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九华山

2011-06-07 8页 doc 60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09920

暂无简介

举报
九华山朋友们:我是九华山(某某)旅行社的导游,热忱欢迎各位来安徽九华山旅游观光。 九华山是灵山圣境,“莲花佛国”,花雨缤纷。各位游览九华山,可以观赏佛山秀色,领略佛地净土的奇闻、奇观、奇事,感悟佛教文化的真谛。佛教重交游、善参学,礼貌待人,热情好客,你们能到九华山一游,这是与佛有缘,与山有缘。九华山人民和僧众热情欢迎你们。我非常高兴为各位作导游,真诚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支持与配合。祝大家在九华山旅程愉快。 那么呢现在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
九华山
朋友们:我是九华山(某某)旅行社的导游,热忱欢迎各位来安徽九华山旅游观光。 九华山是灵山圣境,“莲花佛国”,花雨缤纷。各位游览九华山,可以观赏佛山秀色,领略佛地净土的奇闻、奇观、奇事,感悟佛教文化的真谛。佛教重交游、善参学,礼貌待人,热情好客,你们能到九华山一游,这是与佛有缘,与山有缘。九华山人民和僧众热情欢迎你们。我非常高兴为各位作导游,真诚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支持与配合。祝大家在九华山旅程愉快。 那么呢现在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九华山以奇丽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南朝时,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代李白游山时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并改九子名为九华。 九华山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地藏菩萨道场。它的开创人为新罗僧地藏。公元7世纪,在中国唐朝与朝鲜半岛频繁交往的大背景下,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卓锡九华,苦修数十载,圆寂后被认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因其俗姓金,故称金地藏。从此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   话不多说,朋友们,现在我们到了九华街景区,我先向你们介绍九华街概况,再和大家一起游览各处景点。 九华街坐落化城盆地,四山环抱,方圆约4平方公里,是九华腹地中一颗明珠。九华街是圣地的中心,寺院和佛事活动集中,是南来北往的香客和游人集散地。它以佛教圣地、环境优美、文化品位高、生活气息浓而独显魅力,是朝山观光和休闲度假的最佳旅游街镇。九华街花雨缤纷,处处有景,可游览一天时间,我们按顺序由北向南参观吧。 “九华圣境”门坊 位于祇园寺西,迎仙桥北,九华街北大门。大家看,横额两面镌刻清康熙御书“九华圣境”4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均雕有石狮。门坊端庄、典雅,是北入九华街最醒目标志。门坊西接化城峰,东面插霄峰,两峰对峙形成一狭长北入口道,似虎踞龙盘,将九华街紧紧锁在里口。 祇园禅寺 是全国重点寺院,规模居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寺名来自一则佛经故事:据传释迦牟尼成佛后,迦毗罗卫国(古印度)给孤独长者欲购买波斯匿王家的陀太子花园建筑精舍,作为佛祖说法的场所。太子戏言布金遍地才卖,给孤独长者不惜重金买下。后来陀也信了佛,自愿将园林献出,请释迦到此说法。于是这座园林的名字便冠上他二人的名字,全称“陀树给孤独园”,简称“园精舍”。