: 输注血小板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血浆置换 大剂量甲强龙null患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下列哪项检查结果是符合诊断的? A 凝血时间延长 B 出血时间正常 C 血清凝血酶原消耗良好 D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阴性 E 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 2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哪一组是正确的? A 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 B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加 C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延长,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加 D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 E 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加 25.糖皮质激素对下列哪种疾病治疗最有效?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 地中海贫血 D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 蚕豆病null高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紫癜的适应证和用法? 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首选   A.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输血及血小板悬液   C.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D.环磷酰胺   E.硫唑嘌呤
/
本文档为【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