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意识研究复兴的心理学背景

意识研究复兴的心理学背景

2011-09-15 4页 pdf 142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968

暂无简介

举报
意识研究复兴的心理学背景 2008 年 6 月 � � 第 24卷第 2期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 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 Jun. 2008 Vol. 24� No. 2 收稿日期: 2008- 03- 07 作者简介:迟延萍( 1962- ) , 女,辽宁昌图人, 西安外国语大学社科部副教授。 意识研究复兴的心理学背景 迟延萍1,霍涌泉2 ( 1.西安外国语大学社科部, 陕西西安 � 710062; 2.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 陕西西安 � 710062) 摘� 要: ...
意识研究复兴的心理学背景
2008 年 6 月 � � 第 24卷第 2期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 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 Jun. 2008 Vol. 24� No. 2 收稿日期: 2008- 03- 07 作者简介:迟延萍( 1962- ) , 女,辽宁昌图人, 西安外国语大学社科部副教授。 意识研究复兴的心理学背景 迟延萍1,霍涌泉2 ( 1.西安外国语大学社科部, 陕西西安 � 710062; 2.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 陕西西安 � 710062) 摘� 要: 当前意识研究的复兴不仅是现代自然科学、哲学思潮影响的结果, 也是心理学科内部矛盾运动的产 物。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以及理论心理学等思潮和分支学科, 对意识研究的兴起均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探讨当前意识研究的心理学背景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意义。 关键词:意识; 复兴;心理学; 背景 中图分类号: B842. 7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8- 598X( 2008) 02- 0061- 04 现代心理学起源于对心理和意识的研究。在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史上, 意识问题一度被视为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由于意识在理论上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因而心理学界对于意识问题的研究攻关活动, 颇多曲折, 几经反复。在心 理学诞生初期,构造主义、意动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学均可以概括为� 意识心理学 研究范畴。� 二战 以前, 高举自然科学大旗的 行为主义学派将意识驱逐出了心理学的合法性大门。进入 20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两大学派 的崛起与勃兴,在心理学界出现了一场� 认知革命 (斯佩里则称之为�意识革命 )运动,意识问题重新回到了心理学研究的合 法系统之中; 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的意识研究运动再创历史新高,掀起了一场意识研究的� 文艺复兴运动 。当前意识研究 的复兴不仅是现代自然科学、哲学思潮影响的结果, 也是心理学科内部矛盾运动的产物。探讨当前意识问题研究心理学背景 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意义。 1�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意识研究的推动 有学者指出,国际上有关意识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主导阶段( 1879- 20 世纪 20 年代)、搁置还原阶段 ( 20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和回归阶段( 50 年代末期至 80 年代) , [ 1]� 认知心理学的崛起使意识重新回到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中。 [ 2]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意识研究的回归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心理的主观性和意识指向性, 关注从主观经验世界去寻找人的价值和意义。精神强调的 是无意识的能量作用,而人本主义则给人的意识世界赋予了积极的限度意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应该从� 回到事物本身 去 为开端, 把人的心理活动和内部体验作为自然呈现的现象来看待, 注重对于直接经验和现象的描述和审视, 而不是机械的 因果分析与实证说明,倡导从主观经验世界去寻找人的价值和意义。马斯洛认为, 意识体验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即 主张把个体内在的意识体验或经验作为心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罗杰斯也认为, 人的变化过程是由经验造成的。他指出: � 科学、治疗以及生活的所在其他方面首先植根于并且依据一个人瞬间的主观经验。它从内在的、整体的和机体的经验中生 长出来。 [ 3]意识经验研究包括心理需要的问题, 是心理学必须继续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人本主义心理 学家指出,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提高患者对于其向健康方向好转的自我想象, 以及更为实际的反应。从总体上看, 人本主 义心理学对高级意识心理学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但是� 人本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力量, 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开始衰落 了。 [ 4]这是因为人本主义所建立的这种� 现象学 的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存在着许多缺陷。 在人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个人心理学更是异常重视意识问题的研究。超个人心理学是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出现 的心理学的第四力量。他们认为,人的意识是多层次的, 日常的意识状态通常是低层次的意识水平, 更多的则属于高级的意 识状态即转换意识状态。因为� 意识是人的心理生活中最少得到了解的方面之一。它作为我们存在的组成部分, 同时既是最 为熟悉的,也是最神秘的。