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

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

2011-04-26 10页 pdf 443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7117

暂无简介

举报
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 ·二战期间的美国史· 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 高 芳 英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美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主要依赖东部经济 的扶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西部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联邦政府的战争动员 ,推 动了战时经济在西部全面展开。在短短的战时四年中 ,在高科技军事工业迅猛发展的推动 下 ,西部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经济地位也从战前依附东部转变到战后引 领全国。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战争为西部发展提供了契机 ,政府利用战争的外力促进了 西部自身内力与外力加速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
·二战期间的美国史· 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 高 芳 英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美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主要依赖东部经济 的扶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西部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联邦政府的战争动员 ,推 动了战时经济在西部全面展开。在短短的战时四年中 ,在高科技军事工业迅猛发展的推动 下 ,西部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经济地位也从战前依附东部转变到战后引 领全国。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战争为西部发展提供了契机 ,政府利用战争的外力促进了 西部自身内力与外力加速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美国西部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地位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西部经济的影响 ,是美国西部史学家在 20世纪 70年代开始研究的课 。1973年美国西部史学家杰拉尔德 ·纳什 ( Gerald Nash)发表了第一部关于二战与美国西部经济 关系的专著① ,提出美国西部的历史可以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为界划分为两个时代 :“殖民 时代 ”(1898—1941)和独立并成为重心的时代 (1941—1971)。美国参战之前 ,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 看 ,西部是东部的“殖民地 ”,美国参战以后 ,西部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开始独立并转为美国发展的重心 地区。1985和 1990年 ,纳什又连续分别出版了这一主题的两部专著② ,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论断。纳 什的观点被美国史学界普遍接受。但是到了 90年代 ,西部史学家罗杰 ·洛特钦 (Roger W. Lotchin) 发表了《城堡化的加州 (1910—1961) ,从战事州到福利州 》③一书 ,提出了与纳什对立的观点 ,认为西 部经济的发展是西部本身具备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非战争推动。洛特钦仅以西部经济最繁荣 的加州代替整个西部 ,用战前加州的经济状况为例驳斥纳什的观点 ,有些以偏概全 ;同时 ,洛特钦又 忽视了因战争这个特殊事件所激发的战时经济能量的释放 ,漠视了西部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 ① ② ③ 杰拉尔德·纳什 :《20世纪美国西部———城市绿洲简史》( Gerald Nash, The Am erican W es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Short H is2 tory of an U rban O asis) ,新泽西 1973年版。 杰拉尔德·纳什 :《美国西部的转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Gerald Nash, The Am erican W est Transform ed: The Im pact of the Second W orld W ar) ,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西部 :重塑经济》(W orld W ar II and W est: Reshaping the Econom y) ,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罗杰·洛特钦 :《城堡化的加州 ( 1910—1961) ,从战事州到福利州 》( Roger W. Lotchin, Fortress Californ ia, 1910 - 1961: From W arfare to W elfare)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 20世纪 90年代我国的西部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国内史学界也掀起了研究美国西部的热 潮 ,但研究成果涉及二战与美国西部经济关系的论述很少 ,除了 2000年东北师范大学美国所博士生 王媛撰文①介绍外 ,国内缺少这方面的专门论述。