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唐代河北道北部农牧地区的分布

唐代河北道北部农牧地区的分布

2011-06-01 22页 pdf 1M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3002

暂无简介

举报
唐代河北道北部农牧地区的分布 唐代河北道北部农牧 地 区 的 分布 史 念 海 唐代于河北道北部自西祖东 , 置有劝 、 幽 、 檀 、 蓟 、 平 、 营五州 。 劝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怀来县东 , 幽州治所就是现在的 北京市 , 檀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 , 蓟州治所在 今 天 津市 蓟县 , 平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 营州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 县 。 幽州西南为易州 , 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 易州南部稍越徐 水 。 徐水为今遭河 。 徐水下游与泥水合 , 流经幽州之南 , 也就 是现在大清河稍北一点。 徐水和昆水可以作为这个 地 区 的 南 界...
唐代河北道北部农牧地区的分布
唐代河北道北部农牧 地 区 的 分布 史 念 海 唐代于河北道北部自西祖东 , 置有劝 、 幽 、 檀 、 蓟 、 平 、 营五州 。 劝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怀来县东 , 幽州治所就是现在的 北京市 , 檀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 , 蓟州治所在 今 天 津市 蓟县 , 平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 营州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 县 。 幽州西南为易州 , 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 易州南部稍越徐 水 。 徐水为今遭河 。 徐水下游与泥水合 , 流经幽州之南 , 也就 是现在大清河稍北一点。 徐水和昆水可以作为这个 地 区 的 南 界 。 唐代前期设有安东都护府 , 在辽河以东 , 其 治 所 屡 经迁 徙 , 后来还迁徙到平州和营州的辽西郡城 �今辽宁省锦州市东 北� 。 另外还有烧乐 、 松漠 、 勃海 、 黑水 、 室韦等都督府 , 皆 为羁鹰州 , 其土宇大致是由滦河上游直至黑龙江以北各处 。 本 文论述的范围主要是幽 、 蓟等六州及共稍北的地区 , 其他各处 仅略事涉及而已 。 一 、 历史的回顾 最早论述这一地 区的农牧业的当推汉代的司马迁 。 《史记 · 货殖列传》 曾经确定了一条农牧业分界线 。 乃是在喝石和龙 门之间。 喝石山在河北省昌黎县 , 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县和映 西省韩城县间黄河侧畔。 这条界线由喝石向西 , 经 今 北 京 之 北 , 斜向西南而至于龙门。 其南自是农耕地区 , 其北属畜牧地 区 , 今河北省北部本为战国时燕国的故地 , 这条界线是由燕国故 地中间经过的。 这是说燕国故地兼有农耕地区和畜牧地区 。 可 是当地农业并非十分发达 , 因为 《货殖列传》 中提到这里的出 产只说有鱼盐枣栗之饶 , 没有说到稼检五谷。 这条界线显示出燕山以南还有相当广大的畜牧地区。 燕山 西绕太行山 , 东迄勃海岸边。 不过应该指出, 就在当时 , 这里 并非纯粹的畜牧地区 , 应为半农半牧地区 。 汉代不仅在燕山以 南设立县治, 燕山以北设县也非少数。 县治的设立说明当地 已 经有相当多的从事农耕的居民。 既有从事农耕的居民 , 当然就 不是纯粹的畜牧地区 。 局势并未能就此稳定下去 , 而是在不断发生变化。 东汉和 魏晋时 , 这个地区之北的乌植和鲜卑两族逐渐向南发展 , 原来 从事农耕的居民也逐渐迁回内地 , 除过居庸关外治水 �今桑干 河 �和于延水 �今洋河� 流域变化还不十分显著外 , 燕山以北的 县治绝大部分 已撤消 。 原来由卢龙塞 �在燕山的东段 � 通往东 北各处的通道 , 就是经过现在的大凌河谷的道路 , 几乎都已阻 绝 。 乌桓 、 鲜卑两族的南迁还往往越过了燕山 , 东汉末年袁绍 部下就有乌桓 、 鲜卑的兵丁 。 好在辽河流域及大清河的下游变 化还不至于过分悬殊 。 这些现象至少说明一点 燕山以南的农 牧分界线攀未向北推移 , 燕山以北原来的半农半牧地区这时几 乎成了纯粹的游牧地区。 