许多人, 包括普通人和心理学家, 都对西方的学院心理学非常失望, 重要的原因在于,学院心理学 很少对人的意识经验有所揭示。 [ 5]当前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论研究中最有影响的学者是维尔伯, 有人称他是意识研究的� 爱 !61! 因斯坦 。维尔伯于 1977年提出了著名的� 意识谱理论 ,他把人的意识划分为心灵层、存在层、自我层和影象层 4 个层次, 提 倡对意识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解。认为只有这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架构,才能全面地认识我们人类自己的精神、意识 世界。另几位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代如格罗夫、塔特等人, 也纷纷致力于意识的非常态的研究, 如无意识领域、LSD(精神致 幻剂)的诱发和治疗潜能、死亡心理、超越大脑以及转换的意识状态等方面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超个人心理学均属于 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它们共同拓宽了意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 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对意识问题的日益关注 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对意识研究的复兴更是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崛起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的认知心理学并没有 形成一个统一的学派,从 60年代开始便分化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皮亚杰、布鲁纳等人为代表的认知结构主义, 从知识结构与 认知结构的角度阐述个体知识获得及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 另一派则以安德森、西蒙等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他们坚持 以计算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并分析个体认知加工活动的具体机制与规律。因此, 早期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首先强调 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意识问题。其次,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的心理结构或心理组织。在认知心理学家看 来,知识经验有其内在的结构, 人的心理过程也有着内在的结构。人们总是倾向于将过去的知识经验解释、同化或吸收新的 经验和知识。再次,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积极的、建构的、有和有目的主体。它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成是强化刺激的 消极接受者。人不仅接受外界信息,同时还以过去的知识经验选择、解释和储存信息, 并赋予信息以特殊的意义。这种认知 建构论的观点对意识心理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 许多西方认知心理学家从功能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意识活动, 认为人的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功能性的, 而非实 体的。人们完全可以从功能性机制层面揭示认知和意识活动规律,而没有必要等待神经生理的微观机制搞清楚之后再开展 心理学的研究。在他们看来,当意识能够以信息加工的概念描绘时,它便是一个可以做出研究说明的概念。认知心理学者提 出,没有必要等待神经生理的微观机制完全研究之后再开展对人的活动机制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功能性的, 能够使用 即可。例如,骑自行车的人只要会骑就行了, 而没有必要再去认识和理解自行车的制造原理及运行机制。认知功能主义的研 究取向有力地否定了行为主义驱逐意识的简单做法, 在一定意义上直接推动了对意识的回归, 引起了对意识研究的再一次重 视,而不仅是对于注意、初级记忆和想象的研究。一些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发表了有关意识的论文, 他们在使意识成为合法 的研究对象方面起了关键作用。意识研究的合法性当然不是不可避免地会必然发生的。 但是,从认知心理学对意识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 也并不是直接的路线, 而是经过了一条迂回、间接的道路。用 Kihlstr om 的话来讲,是一种� 不清楚的、隐密的方式 。早期的认知心理学在许多方面可能对于意识问题的研究并没有显现出特别的兴 趣。多数认知心理学家在许多方面对于意识问题的研究没有显现出直接的兴趣。只是在 70年代意识问题才开始成为注意选 择、记忆复述、行为选择和目标确定中使用的术语。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基本上属于实证主义的范畴,他们不谈思维对存 在的关系问题,或者把思维对存在的关系看成是人的主观经验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 忽视了人的客观现实生活条件和人的实 践活动的意义。由此可见,认知心理学虽然纠正了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的重要论题 ∀ ∀ ∀ 认识问题的忽视, 但是认知心理学仍然 是以旧的眼光看待意识问题的。造成当时认知心理学对意识问题的这种现状主要有 4 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证主义的预设。 认知心理学继承了行为主义的一些方法论假设, 在许多方面强调要将能够直接观察的事件作为研究心理的窗口, 意识看起来 似乎超越了心理科学的研究范围。二是研究领域的零散性。认知心理学早期主要集中于对意识、无意记忆和表象等问题的 研究,而没有把意识作为一个集中的问题来研究。三是计算功能主义的影响,使得许多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完全可以信息加工 过程来揭示人类认知活动的功能关系。四是意识非本质主义的观点和副现象论假设的干扰。一些认知研究者虽然勉强承认 意识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但却只承认其是认知功能的产物,对于人类的经验、思想和行为并不起因果关系的作用, 只不过是 一种自动操作和自动控制而已。这也从另一个反面刺激了一部分认知心理学家对意识问题的关注。[ 6]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在无意识的实证研究方面日益活跃, 成了当代意识心理学研究潮流 中的一个强劲趋势。由于认知心理学在主流的实验心理学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意 识研究在过去 20 多年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之后 , [ 7]主流实验心理学内部对意识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加, 特别是在研 究范式上,出现了意识与无意识研究的加工分离技术方法。