笔者认为 ,纳什提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研究课 题 ———战争与经济。研究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与研究战争的性质和本质是两个范畴。战争本身是场 灾难 ,人类不会赞美战争。但是如何应对战争 ,变被动为主动 ,赢得战争 ,却是人类普遍追求的目标。 当今社会虽然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局部战争 ,尤其是突发的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的灾 害 ,难以避免。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战争和灾害 ,变不利为有利 ,可以从美国这段历史中找到一些 答案。 一、美国参战前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之前 ,美国西部的经济发展基本上依赖于东部经济。西部虽然土地 肥沃、资源丰富 ,从南北战争以后开始 ,经过近百年的开发 ,已经完成了边疆农业、牧业、矿业的开 发 ,通过农牧业和矿业的发展 ,促进了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 ,罗斯福“新政 ”以后 ,西部的工 业基础建设也有了一定的规模 ,西部经济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美国参战前 ,西部除加 利福尼亚以外 ,许多地区依然人口稀少 ,不能支撑地方工业的发展 ,西部绝大多数地区的产业结 构 ,依然以传统的农业和原材料加工业为主。与东部经济相比 ,西部经济在整体上还是处于劣势。 西部地区 ,因为气候适宜 ,土壤肥沃 ,耕地充足 ,水源丰富 (美国河流约 50%在西部 ,仅仅密西西比 河及其支流 ,就遍及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到落基山脉之间的 21个州 ) ,密西西比河以西辽阔无垠的中部 大草原 ,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牧场”,西部山区林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太平洋沿岸的鱼类资源丰 富 ,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西部从南北战争以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移民纷至沓来。但是直到 1940年 ,西部 17个州②的总人口还不到 2982. 52万人。当时美国总人口已有 1132亿多 ,西部人口只占美 国总人口的 22. 5% ,其中近一半的西部州人口还只有几十万 ,除了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的人口均超 过了 500万外 ,其余刚过百万的州只有 6个。全美人口不足百万的 16个州中 ,西部就占了 9个③。 西部巨大的资源优势因人口稀少而未能转化成相应的产业优势。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俄 勒冈、华盛顿三州的经济 ,主要以农、林、牧、渔产业和农、林、牧、渔加工工业为主 ,除加州有比较发达 的矿业外 ,俄勒冈以森林工业为主 ,有畜产品和奶制品加工工业 ,华盛顿则以渔业和伐木业为主。西 南三州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得克萨斯的经济 ,主要以农牧和矿业为主。亚利桑那是美国四大产棉州 之一 ,也是美国最大的铜矿产区 ;新墨西哥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有食品加工和炼油等部门 ;得克萨斯 的农牧业和矿业产值位居各州前列。西部山区州内华达、科罗拉多、蒙大拿、怀俄明、爱达荷、犹 他的经济 ,以农业、伐木和采矿为三大支柱 ,工业基础都比较薄弱。中西部的堪萨斯、内布拉斯 17 ① ② ③ 王媛 :《美国学术界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西部经济发展影响 ”的争论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年第 3期。 美国史学界普遍认为西经 100度以西的 17州 (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北达科他、南达科他、得克萨斯、俄克拉荷马、内华达、科 罗拉多、蒙大拿、怀俄明、爱达荷、犹他、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华盛顿 )属于西部地区。 美国商务部人口统计署 :《1790—1990年美国各州人口普查资料》(Bureau of the Census,“U. S. Dep t. of Commerce, U. S. Popu2 lation by Official Census, 1790 - 1990”) ,罗伯特·凡密黑提主编 :《1998年世界年鉴》(Robert Fam ighetti, ed. , The W orld A lm a2 nac and B ook of Facts 1998 ) ,新泽西 1997年版 ,第 381页。 世  界  历  史 2010年第 1期 加、北达科他、南达科他、俄克拉荷马 ,有美国“粮仓 ”之称 ,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位置。在美国 参加二战之前 ,西部的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 ,只有食品加工业比较发达。 