那时也有一些人在燕山附近努力经营 火拼 , 誉如汉魏之际的田畴 , 就曾在徐无 �今河北遵化县东� 山中 , 营深险平敞地 , 从事种植 , 百姓归之 , 数年间至五千余 家� 。 这一来是避乱性质 , 二来 区域有限 , 影响不会很大 。 乌桓 、 鲜卑各族都娴于游牧生涯 , 他们的南下诚然使燕山 以北半农半牧地 区的面貌有所改易 , 但不能因此而说这些从事 游牧的民族长期以此为生 , 就不能无所变化。 他们从事游牧生 涯也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 , 有 了新的 自然条件 , 也许会习于 新的生活方式 。 从东汉后期起鲜卑族人不断南迁 , 甚至长期住 到塞内 , 难免受到农耕民族 的熏陶 , 执来相而事耕耘。 到了酉 晋末年 , 变化显然可见 。 刘棍在并州 �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 , 有人建议收取鲜卑的余谷 ! 。 游牧民族而有余谷 , 可知∀七已经 有人从事农耕 。 鲜卑族的慕容氏部落 , 十六国时曾建立燕 国 。 慕容氏初起就 占据现在的大凌河流域。慕容斑 、慕容孰父子都曾 注意发展农业 。 慕容庵既在那里教百姓农桑 # , 慕容瓢又能苑 囿以给百姓 , 赐贫者耕牛 , 讲究沟恤灌之法∃ 。 这固然可以说 他们部下 已经拥有大量的由内地迁来的流民 % , 如果鲜卑族的 统治者没有农耕的想法 , 也就难于有这样一些 。 不论其原 因如何 , 在已经成为游牧的地 区之中 , 能有这样一片农耕的所 在 , 宛如一望无垠的沙漠中 , 出现了相当广大的绿洲 , 当然是 应该值得称道的 。 而后赵石虎且自幽州以东至白狼 �今辽宁省 建昌县西北 大兴屯田& 。 这是由幽州经大凌河河谷至东北各 � 《三国志 · 魏 朽》 十一 《∋日畴传 ! 《晋 (孙 六十二 《刘棍传》 。 # 《晋书》 一) 八 《慕容魔载记 》 ∃晋书》 一 ) 九 《慕容鱿载记》 。 % 晋书》 一) 八 《慕容蚊载记 》 。 &晋书沙 一) 六 《石李龙载记》 地的大路 , 而白狼城距慕容氏所据的龙城 �今辽宁省朝阳县� 亦非过远。 果如是 , 则慕容氏所致力的 , 当不能以沙漠绿洲相 比况了 。 不过十六国时期诸政权皆倏焉而兴 , 忽焉而灭 , 其所 设施不论有如何的盒义 , 都不能作持久看待。 北魏在这个地区设了五个州 , 幽州而 外 , 尚有 燕 州 、 安 州 、 平州和营州 , 幽州治所自是在今北京市。 燕州治所在今河 北省琢鹿县 , 安州治所在今河北省隆化县 , 平州治所在今河北 省 迁 安 县 东北 , 营州治所就是前面所说的在今大凌河谷的龙 城 。 每个州都辖有若干个郡和更多的县。 北魏为鲜卑族所建立 的政权 , 却统治着为数甚多的农耕民族 。 州郡县都有固定的治 所 , 所设置的地方自非游牧区域 , 既非游牧区域 , 就应有相当 数目的从事农耕的居民 。 这儿个州中 , 营州最居东北 , 州中有 夷有夏� 。 夏自然是指农耕民族 , 而夷却并不是所有从事游牧 生涯的人 , 因为包括鲜卑族在内 , 已经有改事农耕的人。 安州更 胜营州一筹 , 北魏后期 , 江文遥为刺史 , 当丧乱之际 , 独守孤 城 , 鸿集荒余 , 且耕且战! 。 北齐河清年间著令 ∗ “缘 边 城守 之地 , 堪垦食者皆营屯田 , 置都使子使以统之 , 一子使当田五 十顷” + 。 这虽非专指幽 、 平等五州 , 至少这五州 应 包 括 在 内。 河清著令对旧制多所改革 , 却也非毫无来历 , 这缘边垦田 事可能不是一时新漱。 因此可以说 , 这五州都应是半农半牧地 区 , 而不是纯粹的游牧地区 。 这里的间是这五州中是不是还有农耕地区 , 应该说是有 � 《北齐书》 四十一 《高保宁传》 。 ! 《魏书》 七十一 《江悦之传附江文遥传》 。 # 《隋书》 二十四 《食货志》 。 的 , 就在燕山之南 , 不过似乎不能超过司马迁所规定的那条码 石 、 龙门之间的分界线 。 北魏和北齐皆为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 却 一也效法前代 , 在北 边修筑长城 。 长城的修筑自是防御踵其后南 一!的游牧民族。 因 之可由长城的所在略规农牧地区的分布 。 北魏和北齐所筑的长 城不止一道 。 最能说明这一地区的间题的 , 莫过于北齐后主时 解律羡所修筑的长城。 这道长城由库堆戍东至 于 海 , 随 山 屈 曲 , 二千余里 � 。 库堆戍未详所在。 东魏末年 , 高欢曾于肆州 �治所在今山西忻县 筑城 , 自马陵戍东至土瞪 ! 。 土瞪在今 山西原平县西北# , 当在隆岭之上 。 隆岭在当时的雁门郡北 。 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代县 。 北齐亡后 , 北周于翼巡长城 , 西 自 雁门 , 东至褐石∃ 。 所巡的长城盖 即解律羡的旧迹 , 是库堆戍 当距土瞪不远 。 这条长城应是由隆岭 , 经太行山和燕山而东至 于海滨 。不过这条长城似与前代稍有不 同 , 还不能就以之作为农 牧分界线 。 