你们看那祇园寺门联“树荣光盈宇宙,园林春色满人间”,用上了寺名,包容了典故,饶有趣味。祇园寺法相庄严、完整,为全山之最。山门殿中供灵官像,左右为哼哈二将。过山门是天王殿,殿中央前供弥勒佛,背供韦驮菩萨,你看那弥勒佛笑口常开,肚腹袒露,一副天真慈祥的模样。旁有一副名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由弥勒殿内行,上台阶即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中供12米高的三尊大佛,这是全山最庄严的一组大佛。大殿背墙有一组高20米、宽7米巨型”海岛”,塑有观世音菩萨及善财、龙女等大小近百尊群像,主要由佛经”五十三参”故事人物组成。祇园寺佛、菩萨、罗汉塑像排列规范,工艺精湛,形象逼真,参观后能增长佛教及佛教建筑工艺的知识。 祇园寺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之一,后为四大丛林之冠。祇园寺原为子孙丛林,从第一世洞山价禅师至四十七代宽明止,传法47世。1986年恢复丛林并实行选贤制,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仁德为新任方丈。这里高僧辈出,僧材济济。清代寺院住持隆山和尚84岁圆寂,”端坐而逝”,肉身不腐,僧德高尚,为世所崇。1933年于佑任手书”大雄宝殿”现仍置于大殿。同年上海高旻寺首座了愿法师,在此开讲”地藏经”。厨房有民国时期苑口大铜锅,最大一口直径员73厘米、高缘远厘米,人称”千僧灶”,可见当时佛事之盛。九华山对外开放后,九华山佛协在此多次举办大型传戒、讲经法会和”祈祷和平息灾法会”,现每年举行水陆法会、焰口等佛事活动千余台,为全山佛事活动中心之一。 祇园寺现为九华山惟一丛林寺院,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斋堂、库:、退居寮、方丈室、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为典型组合式建筑。其山门偏离大殿中轴线,歪置山门颇有讲究,一是为了”辟邪”,二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风水先生费了一番思考。大雄宝殿琉璃碧瓦,翘角飞檐,地位十分突出。配殿去规整而散置,分别建在几处不同高度平台上。整个建筑回环曲折,结构精妙,气宇轩昂。院内古松挺立,花草丛生,亭台阁错落有致,实为静修佳地。祇园寺前院墙有一条石刻”泰山石敢当”,说是为了辟邪镇妖,这五个大字十分醒目,唯祇园寺独有。 祇园寺为国家级丛林大寺,我们首先参观祇园寺,说明我们与佛有缘。现在我们沿步行道南行,可以左、右观赏迷人的园秀色。你们看:这左边是插霄峰,青山翠绿,使人开颜悦目,富有活力之感;右边两个相连的放生池,夏天水满池、莲满池,水碧、花红、叶绿,给人以清新之感。芙蓉桥东西横卧,连接环街公路,桥上车流滚滚,桥下流水潺潺。过芙蓉桥即到九华山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太白书堂。我们前去参观吧。 太白书堂 位于九华街芙蓉桥南畔。据传唐天宝年间,李白畅游九华,择东崖西麓、天池之北筑书舍,于此处读书会友。内有太白井,泉水清洌甘甜,常年不涸;两棵千年古银杏,干挺枝繁,传为李白所植。书堂内外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太白书堂历经兴废,明代王守仁诗云:“千古豪人去,空山尚有祠”,”回首苍茫外,青山感慨中”。 闵公墓 位于九华街东,是九华山著名古迹。此墓传为唐代土葬坟茔,碑中”闵公”二字依稀可辨。由于时代久运,古墓瘪陷,从中长出一株硕大枫树,墓碑渐被枫树融吞,人称”树吃碑”。 化城寺 全国重点寺院。佛经有”指地化城”之说。该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西南,化城盆地中心,故名化城寺。平地高台上建寺,地位突出,气势非凡。寺前高悬赵朴初题写的”九华山历史文物馆”横额,遒劲秀美;四根石柱上刻有两副名联,对仗工整。