西部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和人力资源的缺乏 ,影响了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 战前 ,美国的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分布主要在东部 ,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电子电器、石油加 工、化学、纺织、印刷等主要工业部门 ,分布在波士顿、纽约、费城、匹兹堡、底特律、辛辛那提、亚特兰 大、伯明翰、芝加哥等东部主要城市。西部只有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休斯敦等少数几个城市 ,在 一战以后 ,开始发展飞机制造业、汽车工业和造船工业。因此 ,从总体上来说 ,在美国参加二战之前 , 西部各州依然是美国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地 ,因此西部“单纯的农业无论多么富裕 ,资源多么丰富 ,都 不能确立或维持一个国家重要地区的繁荣 ”①。 西部被动的经济地位 ,更主要地表现在西部对东部资本的依赖。美国历史学家在论述东、西部 经济关系时 ,形象地把西部比喻为东部的“殖民地 ”② ,主要是根据世界殖民体系中宗主国与殖民地 关系的理论得出的结论。因为美国历史的发展是从东到西 ,美国经济的开发是从东到西 ,美国工业 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流向也是从东到西。西部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人口稀少 ,缺乏工业资本和金 融资本。因此 ,在西部开发中 ,是东部“劫掠 ”了西部的资源 ,控制了西部的发展 ,造成了东部是西部 “殖民地 ”的东、西部经济关系。比如 :西部的矿业公司召开董事会是在纽约或者芝加哥 ,而不是在丹 佛 (科罗拉多州 )、比尤特 (蒙大拿州 )、博伊西 (爱达荷州 )。大平原和大盆地的大农场和牧场都由波 士顿人、纽约人或者英法投资者拥有。所以 ,美国一位卡通画家画了一幅漫画 :一头巨大的母牛 ,在 大平原吃草 ,但在纽约挤奶 ,这幅漫画是二战前美国东、西部关系形象生动的写照③。 因此 ,战前西部经济的落后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西部以农业为主 ,工业主要基于加工业 ,对 取自于本地区的农产品、森林与矿藏等原材料进行加工 ;第二 ,西部工业一般依赖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 劳工 ;第三 ,西部原材料加工业、制造业基本依赖东部资本和技术 ,资本投资和工业发展严重滞后。西部 经济的相对落后与西部开发中的经济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不无关系。二战前 ,美国政府很少干预自由 市场经济 ,与其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西方国家相比 ,美国更多地承袭了古典的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的历史传统。因此经济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始终贯穿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之中。可以说 ,二战以前的西 部开发 ,基本上是一种自发性的拓荒运动和中小私人企业拓展运动。开发者凭一把铁锹、一辆推车、 一匹马或一头牛 ,就踏上了西进的道路 ,他们开垦荒地、建立牧场、开采矿藏 ,在产业结构、生产规模、 地域范围等方面 ,既得不到政府的指导 ,也没有政府资金的资助。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家 ,他们 的私人资本有限 ,只能发展初级的原材料加工工业 ,他们不愿意或者根本无力承担在落后地区大规 模发展新兴工业的风险 ,这是导致西部在美国参加二战之前经济依然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二战期间西部经济的飞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 ,尤其是珍珠港被日本偷袭以后 ,美国为了应对战争和赢得战争 ,立即采取 27 ① ② ③ 托马斯·D. 克拉克主编 :《重建以来的南部》( Thomas D. Clark, ed. , The South since Reconstruction) ,纽约 1973年版 ,第 35页。 例如 :美国著名的西部史学家杰拉尔德·纳什认为 :“1898到 1941年 ,东西部之间的关系就像宗主国与殖民地一样 ”。参见 杰拉尔德·纳什 :《20世纪美国西部———城市绿洲简史》,第 6页。 欧文·昂格尔 :《美国历史问题》( Irwin Unger, The Q uestions of O ur Past) ,新泽西 1986年版 ,第 462页。 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 了全国战争紧急动员 ,联邦政府及时干预了战时经济 ,调拨了大量战争防务资金投放西部 ,在西部大 力发展军事工业。西部经济受战争刺激快速发展 ,军事工业的崛起打破了西部传统的产业结构 ,形成 了以军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从而摆脱了西部经济对东部的依赖 ,西部不仅 结束了东部“殖民地”的经济地位 ,而且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的先导 ,实现了西部经济地位的根本性转变。 战争期间西部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西部军事工业迅速崛起。二战 爆发后 ,美国以战争为契机 ,在西部建起了许多军事基地和军工厂 ,大规模发展军事工业。战时西部 的军事工业不仅包括许多新兴工业 ,如 :镁、铝加工业、核能源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子工业、合成橡胶 工业等 ,还包括许多传统工业 ,例如 :钢铁工业、造船业、食品工业、服装工业、照明工业等。军事基地 包括核试验基地、山地空军基地、国防供应基地、海军供应基地、奥格登兵工厂等。战时的军事工业 , 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西部的产业结构 ,西部经济不再以农业和初级产品加工工业为主 ,军事工业 和科技工业成为西部经济的重心。