长城的修筑固然是为了防御游牧民族 , 可是这时长 城 以南却有了鲜卑族。 前面曾经说过鲜卑族在西晋时有的 已习 于农耕生涯 , 但并不能因此而谓所有鲜卑人都 已能够如此 。 高 欢尝谓鲜卑人说 ∗ “汉民是汝奴 , 夫为汝耕 , 妇为汝织 , 令汝温 饱 , 汝何为凌之” % , 显然 , 从事农耕 , 还是汉民的生涯 , 鲜 卑人并不一定都能和汉民相同 。这样 , 以长城为农牧地区的分界 � 《北齐书》 十七 《解律金传》 。 ! 《北齐书》 二 《神武纪》 。 # 《元丰九域志》 四 《代州》 惟澄作灯 。 ∃ 《周 书》 三十 《于 翼传》 。 。 《资治通鉴》 一五七 《梁纪十三》 。 线, 理由就不免弱些。 北魏和北齐时 , 燕山以南的农业首推幽州。 幽 州范 ‘阳郡 �治所在今河北省琢县� 有督亢破 , 渔阳郡 �治所在今河北省 安次县东 � 和燕郡 �治所在今北京市� 间有决陵诸堰 , 皆前代 水利遗迹 , 这时都得到修复� , 而幽州城外的高梁水也能够用 于灌概 ! 。 这都是难得的景象。 不过象这样的设施并非很多。 就是在幽州 , 特别是范阳郡 , 人口过于稀少 , 土田 多 未 能 耕 种 , 因而被当作宽乡 , 直到北齐时 , 还由其南 的冀 、 定 、 滋 诸州迁徙人 口 , 实此宽乡+ 。 又在长城左右建立营屯 , 开垦种 植∃。 这些未开垦的土地如果在其他的农耕地区 , 理应就是一 般的荒地 。 可是在这里既邻近于游牧地区 , 尚有若 干 鲜 卑 族 人 , 则这些土地难保就不是从事畜牧的草地。 前面说到北魏平州的治所在今河北省迁安县东北 , 这是已 经到了燕山山麓。 安州的治所虽在濡水 �今滦河 的中游 , 所 属的密云郡和安乐郡却设治于燕山的南侧 。 州郡治所 人 口 较 多 , 且多为定居 , 自与农业的发展有关。 由于鲜卑族 人的散 布 , 也不能就断定这里已经是农耕地区 。 后来到了北周和隋代 , 在这里还没有看到更多的新献。 隋 场帝固然曾经 “发诸州丁分为四番 , 于辽西柳城 �今辽宁省朝阳 县西南 营屯” , 影响所及却还不如北魏和北齐 , 因为那些屯 丁 “往来艰苦 , 生业尽罄” , 自然难于为继了 。 � 《魏书》 六十九 《裴延 傀传》 , 《北齐书》 二十二 《卢文伟传》 。 ! 《北齐书》 十七 《解律金传》 。 蕊 《隋书》 二十四 《食货志》 。 ∃ 《隋书》 二十四 《食货志》 。 二 、 农牧地区分界线的向北推移 街代在前朝的基础土继续经营 , 使这个地 区农牧分布有了 新的发展 。 尤其是燕山以南更是如此 。 从唐初起 , 对于境内各民族皆不分珍域 , 一视 同仁 , ∀#∃∀ 外 蕃将往往能独 当方面重任 。 至如出身于鞋辐酋长的李多柞 , 更 能亲总宿卫 , 缩领皇城北门符契三十年� , 也是历 代 所 仪 见 的 。 导致唐代由盛而衰的安禄山 、 史思明 , 分别是柳城胡人和 营州突 叹后裔 , 而荡平安史之乱的大将李光弼 , 却也是居于营 州的契步士族 ! 。 可是 自北魏 、 齐 、 周以来在黄河流域居统治地 位的鲜卑族人 , 竟消声匿迹 , 不复再为人所知 。 偶然也有少数 鲜卑人得居高位 , 却都与其族类无关 。长孙无忌为贞观时佐命功 臣 , 实际上本是唐太宗的椒房之亲# 。 元模于长庆年间拜和 , 又为一代诗宗 , 与白居易齐名 , 而其进身却是由举制科对策第 一∃ 。 应该说 , 自西晋末年永嘉乱离 以来 , 迁徙到中原的鲜卑 族人很少重返其漠北故居 , 长期居留 , 自应逐渐 习于农事 。 高 欢时鲜卑族人犹有保持游牧习俗者 。 由高欢至唐初又已百年 , 历经熏陶习染 , 当另有一价 之化 , 宜 ∀公不复再为人所道及 。 整 个黄河流城都是如此 , 燕山 以南幽 、 平等州当非例外 。 唐时燕 山以南从无显 片的鲜卑族人 , 当时却又 引 进 了 突 厥 、 奚 、 契丹 , 林辊等族人。 唐初 曾以这 四族置羁庶州 , 统属 � 《旧店 ’沙 一 ) 九 心夺宁 作传》 。 ! ��∋ 日户日汗 一三六 代李光弼传》 。 # · 《旧唐书》 一) 五 《长孙无忌 传》 。 − 《旧唐书》 一六六 《元镇传》 。 营州都督府管辖。 武则天时 , 营州一度为李忠所 玫 陷 , 这 些 羁魔州有一部分内徙 , 经过一些周折 , 最 后 都 迁 到 幽 州境 内。 这些侨置的羁糜州 , 引日唐书 · 地理志》和 《新唐书 · 地 理志》 皆有记载 , 而 《旧唐书 · 地理志》 兼记旧有人 口数字和 天宝人口数字 , 较为全备 , 今据以列于后。 应 顺 便 指 出, 《旧唐书 。 地理志》于所记载全国各州之下 , 皆分别列出旧户口 数字和天宝户口数字。 这旧户 口数字只是天宝以前某一时期的 户口数字 , 并非是这些羁鹰州原来设在营州的户口数字 。 按 《旧唐书 · 地理志》 , 幽州旧领县十 , 共有人十万二千 七十九 口 , 平均每县有人一万二百八 口 , 天宝时仍领县十 , 共 有人十七万一千三百一十二 , 平均每县有人一万七千一百三十 一 。 这区区十九个羁糜州所有的四万三千六百七十五人 , 最多 还不能和三个县相当。 