一曰:“大圣道场同日月,千秋古刹护东西”;二曰:“华峰前香云缥缈,化城寺里花雨缤纷”。门前镶嵌”化城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这是化城古寺光辉历史和显赫地位的展示。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   化城寺历史悠久,在我国佛教寺院中具有重要位置。唐时费冠卿著有《九华山化城寺记》,历代诗僧、名流留有吟咏化城寺诗文数十篇。南宋末化城寺住持僧广宗被尊为冠传禅师,明代住持僧道泰被授为北京万寿寺戒坛宗师。明代化城寺为全山总丛林,明、清时有东西二序七十二寮房。化城晚钟”为九华十景之一,清人周硏赞云:“化城蒲牢一杵,声满九十九峰。”1929年住持僧虚容在化城寺创办”江南九华佛学:“。1914年成立青阳县九华山佛教会,会址设在化城寺。 对外开放后,化城寺辟为历史文物馆。第一部分,展出金地藏生平事迹,从金地藏”入唐求法”到”灵场终古”,展示了开山祖师卓锡九华的丰功伟绩。第二部分,展出珍贵历史文物700件,其中明、清藏经、贝叶经、血经、金铜印、圣旨、清帝御书等被誉为镇山之宝。1996年至1997年,该馆54件历史文物曾远至韩国汉城、庆州展出10个月,观众达50万人次,产生了轰动效应。韩国比丘尼无垢因筹办此展在汉城建立永久性金地藏展览馆。化城寺文物成为中韩佛教联谊的纽带。   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前有放生池,月牙形,据传是金地藏率众徒修建化城寺时开挖的,既为寺院防火,又为僧侣和香客放生之用。池中龟鳖成群,游鱼欢跳,吸引游人争相观赏。池前是平整、开阔的化城广场,广场中有一用石条垒成的”娘娘塔”基,是纪念金地藏母亲的。据传金地藏母亲得知金地藏卓锡九华后,万里跋涉来山寻儿回归,长时间思儿心切,加之一路风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广场边一口井中泉水为母洗眼,治好了母亲眼疾,此井后人称”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亲,并向她细说佛教因缘,母被感悟,终于留山助儿护佛,后人在广场建塔纪念,称”娘娘塔”。但是,九华山也有人称”娘娘塔”是纪念金地藏出家前的妻子的。不论是母亲还是妻子,”娘娘塔”的传说都是美丽的,都是对金地藏品格和中韩友谊的歌颂。广场四周为九华老街,一律二层民居,白墙褐瓦,古色古韵,与圣地气氛相融。老殿旃檀林原是化城寺东序寮房。现在我们去那里参观。 旃檀林(三大宝殿) 位于九华街中心、化城寺西南,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据传初建寺时,采伐寺后琵琶形山上异香古树,这种树与南印度被佛家视为珍品的旃(zhān)檀香木极为相似,故寺名”旃檀林”。 神光岭南尼庵群 由老街蹬石级上神光岭,沿途有净土庵、净洁精舍、广济茅蓬和无量寺等一组尼庵建筑群,与街区大寺相映衬,格调清新。 上禅堂 位于神光岭南半山腰,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明代,原名景德堂,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国师之徒宗衍新修殿宇,始易今名。古人游上禅堂,称其有三最:“九华山香火甲天下,唯上禅堂最贫;风景唯上禅堂最佳;寺宇唯上禅堂最丽。” 肉身宝殿 位于神光岭,全国重点寺院,安徽省文保单位。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原为3层石塔,安葬地藏肉身,俗称肉身塔,又名“地藏坟”。因塔墓之地曾现圆光,后人名此地为神光岭。至宋代始建塔院,明代塔院建殿,以殿护塔,规模宏伟,后历代均有维修。1979年对外开放后曾作两次小型维修,由于风雨剥蚀,梁柱严重损坏,形成危房。1993年安徽省文物和宗教部门共同批复,住持僧圣富按原貌重修,在有关专家指导下,”修旧如旧”,保持了原貌。同时复建塔北的钟、鼓二楼。重修的肉身宝殿长、宽、高各16米,建筑面积256平方米。宫殿式,歇山顶双重檐,铁瓦盖顶,戗角凌空,琉璃生辉。