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2011-07-06 12页 doc 59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3282

暂无简介

举报
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学习是化学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机化学教学也必然是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等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有机化学本身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同时也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药物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人类带来了无尽的实惠。完全可以认为,有机化学在现代化学、现代科技以至现代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机化学特有的知识体系、教育功能、该学科本身的飞速发...
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教学中与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学习是化学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机化学教学也必然是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等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有机化学本身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同时也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药物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人类带来了无尽的实惠。完全可以认为,有机化学在现代化学、现代科技以至现代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机化学特有的知识体系、教育功能、该学科本身的飞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必然要求每一位现代公民掌握必需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这也将必然对中学有机化学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高中生学习有机化学时存在诸多障碍和困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教学观察和教学经验,明确这些障碍和困难的主要方面有: ①有机化学的概念、物质名称繁多、陌生,不易理解、接受、记忆; ②有机化合物组成复杂,化学式难写; ③有机化合物结构多样化,立体性强; ④有机化合物性质抽象,规律性差,反应方程式复杂难写 为此,本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图式理论和有效的认知策略等先进的教育心理学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主要有: ①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控制策略、 ②有机化学知识的精加工策略—记忆术、 ③有机化学知识的组织策略—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 ④试行有机化学教法、学法革新,提高教与学质量的策略 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了有机化学学习的障碍和困难,培养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了适当的适应终身学习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学实验选择本校2003级高二(1)班为实验班,高二(2)班为对照班,从2005年3月至5月,为期接近一学期。采取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改进的行动研究方法,取得了初步成就。教学实验初步证实本研究所提出的高中生学习有机化学的障碍有针对性,其应对策略具有实效性。当然这种研究也将随着教改的深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而不断深化! 化学是本世纪的中心科学,它和物理学、生命学、材料、信息、能源、环境、海洋、空间八大朝阳科学均有交叉渗透。化学中尤以有机化学的发展最为迅猛,高中关于有机化学的考查也日益加强。但是,目前有机化学教学却是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对有机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也相对滞后。因此,发展有机化学教学理论和搞好有机化学教学意义重大。 国内关于中学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很多,但这些教学策略只是普遍层次上的,缺乏对有机化学教学的针对性。而有限的关于中学有机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也是侧重于从有机化学知识的整体特点出发,不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操作。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中学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划分为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计算几部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细致分析有机化学知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机化学知识的具体性教学策略。 中学有机化学知识是中学有机化学概念具有数目繁多,重复率较高,而且难于被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化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教学策略:呈现典型实例,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属性;遵照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加...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矗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些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入,如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研究重点。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内容,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探索,引导启发学生的探索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机化学教学中要以基本概念、反应类型、物质性质和基本计算为教学重点,同时对这些知识要不断优化组合、适当深化拓宽,最终达到活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一,化学式的拆分组合 有机物的化学式可拆分成残基和水分子、二氧化碳组合的形式,即有机物用CXHYOZ(H2O)n、CXHYOZ(CO2)n、CXHYOZ(H2O)n(CO2)m的形式表示,在化学式的组合、拆分中推断有机物的结构,发展创新思维。 例1,有机化合物A、B的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可能含有碳、氢、氧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若有机物A是甲烷,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写出分子式) ,并写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含有甲基(─CH3)的有机物B的2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2)A、B两有机物的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3)当B中含有3个碳原子时,其分子式为 ,结构简式为 (任写一种)。 