不过 《旧唐书 % 地理志》 所记载的天宝 时人 口数字可能有错误。 ’这篇志文记载幽州 旧有户二万一千六 百九十八 。 平均每户五口稍弱一些 , 天宝时幽州有户六万七千 二百四十二 , 平均每户还不到三个人 , 似不大合乎情理 。 《新 唐书 · 地理志》所记载的天宝时幽州有户六万七千 二 百 四 十 三 , 有口三十七万一千三百一十二 。平均每户五个半人 , 这样大 致略合实际 。 《新唐书 。 地理志》所记载的幽州仅辖有九县 , 平均每县有人四万一千二百五十七。 因此 , 这十九个羁魔州所 有的人口 , 还不能和一个县相当 这十九个羁糜州中 , 如后表所示 , 以燕州的人口最多 , 计 有一万一千六百三口 。这个州最初寄治在幽州城内 , 后来移治桃 谷山中 , 幽州城内自非宜农宜牧的所在。 桃谷山在今北京市怀 柔县 , 已近燕山 。山地不适于耕种 , 也不会有多大的草原 , 所以燕 州的侨人在农牧两方面的作用都不会很大 。次于燕州的人口数 , 自州境内侨置羁糜州的名称 、 地址及人口数字裹 &,日。·数⋯天宝 ·数 ∋ # ( ) ∗ , #∗ + , , , − ( 一.一. − 心/ ∋ ∋ ∋ # , 0 − ( ‘任一月1月2∀�衬一� 八!一八∀一,#∃月江,土%∃一&∋一甲 内(一,) #,一 ∗·+, ###一,一− 一,一 州州 名名 顺顺州州 归归顺州州 燕燕州州 威威州州 慎慎州州 玄玄州州 崇崇州州 臾臾宾州州 师师州州 鲜鲜州州 带带州州 梨梨州州 沃沃州州 昌昌州州 归归义州州 瑞瑞州州 信信州州 青青山州州 凛凛州州 + . / # 一 0 0 % # , 0 0 # . # 0 1 , % 2 2 惬∗一八八一3一一一甲∃代 一一几匕一一一一一只4尸∗5∗亡 一一∗一日皿」 · . 6 ‘ 7 + . 8 ⋯. 6 9## , 。。。 #+ , 6# 8 一瓜亩 共十九个料糜州 , 天宝时共有 9 + , . / 8人 。 当推顺州。 顺州的治所也和最初的燕州一 样 , 在 幽 州 城内 , 6 # 因而顺州的人也不会再在游牧方面起到若何作用。 其他 各科 魔州都由于人 口不多 , 至如夷宾州、 归义州和瑞州等 三 个羁 魔州 , 才得共同占到一个村庄。 一个村庄都成了草原 , 也放收 不了多少牲畜。 上面提到的归义州 , 后来就被废去 , 这大概是由于人口太 少的缘故。 不过在开元年间又重新设置。 这时已不是原来的奚 族 , 而是契丹族了。 据说这个新羁鹰州有五千帐� 。 每帐有多 少人 , 难得确指。 当时夷宾州和瑞州未见废去 , 则新的归义州 当仍和夷宾州 、 瑞州共同处在良乡故广阳城这个村落之中, 其 人口大概也是不会很多的 。 应该指出 , 唐代幽州是东北边防重镇 , 也是东北各族互相 交往汇集的中心 , 自然经常有各族人的往来居住 。 但这只在幽 州城中, 似与农牧地区的分布没有多大关系 。 如上所说 , 唐代燕山之南 , 由于从事游牧的人为数过少 , 当地即令有若千较小的牧场 , 也难于和农耕地区相比较 。 是不是当时从事农耕的人也兼营畜收 , 因而使这里为半农 半牧地区, 从事少量畜钦 , 作为农家的副业 , 未敢说其必无。 不过规模扩大到使当地成为半农半牧的所在 , 似乎还不能到这 样的地步 。 贞观时曾颁布过命令 , 规定几个大州都置常平仓 , 并要粟藏九年 , 米藏五年。 设仓的州除幽州外 , 还有洛 �治所 在今河南洛阳市 、 相 �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 、 徐 �治所在 今江苏徐州市 、 齐 �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 、 并 �治所在今 山西太原市 、 秦 �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 、 蒲 �治所在今山 西永济县 诸州 ! 。这几个州或者是粮食出产地 , 或者是粮食集 � 《新唐书》 四十三下 《羁魔州》 。 ! 《沂唐书》 五十一 《食货志》 。 中地 , 所以都有设仓的条件。 幽州与洛 、蒲等州不同 , 不是粮食集 中地 , 因而应该是产粮的地区 。 或者有人要说 幽州于唐代为 防边垂镇 % 平时江淮河南钱帛聚于清河 �今河北省清河县� , 以婚北军 , 谓之天下北库。 其中藏谧亦有数十万解个 。 这样多 的粮食运往幽州 , 何患不能设仓储粮 , 以应常平之需 3 其实增 军之粮和常平所储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农业的经营常会受到天灾的影响。 较大的灾害历来都受到 各方的重视 , 《旧唐书 · 五行志》 和 《新唐书 · 五行志》 皆有 记载 。 据 《新唐书》 所载 , 这个地区于有唐一代 , 先后发生过 三次蝗螟之灾。 一次在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 是榆关 �河北省抚 宁具东� 好妨虫害稼 , 一次在开元二十六年 , 也是榆关虹蛇虫 害稼 , 还有一次在文宗开成三年 , 是幽州螟蝗害稼 。 