殿周回廊雕梁画栋,20根石柱昂然挺立。殿中为1.8米高汉白玉塔基,上矗7层8面木质宝塔一座,每层佛龛供8尊金地藏坐像,计56尊。木塔东西为十殿阎罗站像,塔西佛台刻有38幅汉白玉浮雕。殿南门上悬黑底金字小篆横额,为北洋时期总统黎元洪书写的“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誓愿;北门上悬青花古瓷“月”(“肉”的异体字)身宝殿”竖额,其下方为”东南第一山”大匾。殿北广场开阔,“布金胜地”金碧辉煌。据传金地藏肉身因明时被某状元刺后移至该塔底,又传佛教僧众每60年打开一次地宫,探视地藏灵迹,且添油进香。这些均无确凿的史料佐证,但我们相信唐人费冠卿的记述,他在《九华山化城寺记》中记述了僧地藏肉身置石函中,三年后开缸”颜状如生”,后建塔供奉。因此地藏肉身的存在,毋庸置疑。唐人一夔《金地藏塔》诗云:“渡海离乡国,辞荣就苦空。结茅双树下,成塔万花中。”肉身宝殿是九华山佛教的宗祠,是圣地的象征。这里绿荫环抱,环境优美,游人如织,香火旺盛。每逢地藏法会,这里人山人海,守塔拜塔,盛况空前。金地藏灵场千古,肉身塔万祀千秋。   从肉身宝殿北下99级石阶到达”定心台”,金地藏99岁圆寂,石阶代表金地藏年龄。定心台下建有亭、廊,可直通地藏殿。地藏殿五开间,中供巨型地藏铜像,左侧供慈明肉身。   出北大门坊,即到九华街西。现在我们从这里乘车,去参观明净肉身,再去小天台。 明净禅寺 位于神光岭西山丘上,三开间平房,专供明净肉身。 小天台 位于肉身宝殿西南,安徽省重点寺院。小天台居高临下,视”开阔,西北山峦起伏,烟霞缥缈;九闵公路从山腰穿行,车流不息。傍晚夕阳红遍,霞光万道,是观赏青山夕照最佳处。 华严禅寺 位于华严岭头,原名华严庵,安徽省重点寺院。华严岭是由九华街蹬石级上天台必经之地,昔日香客朝天台,多有在此烧回头香的习惯,故又名”回香阁”。寺始建于明代,明代高僧智旭在此修持多年,潜研华严经义,著述颇丰。清时香火旺盛,咸丰年间寺毁于火,从此一蹶不振。1979年对外开放后,住持僧应观新建两幢配殿,后因故修复计划落空。1996年住持僧慧光发心重建,先后新建客堂、寮房、大殿和观音壁计2000平方米。山门殿前置福建青潮石大型观音壁石雕猿幅:正面《千手千眼观音》,高4米,宽约愿米,扇形结构,刻有”大悲咒”;东为《飘海观音》刻”心经”;北为《紫竹林观音》,正面篆刻”百福百寿”字图,背雕《九龙壁》。形式新颖,石质上乘,文化内涵丰富。大殿中刻有怨副抱柱对联,文采横溢,令人回味,如:“迎客松前驻足可曾悟正觉,回香阁内低头正好沐佛光;””前途九曲回环去去来来都是梦,此岭一团元气清清淡淡好参禅。”如今华严禅寺已为九华山文化旅游的佳境。 华严古寺是南往天台、西往肉身宝殿、北往九华街、东北往百岁宫的咽喉要地,风光秀丽,环境清幽,”高居山岭,天台峰峦,九华寺宇,至此一目了然。”寺旁古迎客松,干挺、枝繁、叶茂,旌形树冠,似迎接过往客人。住持僧慧光在殿西山峦新建7层佛塔,目前正施工中。 东崖云舫 东崖脊顶,巨石方正,其形如舫,故有“东崖云舫”之称。明时在脊顶建寺,万历年间名“东崖精舍”,民国初建5层走马通楼,安单接众,遂为十方丛林。1934年1月遭火毁。现寺由住持僧果慈于1995年至1996年在原址重建,坐北朝南,民居风格,内有大雄宝殿和地藏殿。殿南悬崖建有”飞弘桥”,中有六角亭,一桥连接大殿与悬崖,”天堑变通途”。东崖禅寺精巧,风格清新,雄踞峰顶,气势磅礴。   “东崖云舫”风光秀美,胜迹众多。相传金地藏初到九华山时,在东崖宴坐禅修,”宴坐岩”为金地藏遗迹之一。南侧为“身岩”(又名“飞身处”),岩畔有一脚印,传为金地藏所遗。西侧有一古洞穴,面积12平方米,内有磐石,常年云雾蒸腾,又名”堆云洞”,传为金地藏初栖之东崖石室,后人称”地藏洞”,”东崖宴坐”为九华古十景之一。东崖西麓有一山泉,名;”美女泉”。登云舫远眺长江如练,横于天际;鸟瞰九华街,佛国山城尽收眼底;南望天台诸峰,似一幅天然巨画。登云舫观四方,气象万千,如临仙境。 幽冥钟亭 位于东崖禅寺西北侧。建于清同治年间,1982年按原貌修复。亭高10米,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建筑面积20平方米。亭内置万斤幽冥钟一座,清同治年间铸造。