设疑探究:①在等物质的量的前提下,两种有机物燃烧后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相同,说明有机物的化学式有什么共同点? (氢原子数目相同) ②如果设A的化学式CXHYOZ(z可以为0),则B的化学式 ? ( CXHYOZ + (CO2)n 或CXHYOZ - (CO2)n ) ③当A的化学式为CH4时,符合条件的B的化学式通式为? ( CH­4(CO2)n ) 当n取不同值时,B的化学式为? (C2H4O2、C3H4O4、C4H4O6等) ④C3H4O4的分子式可进一步拆分成C2H4O2(CO2),则C3H4O4的结构简式可看成 取代了乙酸或甲酸甲酯中的一个H原子,由此可推知C3H4O4的结构简式为? (HOOC-CH2-COOH 或 HCOOCH2COOH ) 二,不饱和度的运用 烃(CXHy)的不饱和度的求算公式为Ω=2X+2-y/2;当是卤代烃时,可把卤原子折成氢原子,再求不饱和度; 如是多官能团化合物(CXHYOZ),仍可用Ω=2X+2-y/2求算,但得到的结果是总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的求算,可推知有机物的基本结构特征,为结构式的导出提供证据,具体见下两例。 三,类别异构的深化 中学化学中的类别异构主要有七大类: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醇和醚、酚和芳香醇和芳香醚、醛和酮、羧酸和酯、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但如果教师不研究和高考 命题趋向,则学生所学的是僵化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实类别异构的内涵、扩宽 类别异构的外延,并由整体迁移到局部类别异构,在知识学习和更新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充实类别异构的内涵 醇和羧酸反应得到羧酸酯,此外还有硝酸酯和磷酸酯等,还有些酯从结构上讲可以看成是由羧酸和酚反应后得到。习题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才能在习题解答中有所创新。 2,拓宽类别异构的外延. 除了上面所述的七大类类别异构外,还有些类别异构在化学习题中经常出现,如烯醇式结构的物质和醛、酮,羟基醛和羧酸、酯之间的关系也属于类别异构。例如羟基乙醛和乙酸及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3,由整体异构到局部类别异构 有机同分异构体的推断中,除要注意运用整体思维外,还要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结构转换,推导出新的同分异构体. 例2,分子式为C8H8O3的芳香族化合物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其中A、B、C、D四种有机物苯环上一氯取代只有两种,等物质的量的A、B、C、D分别和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3 (1)A(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可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B能发生银镜反应;C遇FeCl3溶液显色,其分子内含有羧基,翰林汇则A、B 、C、的结构简式分别为A B C (2)D可以看成是酯类,则D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疑探究:① 分子式C8H8O3的不饱和度? ( 5 ) ②A、B、C、D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二种,说明侧链在苯环上的位置关系?(对位) ③A中含有哪些官能团?(苯基、羧基及醇羟基)A的结构简式? ④B中含有哪些官能团?(苯环、醇羟基、酚羟基和醛基) B的结构简式? ⑤C中除羧基外还含有什么官能团?(酚羟基) C的结构简式? ⑥D和C相比较,都含有酚羟基,但D比C多中和一分子NaOH,D的结构可看成C结构中的侧链如何转化而成?(把C中侧链中的羧基转化成酯基,且可看成是由酚和乙酸生成的酯). D的结构简式? 从整体上看, B、C、D结构差异仅在于侧链.是由于侧链异构而引起整体结构异同.B中侧链中含有羟基醛,和C中羧酸结构及D中酯基结构属于局部类别异构,D的酯基又看成是由羧酸和苯酚形成,本题包含了上述三种类别异构新情况。 四,有机复合式方程式的书写 有机化学教材中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单官能团参与,还有很多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综合了各个官能团的特性,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多官能团同时参与反应,这类化学方程式称为复合式化学方程式,复合式方程式的书写不仅训练了综合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例3,化学式为C8H13O2Cl的有机物A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转化。 试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过程(有机物必须写结构简式) ①A和NaOH溶液共热:_______________②F与KOH的醇溶液共热________________ ③C氧化生成G_______________ 设疑探究:① A的不饱和度为? ( 2 ) ② 可能含有的结构有?(酯基和双键) ③ 乙酸乙酯在酸和碱作催化剂时水解产物是否相同?( 醇是相同的)A在酸和碱水解条件下产物各不相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酯中的氯原子在碱性条件下同时还发生了水解) A中氯原子位置?(可看成在生成酯的醇中) ④ 推断物质链的顺序为?(G-H-D-E-F-B-A-C) ⑤ 由G结构简式可推知H结构简式为? ( ) D一方面是A的水解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之一,另一方面又可以水解得到二元醇,则D的结构特点及结构简式? ( ) D经催化氧化可得E,E的结构简式?( ) ⑥ 在KOH、醇溶液和加热条件下,E可转化为F,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有哪些? (氯原子和羧基)各种官能团分别发生的反应类型 ?(消去反应和中和反应) ⑦ 由B和D的结构简式可推知A的结构简式为? ( ) 复合式方程式为: 翰林汇上面是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部分实践,不仅仅此,高中化学中每一个知识点只要经过教师的精心挖掘和组织设计,都能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素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些实践_化学论文》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www.eduZhai.net。 试谈新课程下的有机化学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实现两大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结构组成复杂,反应繁多,而被高二学生喻为“第二外语”,“难啃的骨头”,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教师该如何教有机化学呢?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    有机化学    学习方法 传统的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观要求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从“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从“封闭的教学组织”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特别是在增强学生的社会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以下是我个人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这样的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众所周知,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具体教学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 (1)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在“乙醛”这一节,我的思路就是列好提纲先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解决“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等问题来实施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学会了在阅读中寻找重难点,并能将一些分散的知识点通过归纳整理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网络。 (2)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刚开始接触有机,很多同学都被其复杂的组成,繁多的反应给吓退了。我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及时总结了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因而“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没有沿顺书本上的顺序。先是通过展示乙烯的球棍模型讲其分子结构,然后根据其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中一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等到讲烃的衍生物时,同学已能还快上手。再如在进行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氧气、氯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讨论,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很自然地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加以补充,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性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其结果是能使学生受益的。”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还要善于思考。比如实验室在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量的多少,先后顺序,温度计摆放的位置,实验中烧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收集的方法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甲烷分子的极性时,先要求同学制作一个正四面体,然后找出碳氢原子的位置,并将其放入一正方体内,再由正负电荷重叠相互抵消得甲烷为非极性分子。还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又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并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比较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有机化学中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历程,以及化工生产过程、回避不做的有毒的、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均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存贮功能在讲解化学计算题时,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加强学生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体现的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自身素质,并将其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化学解读[M].北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美兰. 试谈中学有机化学教学[J].青海教育,2004(3) [3] 杨红,朱凤岗等.有机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瞿远杰.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J].中学化学参考,2006(5) 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初探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高中生源差,还有少部分是线下生。大部分学生学无机化学就感吃力,更何况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复杂、有机反应类型多,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困难重重。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了,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变要我学为自己要学。 1、强调学习方法。有机物的结构决定其化学性质,性质反映其结构。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由结构推导其性质,将化学性质与结构特征紧密联系起来。例如:通过分析乙醇分子中化学键的特征,可以确定其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在介绍各类烃时应注意发一种烃为代表,着重阐述它的结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然后归纳推导出这类烃的通式和通性。要求学生在学习有机物性质时,紧紧抓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这条线索,较好地掌握在机化学知识。 2、认真做好实验。由于化学实验最易激发学生对学习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精心准备。注意实验相互之间的联系,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联系起来观察、分析。并启发学生认识这些烃类在分子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别。 3、充分运用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每讲一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式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合模型。两人一组,开始时学生组装很慢,随着组装次数的增多,组装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了一次制作分子结构模型竞赛。学生们劲头很足,回家后自己采集材料。用牙签式小木棍代表键,用水果、小颗粒、小泥团、小面粉等代表各种原子,五彩缤纷。我喜不自禁,发现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热情高涨。 4、强化训练,抓住重点,分散难点。为了防止学生在开始学习有机化学变化多,不好学,产生了大庆厌学情绪。我告诉同学们,要搞好学习仅有兴趣是不行的,更须在坚韧不拔的毅力,及时记忆、及时理解、及时消化。于是每节课都有听写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反复听写。开始同学们很不习惯,感到紧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习惯了,因此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作业、记忆并预习新课的良好习惯。 5、增减小老师,缩小差生面。由于差生面太大,全靠教师一个个抓,量力不从心。尽管我经常利用午间和下午放学时间,为差生开小灶,但每次测验总有几个差生成绩不及格。为此我选化学成绩最好的几名同学担当差生的小老师。想办法帮助差生提高学习成绩。这次几个差生测验不及格,在小老师的帮助下,下一次测验就过关了。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求知欲望强,并能与教师积极配合,积极思考问题。有的学生甚至说,有机化学比无机化学好学。对化学感兴趣的同学增加了。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也有大幅度提高。合格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95%。
/
本文档为【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