榆关当时 属平州 , 在褐石东北 , 是幽 、 平等州缘海岸通往辽河流域道路 上的关隘 。 当时虽有这条道路 , 论其重要性却远不如由平州东 北行 , 经过营州和今大凌河谷那一条道路 。 榆关除过这条道路 之外 , 实际上是一个偏僻之地 。 偏僻之地发生了虫灾 , 还能够 上达皇朝中央 , 并且载入史册 , 显示出当地农业 已 占到重要的 地位 。 这个地区那时还发生过四次水灾。 一次在太宗贞观十九 年 , 易州水害稼 , 一次在德宗建中元年 , 幽州大 雨 , 易 水 横 流 , 自山而下 , 转石折树 , 水高丈余 , 苗稼荡尽 , 一次在德宗 贞元四年 , 河朔及其他各地四十余州大水害稼 , 漂 没 城 郭 店 舍 , 幽州平地水深二丈 , 琢 �治所在今河 北 省琢 县� 、 蓟 、 檀 、 平等州 价深丈许 4 一次在穴宗大中十二年 , 幽州水害稼 。 这四次水灾中有可注意的两点 其一是易水的横流 。 根据司马 � 《新唐书》 , 五三 《颇真卿传》 迁所规定的褐石龙门分界线, 易水全流并不能都划入 农耕地 区。 可是贞观和建中两次水灾都包括全流在内 , 而引起王朝中 央的关注。 其二是贞元四年那一次 , 燕山川南各州 都 遭 到 灾 患 , 水深一丈至二丈 , 当然冲毁了庄稼 , 引起了关注 , 可是却 没有提到牧业的损失 , 足征当地的 %牧业 已经无足轻重。 此外还 有一场灾害 , 不容不在这里提及 。 德宗贞元二年 , 河北荒旱 , 米斗一千五百文 , 复大兵之后 , 饿俘相枕 。 当时张忠孝为义武 军节度使 , 所食也惟豆蜡 , 其部下都甘粗枷� 。 义武军节度使 治定州 �今河北省定县 , 兼辖易州。 定川南为恒 �治所在今 河北省正定县 、 赵 �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 , .两州 , 东为该 �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县 、 深 �治所在今河北深县 两州 , 皆 为产粮地区 。 就是幽州的粮产也有一定基础 , 可是还受到这样 的灾害。 这里若不是农耕地区 , 偶遇荒早 , 怎能发生这么严重 的影响。 幽州作为产粮地 , 应是有自然条件 , 也是人为 努 力 的成 就。 姜师度为河北道监察兼度支营田使时 , 于蓟门之北涨水为 沟 , 以防备契丹上层统治者的侵略。 师度又探测出魏武旧渠 , 傍海穿嘈 , 以为平虏渠 , 以避海艰! 。裴行方为幽州都督时 , 也 引卢沟水 , 灌溉稻 田数千顷 , 百姓赖以丰给+ , 幽州的农业水 利本来就有基础 , 继续经营管理 , 自会得到衷多的发展 。 应该 指出 , 唐朝前期 , 为了防边 , 经常运输粮草钱帛, 供给幽州。 自 安禄山叛唐 , 以至落镇暇危 , 这些接济当然中断。 而卢龙节度 � 《旧唐书》 一四一 《张寥孝传》 。 + ��∋ 日唐书》 一八五 下 《姜师度传》 。 + 《册府元龟》 六七八 《牧守部 · 兴利》 。 累代相传 , 自成局面 , 粮食就都仰给于燕山以南的农耕地区 。 只 是由于藩镇过分剥削搜括 , 竭泽而渔 , 才显得支持不住 。 唐末 垂亡时 , 刘仁恭在卢龙 , 悉发男子十五以上为兵 , 并在兵的脸 面上各用黑墨刺字 , 使不得逃亡 , 虽士人亦不能稍免� 。 人力 物力俱竭 , 这个割据势力也就跟着覆灭 。 当安禄山最初图谋叛唐时 , 曾于范阳北筑雄武城 , 外示御 寇 , 内贮兵器 , 储蓄粮食 , 有战马五千匹 , 牛羊称是 ! 。 旧史 记载 ∗ 安禄山以内外闲厩都使兼知楼烦监事时 , 曾 选 胜 甲 马 归范阳 , 故其兵力倾天下+ 。这当是雄武城所有的战马的来源 。 雄武城在今河北省平谷县北燕山上 。 安禄山这样设施 , 显示雄 武城附近当是宜于畜牧的地 区。 宜于畜牧的地区并不是不能从 事于农耕 。 其后刘评为雄武军使时 , 就曾在当地屯田 , 而且还 能得成效∃ 。 根据上文的论述 , 可以这样说 ∗ 燕山以南 , 在唐代已经都 成为农耕地区 , 司马迁所规定的码石龙门间的农牧地分界线 , 这时应北移到燕山之上 。 三 、 燕山以北的半农半牧地区 燕山以北和燕山以南不同。 燕山以南为农耕地区 , 燕山以 北却是半农半牧地区 。 虽是半农半牧地 区 , 农牧的比例还略有 差异 , 大要说来 , 可以再分为三个较小的地区 。 西侧为桑干河 � 《新唐书》 二一二 《刘仁恭传》 。 + 《旧唐书》 二/ / 上 《安禄山传》 。 + 0 《新庸书》 五十一 《兵志》 。 ∃ 《旧店书》 一四三 《刘抨传》 。 流域 。 东侧为玄水和白狼水流域 。 玄水今为青龙河 , 乃滦河的 一条较大的支流 。 白狼河为今大凌河 。 居中的为滦河流域和鲍 丘水及其支流潞水的上游。 滦河今仍旧名 。 鲍丘水今为潮河。 潞水今为白河。 这里就先由西侧的桑干河流域说起。 桑干河流域在这里只 是其中游的一段和其支流洋河的下游 。 洋河为今水名 , 唐代舆 地书中未见记载 , 当即 《水经注》 中的于延水。 唐代的妨州即 设在这个地区。 