九华山是”幽冥教主”地藏王道场,故撞幽冥钟显示佛山特色,寓意深刻:一是表明幽冥世界钟声不息;二是警醒世人要众善奉行;三是闻钟声迎好运。古有”东崖钟声一杵,声闻九十九峰”之说。九华山对外开放后,山上佛协恢复了幽冥钟撞钟制度,两名僧人日夜轮流撞钟,常年不息。 从钟亭沿山脊东北行,直通百岁宫。 百岁宫 位于插霄峰摩天岭头,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明,初名”摘星庵”,又名”百岁庵”,供奉海玉肉身。海玉又名无瑕,明顺天府宛平(今北京市)人,万历年间到九华山在东崖峰北摩天岭结茅而居,取名”摘星庵”。相传他禅居期间,以黄精、丹参等野生植物为食,并刺舌血拌和银珠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费时20余年,抄完经书81卷。天启3年(员远23)9月14日,海玉自知时至,召众徒告别,并拈一偈:“老叟形骸百有余,幻身枯瘦法身肥。岸头迹失魔边事,洞口言来格外机。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间人境两相离。客来问我归何处?腊尽春回尽见梅。”言毕,安详而逝,终年110岁。众徒遵嘱,将其跏趺于缸中。天启六年(员远圆远)其徒慧广屡见缸出霞光,钦差王大人来山进香,亦见光霞不散。于是开缸,见其颜面如生,遂涂漆供奉。崇祯三年(1630)敕封为”应身菩萨”,赐肉身塔名”莲花宝藏”;并赐额”为善为宝”。同年,海玉徒慧广主持戒坛,立方丈,安单接众,寺名”百岁宫”。清道光年间扩建,成十方丛林。   百岁宫为清代建筑,充分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形,建成了融山门、大殿、肉身殿、库寮于一体的5层走马通楼。百岁宫建筑为九华山古寺建筑的代表,受到中外游人一致好评。 五百罗汉堂 坐落插霄峰摩天岭,北邻百岁宫,为百岁宫附属寺院。两层楼宇,仿古宫殿式建筑,粉墙碧瓦,双层飞檐翘角,1995年至1998年住持僧慧庆兴建。楼上供奉五百罗汉群雕像,各有名号,仪态万千。五百罗汉堂与百岁宫风格和谐,共同为插霄峰增光添彩。 插霄峰 插霄峰即东崖,又名东峰,海拔817米,九华山名峰之一。 朋友们:现在我们上车,我陪各位去参观闵园景区。为什么叫“闵园”呢?据传唐代这里有一户姓闵的,产业丰盈,这方圆百里都是闵员外的。金地藏初来九华山时曾向闵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传至今。后来闵公父子皈依佛门,闵氏没有后代,于今九华山没有一户姓闵的人家。闵园景区位于天台景区西麓,与九华街隔峰对峙,为南北走向的大峡谷,面积约远平方公里,是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型游览区。这里田园山庄秀美,环境清幽,四季宜人,是疗养、度假理想之地。 现在我们在闵园至拜经台索道下站,该索道连接九华山两个重点景区,上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寺院天台寺和拜经台,下有闻名遐迩的凤凰松,群峰环抱,苍翠欲滴,乘索道观天台、闵园风光,尽收眼底。 凤凰古松 “凤凰展翅”于青山绿水间,为九华佛地一大自然奇观。松高7.8米,胸径1米,主干扁平翘首,如凤凰冠;两股支干一高一低状似凤凰尾。根部周围绿草如茵,松尾下有一大圆石,人称“凤凰蛋”。据说古松已有14园园余年历史,如今干挺、枝繁、叶茂。国画大师李可染称誉此松为”天下第一松”。如今,凤凰古松正展开双翅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 闵园尼庵 闵园有20多座尼庵,尼众集中,建筑特色鲜明。小型尼庵仅一、二进,单门独:、庙舍合一,中为佛堂,两厢是居室。中等规模的一般为两进厅堂式楼宇,中设天井,内落水,有的加大一些深度和高度,风格不变。这些尼庵一律白墙褐瓦、小外窗、马头墙,寓佛殿、居室于一体,生活十分方便。尼庵一般都置:落,内有花房或菜畦,绿荫环抱,环境清幽。闵园尼庵为九华山皖南民居式寺庙建筑的代表,建筑特色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白墙褐瓦、马头墙,天井院落杂回廊。