例如 :“国防工业公司在西部建立了 344家工厂 ,其中在犹他州和 加利福尼亚州有堪称密西西比以西最大最完备的大型钢厂 ;在洛杉矶有世界上最大的镁工业基地 ; 在太平洋海岸有大型飞机制造厂 ,总价值达 18多亿美元 ”①。“洛杉矶飞机制造厂的订单到 1945年 6月 ,超过了 709万美元 ,圣迭戈 ( San D iego)超过了 213万美元 ”②。“美国在战时共收到 500亿美元 的军事订单 ,除英国占大部分外 ,其他还有来自直接和非直接卷入战争的 38个国家 ”③。大量的军事 订单极大地刺激了西部军事工业的发展 ,“从 1941年到 1945年 ,太平洋西北部的军事工业制造业就 增加了 265% ”④,西部不仅成了“世界的兵工厂 ”,而且迅速发展成为大型工业基地。美国的国民生 产总值也因此创下了历史的新高 ,“1945年达到了 2110亿美元 ,比在繁荣的 20年代 ,国民生产总值 最高的 1929年还高出 70% ”⑤。显然 ,战时军事工业的增长是国民生产总值提高的重要因素。军事 工业的迅速崛起改变了西部的产业结构 ,实现了西部经济产业结构的提升 ,西部经济已摆脱原来落 后地区的经济面貌 ,开始步入新的经济增长阶段。 第二 ,西部科研中心高效运作。二战期间 ,由于军事工业和新兴工业需要高科技的支撑 ,大批与 军事有关的尖端科技实验室在西部落成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的欧内斯特 ·劳 伦斯 ( Ernest O. Lawrence)实验室和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 (Los A lamos)实验室。在这些实验室 里聚集了来自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许多科学精英 ,他们有美国著名化学家雷蒙德 ·T. 伯奇 (Ray2 mond Thayer B irge)、著名物理学家路易斯 ·W. 阿尔瓦雷斯 (Luis W. A lvarez)和埃德温 ·麦克米伦 ( Edwin McM illan)、著名物理化学家菲利浦 ·H. 埃布尔森 ( Philip H. Abelson)、著名原子物理学家、原 子弹研制项目主持人罗伯特 ·奥本海默 ( J. Robert Oppenheimer) ;意大利物理学家恩利科 ·费尔米 ( Enrico Ferm i)和埃米利奥 ·萨格雷 ( Em ilio Sagre)等。这些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在二战期间集中研 发了大量尖端科学技术 ,这些尖端技术不仅在战时运用于军事工业生产 ,而且在战后迅速转为国防 和民用工业 ,从而对战争、对美国、对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许多科学家因此先后获得诺贝尔奖。 37 ① ② ③ ④ ⑤ 克莱德·米尔纳 :《美国西部历史中的主要问题》(Clyde A. M ilner II,M ajor Problem s in the H istory of the Am erican W est) ,犹他 州立大学出版社 1989版 ,第 565页。 克莱德·米尔纳 :《美国西部历史中的主要问题》,第 569页。 彼得·费伦 :《战争、繁荣和萧条 :美国经济 1917—1945》( Peter Fearon,W ar, Prosperity & D epression: The U. S. Econom y 1917 - 1945 ) ,堪萨斯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第 263页。 克莱德·米尔纳 :《美国西部历史中的主要问题》,第 572页。 欧文·昂格尔 :《美国历史问题》,第 695页。 世  界  历  史 2010年第 1期 西部现代科研人才的聚集和科研机构网络的形成确立了西部科研中心的地位 ,西部科研中心的 大量技术创新又被引入西部经济主导部门 ———军事工业 ,推动了美国的产业升级 ,促进了美国产业 结构高技术化的趋势 ,从而使西部成为美国经济发展新方向的代表。西部史学家纳什认为 :“战争所 创造的科学导向的工业预示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①美国城市史专家卡尔 ·艾博特 (Carl Abbott)也 认为 :美国科技创新被大规模推向市场 ,西部城市在科技工业中居领先地位均由二战使然②。战后 , 西部高技术产业在美国领先的地位已经相当明显 ,高技术领域领先的十大城市中 ,西部城市占了 7 个③。显然 ,二战以来西部经济的先导地位已经显现。 第三 ,西部工业就业岗位大幅攀升。西部经济的发展率领美国经济真正走出了大萧条的困境。20 世纪 30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失业率在 1933年达到了 24. 9%的高度 ,即使在罗斯福“新政”以 后 ,在二战爆发前的 1938年 ,失业率依然高达 19. 0%④。但是随着大战的爆发 ,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 西部工业造就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从 1940年到二战结束 ,美国有 800万人口迁移到了西部 ,其中一 半人到达了太平洋沿岸。例如 :加利福尼亚的飞机制造厂雇用了 24. 3万人 ;旧金山和洛杉矶的造船 厂雇用了 28万人 ;亨利 ·凯撒 ( Henry Kaiser)的造船厂雇用了 25万人 ;内华达的镁业工厂雇用了 114万人 ;丹佛的兵工厂雇用了 314万人 ;得克萨斯州的工厂雇用了 50万人⑤。因大萧条而失业的大 批人群迅速涌入西部 ,西部人口急速膨胀。“1940年到 1943年间 ,人口增长比例最高的 9个州有 6 个在西部。加利福尼亚州人口增长了 72% ,太平洋沿岸各州平均增长 39%。”⑥到 1944年 ,美国的失 业率已下降到了 1. 2% ,这个数据比 1926年 (美国繁荣时期失业率最低的年份 )的 1. 9%还低了 017%⑦。在西部经济的带动下 ,失业率大幅度降低 ,美国真正走出了萧条的困境 ,经济开始全面复苏。 第四 ,西部银行业快速成熟。战时西部军事工业的发展不仅刺激了科技经济发展 ,而且对其他经 济部门增长有广泛的直接的拉动作用 ,直接刺激了服务经济的发展。战前 ,美国西部的银行大多受华 尔街的束缚 ,没有一个有影响的大银行 ,在资金来源方面西部银行还要依赖东部金融机构。战时 ,随着 西部各州经济的显著增长 ,银行业进入了成熟发展期。