这个地区在司马迁所规定的码石龙门农牧地区 分界线之北 , 至少是一个半农半牧地区。 因为是缘边郡县 , 所以 长期以来都和游牧民族发生过关系 。 就是到唐代初期, 也还难 免受到骚扰� , 因而没有发现当地农牧地区的比例有若何改易 的迹象。 可是到了唐代后期, 这里竟还曾为幽州粮食取给的所 在 。 这是值得斟酌的问题 。 武宗会昌年间 , 雄武军使张仲武起 兵击凯银卢龙节度使的张绛 , 并遗军吏吴仲舒奉表诣京师 , 陈幽 州形势。 据其所策画 , 则 “幽州粮食皆在劝州及北边七镇 。 万 一未能入 , 则据居庸关 , 绝其粮道 , 幽州 自困矣” 。 此事见于 《资治通鉴》 ! , 谅非诬妄 。 胡三省注 , “檀州 有 大 王 、 北 来 , 保要 、 鹿固、 赤城 、 邀虏 、 石子航七镇 ” 。 这七镇都在檀 州境内# 。 其中保要 、 大王两镇分别在今密云和平谷县境 , 据 说平谷城即大王镇旧地∃ 。 今河北省有赤城县 , 自北魏时即为 重镇 , 道武% 、 明元&两帝皆曾亲至其地。 然今赤城县乃在白 � 《新唐书》 二一五 《突厥传》 。 ! 《资治通鉴》 二四六 《唐纪六十二》 。 + 《新唐书》 四十 《地理志》 。 ∃ 《读史方舆纪要》 十一 《昌平州》 。 % 《魏书》 二 《太祖纪》 。 & 《魏书》 三 《太宗纪升 。 河上游 , 距檀州甚远 , 恐非是。 前面曾经说过 , 幽州在唐时为北边重镇 , 经常驻屯重兵 , 自初年以来 , 即运河南 、 江淮钱帛粮食 , 供应边军 。 安禄山起 兵后 , 这项供应 自然相应断绝 , 卢龙军需只好就地筹画 。 卢龙 节度使辖地为幽 、蓟 、营 、 平 、 劝 、 檀六州 , 还兼有琢 、 滋 �治 所在今河北省河间县� 、 莫 �治所在今河北省任 丘 县 北 � 三 州 。 幽州的农 田水利 自唐初以来已有一定基础 。 粮食产量当较 丰于他州 。 由于为节度使驻地 , 自须他州接济 。 琢州本由幽州 析出� , 只是名称有所不同 , 可以不必提及。 莫州也是由诚州 析出! 。 浪州于隋时为河间郡 。 河间郡和其南的各郡一样 , 都 是产粮地区# 。 幽州所需要的粮食自应多取于概 、 莫二州 。 也 可能是道途稍远 , 而又夹处于义武 �易 、 定二州 义昌 �沧德 二州 两藩镇间 , 难免有所掣肘 , 不能及时运来。 妨州固然也 经营农耕 , 似不如幽州之东的蓟州 , 且 由劝州至幽州还须经过 居庸关 的山路 , 山路运输并非咄噬可办。 奈何幽川城中的粮食 要恃此边州 , 已就应再作探索 。 据昊仲舒所言 , 当时幽州粮食还有赖于北边七镇 。 七镇皆 在植州境内。 檀州距幽州甚近 , 运输自较便捷。 不过檀州倚燕 山 , 所辖只密云燕乐二县 , 虽亦产粮 , 数量有限 , 如何能满足 幽州需要, 劝州亦仅辖怀柔一县 , 似尚不如植州 。 若据吴仲舒 的说法 , 居庸关受阻 , 幽州粮道即被断绝 , 又仿佛劝州产量颇 多 , 可以解幽州燃眉之急。 其实未必就是如此 。 颇疑劝州和北 � ��∋ 日唐书》 三十1 2 《13毛叩志》 。 ! ��∋ 日 4 书》三十九 5 ∗ 6他川志 》 。 + 《隋书公 三十 《地理志办 。 边七镇的粮食 , 为平日备边所储存, 危急时可以娜用 , 并非完 全出自当地所产。 果如是 , 似不能根据吴仲舒的策画 , 而谓桑 干河中游已为农业地区。 后来部分奚族迁居于纳州北山� , 更 显示出这里还应是半农半牧的地区。 白狼河流域的营州是次于幽州的重镇 。 如前所说 , 至迟在 西晋末年 , 恭容氏所建的燕国就在那里从事农业的经营。 后来 历代都有兴作 。 其实作为边防重镇 , 没有一定的粮 食 生 产 墓 础 , 而仅恃由遥远的内地转运 , 也是难于持久的。 唐代营州是 由隋柳城郡改称的。 就在改称时设立总管府。 总管府是兼统附 近有关的几个州的军事设置。 后来又改为都督府 , 性质和作用 都没有若何的改变。 由这些设置可以看出唐代在当地的经营 , 也显示当地农业的轮廓 。 武则天时 , 营州为契丹酋长李万荣所 攻陷 , 侨治在幽州境内! 。 为了营州的恢复 , 唐王朝还有一番 争论# 。开元时宋庆礼始受命为营州都督 , 从事恢复的工作 。 宋 庆礼在柳城兴建了营州城 , 接着开屯 田八十余所 , 追拔幽州及 渔阳 、淄青等户 , 并招辑商胡 , 为立店肆 。 数年间 , 营州仓康颇 实 , 居人渐殷∃ 。 营州旧有户一千三十一 , 有 口四千七百三十 二。 天宝时有户九百九十七 , 口三千七百八十九& 。无论旧有还 是天宝时户 口 , 都不算很多 , 作为一个州来说 , 更显得稀少。 就是这样稀少的户 口 , 还应有一部分分布在玄水流域 , 也就是 现在的青龙河流域。 因为这是由燕山之南通往白狼河流域的大 路 , 沿途如果没有若干居 民点 , 营州和内地的联系是会遇到 困 � 《新唐书冷 二一九 《奚传》 。 ! ��3 日唐书 三十九 《地理志》 。 + ∃ 《旧唐书》 一八五下 《宋庆札传》 。 % ��3 日唐书》 三十九 《地理志》 。 难的。 可见当地农业虽有一定规模 , 但还不是很 大 。 两 相 比 较 , 畜牧可能还重于农耕 。 