地板楼板隔墙板,正厅供佛居两厢。”每座尼庵一般为师徒两人,早、晚诵经礼佛,间或种菜、摘茶,一心护佛,生活恬适。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尼庵都集中在闵园呢?这要说一点九华山佛教历史。据史料记载,金地藏开创道场时,九华山曾有尼姑居住。此后一千多年,没有尼姑住山修行的文字记载。九华山为名山佛地,清规戒律较多,当时妇女都不准上九华街。民国时期心坚和尚担任九华山佛教会会长,他很有创见,主张九华山也要收尼众,直到民国远年九华山才有尼姑居住。九华街区大庙都是和尚当家,于是就在闵园建尼庵。闵园是块风水宝地,青山绿水,有利于禅修,又不受干扰,于是尼庵越建越多,成为尼庵居住群。但在闵园也有一座大庙,那就是上天台石阶路边的全国重点寺院“慧居禅寺”。现在我陪大家去看看吧。 慧居禅寺 位于中闵园东天台西麓,全国重点寺院。由韦驮殿、弥勒殿、地藏殿等组成,初具丛林规模。抗日战争时,青阳中学曾迁移到此。殿内十八罗汉坐像工艺精湛,造型生动,为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 华严洞 由慧居寺北下行,穿行林中小径,片刻即到华严洞。它是安徽省重点寺院,由海慧寺、毗卢茅蓬和华严洞组成。华严洞为九华山名洞之一。 龙溪 源于九华山分水岭北侧,又名九华溪,由东、西山岗诸涧汇集而成,为九华山主干溪流,它穿越闵园峡谷,流经中、下闵园,穿流七贤、鹊仙、大觉、吊兰和回龙等十余座大小桥梁,构成了一幅由奇峰峻岭、嶙峋怪石、纵横深涧、飞泻银瀑所组成的山水画卷。每当山洪暴发,溪水奔腾咆哮,峡谷轰鸣,浪花飞溅,十分壮观。 朋友们:九华山有一句民谚:到九华山”不上天台,等于没来。”说明天台景区在整个九华山风景区的重要地位。现在,我向大家做个介绍:   天台景区是九华山高山游览区,南至”老常住”,西至闵园景区,北与花台景区相连,峰峦叠嶂,怪石嶙峋,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吊桥、小狮子峰、观音石、古拜经台、大鹏听经石、地藏禅寺、蜡烛峰、天台峰、十王峰、捧日亭、金仙洞等百余处,可谓移步换景,异彩纷呈。许多景点的命名又具强烈的宗教色彩。从九华街至天台景区,有石板道直通,也可沿九闵公路乘车至索道停车场,换乘索道上山。乘索道观风景,车移景动,飘飘欲仙;蹬石级观风景,拾级攀登,步步皆景。朋友们请跟我蹬石级、上天台,一路观景吧。 现在我们上天台,已走过一半路程了。朋友:上天台还有近半路程,我们还需鼓劲。 拜经台 前面就是拜经台了,它因金地藏在此诵经而得名。这是台,位于天台峰西侧,是崇山峻岭中一块难得的平台;又是寺,这座建于清代的寺庙,又名大愿庵,俗称古拜经台,安徽省重点寺院。整个建筑古朴典雅,风格协调,堪称佛国明珠。   伫立拜经台,极目西南,峰石奇观组成一巨幅金地藏诵经和听经的场景,称为天台一绝。相传金地藏当年站在拜经台一块石板上诵经49天,这块石板上留有一双深深的足印,“足印石”为金地藏圣迹之一。观世音前来听经,她听经的地方长出了一尊亭亭玉立的观音石,观音峰上院旁一石峭立,面庞圆润,胸脯微挺,衣帽毕肖,襟带飘动,酷似女相观音。天上的大鹏也前来听经,后感化成石。拜经台南有一块30余米高的巨石,形似大鹏,喙啄,拢翅,似伏石聆听,人称”大鹏听经石”,俗称”老鹰扒壁石”。那西边有”仙人击鼓石”,两石险立岗顶,前石硕圆如鼓,后石屹立似鼓手,传为仙人为金地藏诵经击鼓,形象逼真。据传金龟也前来听经,在十王峰西北感化成金龟石。十王峰西有一尊木鱼石,群石交叠,顶架二石,从拜经台眺望,酷似木鱼,据传是金地藏诵经时被敲击的木鱼感化而成的。位于小狮子峰北的纱帽峰,极似一顶古代官员的乌纱帽,传说这是唐代京城一名大臣来听金地藏诵经,前面位置让给各路神仙,他在峰北听经,所以在拜经台处看不到。这些拟人状物的峰石,生成于佛山,与佛有缘,而且与金地藏诵经联系在一起,佛国神奇,令人惊叹。 蜡烛峰 从拜经台蹬石级至天台,左有两座南北对峙的蜡烛峰,海拔分别为1261米、1252米。两座圆柱形山峰耸立,状如蜡烛;峰顶有树丛,一树突出,形如烛蕊,极似两支正在点燃的蜡烛。 