而神经心理学对于盲视现象和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 无可争辩地 证明了无意识认知过程的存在。近 10 年来, 有关视觉捆绑和意识神经相关物( NCC)的研究, 受到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同时, 有关非正常意识状态、睡眠、做梦等方面的研究,为意识心理学研究积累了实证依据。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意识心理学研究中 最为明显的进展标志是在研究方法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内隐记忆的实验和测量方法导致了无意识记忆理论的产生, 而意识 与无意识实验加工分离程序( PDP)技术方法的出现, 则有力地推动了对意识问题的实证研究步伐。目前,加工分离程序技术 范式已被学术界誉为�是一种最直接和客观的测量意识和无意识贡献的有效程序 , 广泛应用于意识研究中。这表明, 人类复 杂的意识问题完全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讲, 意识成为 90 年代以后实验心理学关注的对象是出乎 !62! 心理学界多数人预料的一件事情。潘菽先生曾说,一般的实验心理学只考虑的是� 实验、实验、再实验 的问题, 往往不关心意 识这类的问题,只有关心心理学理论的学者才关注这个问题。[ 8]但是这一论断似乎不适用于当代。新的千年里,心理学知识 领域和研究技术方法更新速度之快,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之广, 均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特别是随着认知心理学和 神经心理学这两大前沿性领域的不断纵深发展, 使人们对大脑及认知信息加工活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并在深层次上促进 对意识研究中的一些关键性基础问题的实验研究与理论思考。 3.生理心理学的积极贡献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科学。认知心理学家从神经科学入手来研究人们的认知功能。生理心理学的重要 目标是:一方面发现心理现象是否有可测量的生理学相关量;另一方面是发展那些源于对生理状态的认识的心理学模型。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使人十分激动,一些学者认为从此就可以了解不同意识� 状态 的生理基础。60 年 代开始出现了对意识的一种新的研究,以斯佩里( 1963)、伯根( 1969)和伽扎尼加( 1970)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展了对大脑联合 部切开手术的研究和对割裂脑患者的观察,他们提出在大脑的两个半球中可能存在着独立的� 意识系统 。这些观察为意识 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 70- 80 年代, 盲视现象引起了神经科学家的注意。一些在大脑皮层视觉区受到损伤的 病人,虽然报告说对视觉刺激没有感知, 但他们却能够� 猜测 出刺激的位置和其他特征。这说明脑损伤病人的意识和外显知 识受到了深度破坏,但这些患者仍然能够获得无意识的知识、或内隐的知识。同时, 在健忘症、失语症、失读症和单侧性忽略 等病人身上也发现了意识与无意识的分离现象。这种分离现象的发现促进了有关意识的性质、功能和生理机制等方面理论 假设的不断提出,成为 90 年代中后期的一个研究热点。[ 9] 生理心理学意识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学术成就是艾克尔斯的二元论与斯佩里的突现论。这两种理论对人们理解脑与意 识的相互关系,认识人脑的内在机制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国内有学者指出, 斯佩里经过 30 多年的探索, 在脑与意识关系问 题上, 强调了脑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坚持了意识依从于脑的高级层次的功能, 反过来又作用于脑神经事件。他对脑与意识的 关系作了唯物论的回答,提出了很富新意的意识理论,从而�成为心理学中行为主义革命的第三次革命即认知革命或意识革 命的主要成员和推动者。 [ 10] 与此同时,脑科学时代对 90 年代以来意识革命的兴起也是功不可没的。人所共知, 1989 年 6 月美国推出了全国性的脑 科学研究计划,将 20 世纪的最后十年命名为�脑的十年 ,从而揭开了脑的十年成为全球性的行动。1991 年欧洲出台了�欧洲 脑十年 计划。1996 年欧美成立了� 脑研究联盟 。日本也不甘示弱, 于这一年度颁布了为期 20 年的� 脑科学时代 计划。日 本提出的� 脑科学时代 计划中明确提出在前 20 年的一个战略目标, 是需要阐明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脑机制, 从而使人们在 � 脑- 智力- 环境- 社会 的复杂统一体中,逼近脑和人类意识的本质。我们中国 1992 年的攀登计划也将� 脑功能及其细胞和 分子基础 列入重大资助项目, 而 2000 年的香山科学会议论坛中的� 大脑与意识 主题又可以说是揭开了中国科学家对于意识 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新序幕。这为心理学从自然科学途径研究、审视意识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回顾脑研究的十年可以看 到,当前脑科学研究虽还没有重大的理论突破, 但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如脑功能成像)在此期间进一步完 善,并已获得大量鼓舞人心的研究成果##原本属于哲学家探讨的灵魂、心灵、精神等主题, 正开始被心理学家们以科学的方 式所揭示。 4� 理论心理学与�后基础运动 对意识问题的反思 近20 年来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崛起是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理论心理学是以理论思维的范式对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 规律进行探索的一门学科。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理论总是某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 心理学 的理论研究一度曾� 声名狼藉 ,多年来处于学科发展中的边缘地带。但近年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在西方又出现了复兴的景 象。心理学的发展应该像物理学中的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一样, 形成理论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这样两大学科门类。理 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由元理论和实体理论两部分组成。