《太平寰宇记》 记载营州的土产 , 说是 “畜宜牛马羊象” � 。宋时营州早已为契丹所据有 , 宋史这 段记载当是取之于 《元和郡县图志》 。 惜李吉甫原 著 已 有 残 缺 , 难于互证 , 仅就此而论 , 营州也应是一个半农半牧地 区。 至于幽 、 蓟 、 擅 , 平四州之北 , 妨 、 营两州之间 , 也还应 有半农半牧的地区 , 不过论范围并非十分广大 。 前面曾经征引 过张仲武遣往长安的吴仲舒所提出的经营幽州的策略 , 说到幽 州北方的七镇 。 这 七镇中有几镇未能确知其故地的所在 , 是否 都在燕山南侧 , 颇堪怀疑。 因为檀州北界应在燕山以北 , 不应 局 限于后来明长城的遗址上 。 这 由唐末的一些史事可以证明。 那时中原多故 , 契丹日趋强大 , 不仅役服奚 、 室韦绪部 , 而且 还南扰 幽 、 蓟诸州 。 当时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 , 为 了 防 御 契 丹 , 每年霜降期间 , 辄遣人焚塞下野草 , 契丹马多饥死 , 就常 以良马贿仁恭 , 求买牧地! 。 为什么如此 , 胡三 省 解 释 说 ∗ 7’∀ 匕荒寒早 , 至秋 , 草先枯死 , 近塞差暖 , 霜降 , 草 犹 未 尽 衰 , 故契丹南下 , 并塞放牧 。 焚其野 草 , 则 马 无所 食 而 饥 死。 ” # , 所谓塞下 , 当指燕山以北而言。唐人称居庸关东西为 居庸塞。 居庸塞东连卢龙 、 码石 , 西属太行 、 常山 , 为天下险 要去处∃ 。 刘仁恭焚烧野草事 , 说明了燕山以北是可以从事畜 牧的 。 同时也说明了燕山以北仍是卢龙节度使的辖境 , 檀州和 蓟州的北界都不应以燕山为限 。 因为卢龙节度使的辖境达到燕 山以北 , 故刘仁恭得以于霜降时在那里焚烧野草 , 契丹不仅不 � 《太平宜 ‘ 2毛记》 七十一 《营州》 。 ! # 《资治通鉴》 二六四 《唐纪六十》 。 ∃ 《新唐书》 四十 《地理志》 。 能千涉, 还须以良马贿赂刘仁躲, 求买那里的牧地 , 而且每年 都是这样贿买 , 不然 , 刘仁恭不会每年都在那里焚烧野草。 后 来刘仁恭之子刘守光夺取了节度使的职位 , 为晋李嗣源所攻 , 曾遣其将元行钦将骑兵七千 , 牧马于山北 , 并募山北兵以接应 契丹的援兵� 。 元行钦赴山北募兵是在后梁乾化三年三月 。 三 月虽系暮春 , 塞下草犹未绿 , 元行钦去到山北 , 只是募兵和接 应契丹援军 , 所谓牧马不过作为口实而已 。 当时既要在山北募 兵 , 可见那里的居人不在少数 。 不在放牧期间 , 当地居住着那 么多的人 , 自不一定都是从事畜牧生涯。 不从事畜牧 , 就应是 习于耕种的农夫。 因此可以说 , 这里应是半农半牧地区 。 由于 再往北去没有州县设置 , 很难说明这个半农半牧地区的北界确 实所在。 四 、 河北道各羁魔州的农牧狩猎地区 本文主要论述的范围虽说是幽 、 蓟等六州及其 稍 北 的 地 区 , 可是对于更为东北的地区也不妨稍稍涉及 , 因为唐代在那 里设置了不少的羁魔州 。 而这些羁魔州分别隶属于幽州 、 营州 和安东都护府。 前文曾经提到了安东都护府 。 安东都护府数经迁徙 , 后来 还是先后迁徙到平州和营州 , 故前文仅就平 、 营二州立论 。 安 东都护府本是设于平集城的 , 一迁于辽东郡故城 , 再 迁 于 新 城 , 这是由狈水之滨迁到辽河 以东 。 安东都护府始 置 在高 宗 时 , 当时在都护府的防区内 , 共置了九个都督府 , 和四十二个 � 《资治通鉴》 二六八 《后梁纪三》 。 州� 。 泉男生曾参与设置之役 。 据说男生 “招徕 流 冗 , 平 敛 赋 , 罢力役 , 民悦其宽 ” ! 。 男生本高丽贵官 , 招徕流冗时 , 自难免参照高丽习俗 , 故能得到百姓的爱戴 。 高丽娴于农耕 , “种田养蚕 , 略同中国” # 。 辽河下游本为平原 , 平原宜于农 事操作 , 这时当亦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 唐代于契丹置松漠都督府 , 于奚族置饶乐都督府 。 契丹和 奚 , 都是逐水草 , 以畜牧为业 , 不过却也有从事射猎的 � 。 契丹 和奚都有相当广大的地域 , 自然情况不尽相同 , 有 淇 淇 的 草 原 , 也有郁郁的森林 , 尤其是平地松林更为有名 。 平地松林南 至今河北省围场县以北 , 北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一带 。 平地 松林的名称虽始见于辽时% 。 这样丰富的森林当不是辽时始形 成的。 唐代置于契丹的都督府 , 以松漠为名 , 未始与此就无关 系 。 契丹和奚又事狩猎和畜牧 , 正是对于这样 自然条件的善于 运用。 契丹和奚也都能够从事农耕 。 奚人种襟& 。 襟 当是奚的 主要农作物 。 农作物的种植适宜于河流谷地。 奚的地区包括演 水以北 。 其地当是奚的农业较盛的地区。 演水也就是现在的西 拉木伦河。正是因为奚有若千农业 , 就予唐的边地驻军以摧残的 机会 。 