天台寺 位于海拔1306米的天台正顶上,全国重点寺院,又名地藏寺、地藏禅林。相传金地藏曾居天台,留有”金仙洞”遗迹。大殿为3层宫殿建筑,上层为万佛殿,中为地藏殿,下为地下室。卷拱石洞山门依旧。北面建有观音殿,东侧为新建的远层民居式寮房。重建后天台寺耸立山巅,气宇轩昂,寺与周边峰、石、洞融为一体,为九华山高山玄寺的代表,已成规模道场。寺周景点众多,风光如画,可南望黄山,北眺长江,四方观景,观景四方。天台寺历来香火旺盛,现在每天来游山和拜佛的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香客们有的在佛前祈祷,有的忙于在香袋上盖印。天台寺藏有一颗明代铜质”地藏利生宝印”,据传盖了地藏宝印,可以消灾祈福,表明地藏信仰已深入信众心中。天台寺地下室与金仙洞相连,此洞又名地藏洞,为3米高岩石裂缝,顶覆盖石条而成。传说金地藏曾寓居此洞,为金地藏圣迹之一。既然有天台寺,那么当然就有天台峰了。 天台峰 又名”天台正顶”,海拔1306米,九华山第三高峰。 位于天台峰南侧的是十王峰,两峰有一山脊相连。 道僧洞 位于十王峰东南,天然石洞,深5米,面积约20平方米。相传道人先住此洞,清咸丰年间有个和尚为逃避战乱至此,与道人共居,故此洞名”道僧洞”,又名”逃僧洞”。 向北,走过”一线天”,就到九华山另一个高山景区——花台景区了。 朋友们:我们游览了天台景区后,可以沿着天台正顶往西北的石板道,或从吊桥上方往西北的石板道去花台景区观赏它的”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峰石奇观。花台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地处高山峻岭之中,没有尘烟污染,故保有原始、古朴、纯净、清新的天然丽质。 罗汉峰 位于天台峰西北,海拔1280米。由于组成其山体的花岗岩十分密致、坚硬,抗风化、流水冲蚀能力强,故形成浑圆顶状的山峰。 地藏井 位于罗汉墩西。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地禅修,苦于没有饮用水,就在山上寻找水源,见一地表湿润,便挖出一口活泉,故名地藏井。 倚栏石刻 位于罗汉墩东南岩壁。这是一方摩崖石刻。文为“春来莫忘重到此,倚栏侧目听松风。” 地藏岩 位于罗汉墩北。这是一大片平旷的岩面。传说当年金地藏在此坐禅,久而久之,便磨陷出一个窝槽,恰好能容纳一人坐入其中,可仰面倚靠,人称”地藏靠”。 莲台峰 位于罗汉墩东北,海拔1218米。五大磐石高叠成峰,峰腰悬石错列,架空成洞,洞空旷,有”四门”可以进入。洞里冬暖夏凉是难得的修行场所。 天门峰 位于会仙峰(小花台)西南。海拔947米,峰拔如削,与南面的悬崖夹峙,高阜如门,故名。每当风起云涌,云雾从天门中奔腾而出,气势磅礴,惊涛拍岩,确实是一处勾人魂魄的景致。 大花台 原名中峰,位于天台峰东北、会仙峰(小花台)北侧。 小花台 原名会仙峰,位于中峰南、莲台峰北,海拔1006米。 石 佛 位于小花台至下闵园的石板道中段西侧,有一山崖伸出一块岩石,他长有大眼睛、高鼻头,突出的下巴和圆润的额头,可谓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天成佛像。 龙头峰 位于天然”石佛”下方。这座山峰酷似龙头,它张开大嘴,口中含着一颗浑圆的宝珠。 文殊洞 位于小花台至下闵园石板道下段北侧,距下闵园0.5公里处,书箱峰西麓。两洞相连,上小下大。相传文殊菩萨曾来此地探访金地藏,故名”文殊洞”。 朋友们:你们在九华山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几天来,大家观瞻佛寺,欣赏美景,考察佛教文化,拍摄名胜风光,九华山之旅使你们留下了诸多的悬念。 “美景一时观不尽,佛山有缘再来游。”欢迎各位今后有机会重游九华山,更欢迎带着你们的亲友游览九华山。   朋友们:几天来我的服务可能有不周到的地方,请赐宝贵意见,以利我们改进工作。现在你们将带着九华山的灵气、福气和财气踏上新的征程,我和九华山人民祝愿大家一路平安,全家幸福!再见!
/
本文档为【九华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