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2011-07-14 22页 ppt 344KB 9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7025

暂无简介

举报
孙中山和三民主义nullnullnull“时势造英雄”,请结合孙中山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当时所需的时代英雄。◆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 ◆经济基础变化◆阶级关系变化◆思想状况变化1866——1925有人认为,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俩人相差不知几千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扔,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
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nullnullnull“时势造英雄”,请结合孙中山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所需的时代英雄。◆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 ◆经济基础变化◆阶级关系变化◆思想状况变化1866——1925有人认为,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俩人相差不知几千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扔,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null1、1894年,创建 。 2、1895年,积极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 3、1905年,创建 ,提出 ,发动武装起义。 4、1911年,武昌起义,清王朝土崩瓦解。 5、1912年1月,成立 ,3月颁布《 》 6、1912年4月,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上台。 7、1913年7月,发动“ ” 8、1915年,发动反袁 。 9、1917年,发动了第一次 。 10、1920年,发动了第二次 。 11、1924年1月,召开 ,发展 。 12、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 13、1925年3月,为了和平统一,抱病北上,在京逝世。让我们一起回顾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护法运动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构想共和缔造共和捍卫共和伟大转变檀香山东京南京广州北京null右图为1905年发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件大事,下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 该事件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B、 孙中山在该事件中颁布了《临时约法》 C、在该事件中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null 孙中山为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体制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组织上思想上军事上兴中会 同盟会三民主义 论战武装起义政权建设上中华民国法律上《临时约法》1894——1912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统一旗帜时间、地点、纲领、性质、意义null材料一:“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辛亥革命史资料选》 材料二:“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 材料三:“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专制阶级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袁世凯,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与彼,其致失几,又何待言! ” ——《孙中山资料选集》请结合材料分析孙中山辞职的原因。你如何看待孙中山辞职一事?辞职后的孙中山给中国留下了什么?◆为实现共和 ◆共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勾结 ◆妥协null针对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不断破坏民主共和的行为,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为捍卫民主共和又采取了哪些形式的斗争?和平斗争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暴力斗争宋教仁的议会政治道路1912年——1922年起因 经过 结果null材料一: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材料二 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享之权利义务感不谙熟。” ——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三: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null中国国民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孙中山为什么能改组国民党实现他一生的伟大转折?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四大革命阶级◆孙中山革命精神 与革命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null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把反对满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相结合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夺取政权 建立政权人民愿望 世界潮流 中国“为地球上最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null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中国传播;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null 结合当时中国实际,分析民族和民权主义真的实 现了吗?为什么?1912年3月31日,孙中山在演说中说:“今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只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孙中山北上途中演说我此次放弃两广来北京,是谋和平统一,我主张统一的方法,是开国民会议,实行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建设统一新国家。null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null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null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农生活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null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有何特点?◆明确提出了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没的首位; ◆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 ◆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null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null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B. 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 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 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null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2、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 ◆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英雄造时势”,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对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null◆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当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请结合以下中山先生的名言和他一生的革命活动,谈谈孙中山有哪些高尚品质。◆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null(1)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颁布解负令。 影响:◆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限制土地兼并; ◆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巩固了城邦体制。 (2)◆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3)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2分)◆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特权。 null
/
本文档为【孙中山和三民主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