开元时 , 张守佳以幽州长史兼营州都督 , 其裨将赵堪 和白 真陀罗等就假守洼之命 , 逼平卢军使乌知义率骑于满水之北践 奚的禾稼8 。契丹的农事虽未见有关唐史的记载 , 然五代时 , 阿 � 《旧唐书入 三十九 《地理志》 。 ! 《新唐书 一一) 《泉男生传》 。 + ��∋ 日唐书户 一19九下 《契丹传 、 奚传》 。 ∃ 《太平寰宇记》 一九九 《契丹》 。 & 《辽史》 三十 七 《地理志》 。 + 《新唐书》 一二九 《奚传》 。 8 《旧清书》 一) 三 ��∋ 长守莲传》 。 保机已在谏河上后魏滑盐县旧地率汉人种植五谷民 。 阿保机所 建立的上京临演府 �在今内蒙巴林左旗� 有市肆交易, 居人以 并 , 汾 、 幽 、 蓟为多+ 。 当地若无一定的农业墓础 , 就难得有 这样规模的都会。 有这样多的并 、 汾 、 幽飞前等州的汉人‘就 会使契丹人更娴于农耕生涯 。 契丹之北为室韦。 室韦居地在今嫩江和黑龙江 中 上 游 流 域 。 这两江流域迄至后世 , 尚有广大的森林, 清代人所习称的窝 集 , 这里就是其山部分 。 既是森林茂密 , 所以室韦 以 狩 猎 为 生+ 。 可是室韦也有相当原始的农业 。 当地亦有犁 , 乃是刻木 制成 , 不加金刃 , 用人力牵犁 , 尚不解用牛∃ 。用这样的农具 , 所以 必田获甚偏” % 。 现在的松花江 、 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中、 下游于唐时为鞋 辐族的居地 。 株辐族一般皆善射猎 , 逐水草为生& 。其在今黑龙 江下游的黑水 , 棘辐部 , 还有一些可 以称道的农业 。 有车马 , 用 报耕的方式耕田 。 农作物有粟和麦。 当地 多 貂 鼠、 白兔 、 白 鹰 , 又多家 , 只是无牛 、 羊 , 是农耕之外 , 以狞猎为主8 。 当 地多森林 , 尤多山地。 这样的生涯也应是自然条件所影响的。 株辐绪部中有称为粟末株辐的 , 其居地在今松花柑和牡丹 � 《五代史记》七十二 《四夷附录一》 。 后魏滑盐县故地 , 未 知 所 在。 滑盐本汉县 。 汉县的故地在今河北省璨平县境 。 ! 《辽史》 三十七 《地理志》 引胡桥 《陷北记》 。 + ��∋ 日唐书》 一九九下 《室韦传》 。 《太平寰 宇 记》 一 九 九 《室 韦》 。 ∃ ��3 日唐书决 一九九下 《室韦传》 。 & 《新唐书 二一九 《室韦传》 。 & ��∋ 日唐书》 一九九下 《株辐传》 。 ’ 8 《新唐书冷 二一九 《黑水株辐传》 。 江流域 。松花江当时称为采末水 , 显 示其与粟末株鞠的关系 。 害 初于粟末株辐设置勃海都督府 , 后来班为勃海国 。勃海国怜一 再 派遗使者入唐 , 故其文化最受唐的影响 , 称为海东大国 。 当地颇 有名产 , 据说有 “太 白山 �即今长白山� 之览 , 南海 �即今 日 本海� 之 昆布 , 栅城 �今吉林省浑春县�之豉 , 扶余 �今吉林省 四平市� 之鹿 , 郭领 �今黑龙江阿城县� 之家 , 率宾 �今苏联 境内双城子� 之马 , 显州 �今吉林省敦化县� 之布 , 沃州 �今 朝鲜咸兴县� 之解 , 龙州 �即上京龙泉府所在地 , 今黑龙江省 宁安县南东京城� 之绸 , 位城 �今吉林省敦化县南 � 之铁 , 卢 城 �今吉林省敦化县东� 之稻 , 循沱湖 �今兴凯湖 �之鲤” � 。 从这些名产 中可以反映出勃海国的农业 已经相当发达 , 也还显 示出尚有相当的狞猎业 。 虽然还有率宾之马 , 游牧业却不 占主 要的地位 。 勃海国位于长白山周围 , 而 又富于森林 , 游牧业很 难有发展的条件 。 勃海国仿唐的 , 立五京 , 置府州 , 城郭 遍域内 , 不似游牧立国的规模 。 产马的率宾府位于 今 兴 凯 湖 南 , 其地平原较为开廓 , 也许是宜于畜牧地区 , 不过就其全国 说来 , 只能算是一隅之地。 由这些情况看来 , 勃海国应是半农 耕半狩猎的地区 。 五 结 根据上面的论述 , 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 唐代河北道的北 部 , 燕 山以南已经成为农耕地区 。 原来司马迁所规画的褐石龙 门间的农牧地区分界线 , 在河北道中这一段 , 这时应移到燕山 � 《新唐书》 二一九 《勃海传》 。 之上。 燕山能的桑午河中游和玄水、 白狼河流域补就是当时的 妨州和营州 , 仍当是半农半牧地区。 半农半牧地区还 应 包 括 妨 、 营两州之间的燕山以北各地。 这里的半农半牧地区的北界 不能距离燕山过远 , 再北当为游牧地区 。 燕山以北除过这些有限的半农半牧地区, 当时分别设里若 干羁魔州 。 由于地区广大 , 难得一概而论。 辽河以东及勃海国 所在的松花江和牡丹江流域都有一定的农业基础 , 但不能因此 而说就已经成为农耕地区 。 其中掺杂着一定的畜收 业 和 狩 猎 业。 至于其他各处虽然间有少许农业 , 实际上不过是游牧地区 或狩猎地 区中的若千点级而 已。
/
本文档为【唐代河北道北部农牧地区的分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