意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普遍显现出元理论的研究性质与特征, 而实体理论则是有关人的心理和意识特性以及各种具体行为活动的模式、规律的理论。而对意识问题的探讨、心理实质、意 识特性、心脑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有助于心理学确立统一的理论基础。 当前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理论研究的� 后基础论运动 趋势的高涨。这一�后基础论运动 研究势力的主 要代表是功能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女性主义、话语心理学、哲学心理学、元理论等, 这些众多不同 的思潮或学科在当代心理学从一种科学危机趋向另一种科学危机的新困境中,不断重新阐述心理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和本体 论等关键的基础性问题。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也表现出对人性的自然表现的研究, 关注着心理学基础问题的整合。尽管由于 找不到确切的而十分令人焦虑,但也充分反映出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者已经有勇气面对学科发展中那些反复出现的根本 性问题。可以说基础主义和意识心理学是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 基础主义不一定是意识心理学的, 但意识心理学必定是基 !63! 础主义的。意识心理学问题中的许多实体理论问题的概括, 诸如意识的概念问题、类型问题、结构与实质问题、意识的起 源与进化问题、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意识与个体的需要问题等, 均需要紧密结合现代科学研究出 的实证材料开展比较系统的、严谨的科学论证和思考工作。对于意识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元科学理论问题也值得进 一步深入探讨。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既表现在如何使意识研究实现科学化的目标问题, 也包含着对意识领域的元科学基础的 建设内容。近年来,科学范式约束下的意识研究问题几乎包容了当代科学发展中的许多重大主题,像意识在大脑中如何工作 的? 意识的脑活动规律究竟是物理的还是生理的? 意识是功能定位的还原论, 还是突现的整体论的? 意识的本质究竟是一 元论模式,还是二元论模式##这些当前意识科学研究中的所谓� 热理论 争论主题, 普遍涉及到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元理论问 题。正如查默尔斯所说的那样: � 在许多实验工作暗中地依赖于前证实原则, 这相当于科学元理论的原则, 才能对他们自己的 研究工作进行阐述。 [ 11]当代西方心理学对意识问题研究的强化与深化, 也为目前意识心理学元理论建设与反思提供了一次 新的时代性机遇。 总之,意识研究的复兴, 有着深厚的心理学学科发展基础。重视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新成果, 有助于意识研究的创新与发 展,进而使意识研究与心理学学科整体研究互动共进。 [参 考 文 献] [ 1] � 高湘萍. 论意识研究的发展与滞后[ J] . 社会科学, 2001( 5) : 28- 41. [ 2] � HILGARD A. Consciousness[ M ] . Annual Review, 1980: 1- 26. [ 3] � ROGERS C. On becoming a person [ M ] . Houghton M ifflin Press, 1961: 221. [ 4] � 江光荣.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 M ] .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48. [ 5] � 葛鲁嘉. 超个人心理学对西方文化的超越[ J] . 长白学刊, 1996( 2) . [ 6] � KIHLSTROM J. Conscious versus unconscious cognition. In The nature of cognit ion[ M ] . M IT Press, 1999: 173- 204. [ 7] � 杨治良, 等.社会认知具有更强的内隐性[ J] .心理学报, 1998( 1) : 1- 6. [ 8] � 潘菽. 意识 ∀ ∀ ∀ 心理学的研究[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 174. [ 9] � TASSI P. Defining the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J] .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 ioral Review, 2001( 1) : 175- 191. [ 10] � 王景和.论 R. W. 斯佩里的意识观[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 214. [ 11] � CHALMERS D. What is a neural cor relate of consciousness[ M ] . M IT Press, 2006: 48. [责任编辑 � 李玉英] The Background of Consciousness Study Revival CHI Yang�ping ,HUO Yong�quan ( 1.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Xi∃ an Internat ional Studies Univ ersity, Xi∃ an 710062, China; 2. Department of Psycholog y,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 y, Xi∃ 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Inf luenced by modern natural science and philosophy, the revival of consciousness study is the re� sult of internal development in psycholog y itself. Humanist ic psycholog y, cognit ive psychology, experiment psy� chology , biopsychology , theoret ical psycholog y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ll cont ribute to the rev ival of con� sciousness study. A review of the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 of consciousnes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ca� demic construct ion and development . Key words: consciousness; revival; psychology; backg round !64!
/
本文档为【意识研究复兴的心理学背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