阿马德奥 ·彼得 ·詹尼尼 (Amadeo Peter Gian2 ninni)的美洲银行 ,是西部银行业的代表。在二战期间 ,他把 20世纪初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的意大利 银行发展成美洲银行 ,在西部军事工业扩张中 ,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的飞机制造业扩张中 ,银行得到了快 速发展。例如“美洲银行的资本在 1941年是 20亿美元 ,在随后的四年竟然翻了一倍达 40亿美元”⑧ , “到 1945年它已经超过了纽约的大通国家银行 (Chase National Bank)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行”⑨。 47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杰拉尔德·纳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西部 :重塑经济》,第 8页。 卡尔·艾博特 :《大都市边疆———当代美国西部城市》,商务印书馆 1998年版 ,第 39—40页。 曼纽尔·卡斯特里斯 :《美国的高科技、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Manuel Castells,“H igh Technology, Econom ic Restructu2 ring, and the U rban - Regional Pro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高科技、空间技术与社会》(H igh Technology, Space, and Society) 1985年第 13期。 美国劳工部统计资料署 :《1915—1996年就业和失业人数统计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U. S. Dep t. of Labor,“Emp loyment and Unemp loyment in the U. S. , 1915 - 1996”) ,罗伯特·凡密黑提主编 :《1998年世界年鉴》,第 143页。 理查德·怀特 :《美国西部史》(R ichard W hite, A H istory of the Am erican W est) ,俄克拉何马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498—505 页。 理查德·怀特 :《美国西部史》,第 498—504页。 美国劳工部统计资料署 :《1915—1996年就业和失业人数统计》,罗伯特·凡密黑提主编 :《1998年世界年鉴》,第 143页。 杰拉尔德·纳什 :《20世纪美国西部———城市绿洲简史》,第 205页。 克莱德·米尔纳、卡罗尔·奥考诺、马萨·桑威斯 :《牛津美国西部史》(Clyde A. M ilner II, Carol A. OpiConnor,Martha A. Sand2 weiss, the O xford H istory of the Am erican W est)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第 451页。 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 西部银行业的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西部银行家詹尼尼的美洲银行和加州商 业银行、西北太平洋银行等其他西部银行一起 ,构建了西部银行帝国 ,扩大了银行的融资和其他资本 运作的功能 ,为西部的工业 ,特别是加州的飞机制造业和造船业的快速扩张 ,提供了服务。比如 ,美 洲银行作为一个私人资本银行 ,单对加州造船业一个行业的贷款就达 2900万美元。这个数量虽然 与联邦政府注入加州造船业的 4. 9亿美元相比 ,只占 7%强 ,却也标志着西部金融系统已经独立产生 金融功能 ,直接为西部经济建设服务了。在詹尼尼的带动下 ,西部形成了一批像美洲银行、西北太平 洋银行、加州商业银行等有影响的大银行 ,它们不仅摆脱了对东部金融机构的依赖 ,而且还取代了原 先由东部银行控制西部经济的地位 ,使西部银行融入了全国主流金融系统。正如詹尼尼所言 :“西部 银行依赖东部已成为历史 ”,“西部银行不仅在西部、而且在美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有了一席之地。”① 显而易见 ,到 1945年 ,经历战争的西部 ,已拥有发达的制造业体系、繁忙的服务业经济及新兴的 航空、电子工业 ,西部新工业经济正在崛起。四年时间 ,落后的西部地区已经转变为国家经济的 先导。 三、战时西部经济地位转变的原因 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现了美国西部经济的“起飞 ”。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 ·惠 特曼 ·罗斯托 (W altW. Rostow)认为 ,在经济成长的历程中 ,“起飞 ”是最关键的阶段 ,它需要突破经 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其主要条件有三 :一是有较高的产业积累比例 ;二是有推动“起飞 ”的主导部门 ; 三是有上的改革。其中主导部门必须能引入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 ;其增长率必须高于整个经济 增长率 ;它对其他部门的增长有广泛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发作用②。战时西部经济突破了传统加工工 业发展缓慢的状态 ,其军事工业的积累远远高于其他经济部门的积累而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导部 门。美国政府一改战前自由放任制度 ,政府大力干预西部军事工业的发展 ,高科技的军事工业刺激 了西部经济的高速增长 ,直接带动了其他部门的快速发展。正是这种“起飞 ”,使西部经济的地位发 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由东部的“殖民地 ”转变成了全国的经济先导。显然 ,战时西部的变化反映了美 国经济发展的状态和成就 ,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大战的爆发是西部经济崛起的契机。战争爆发后 ,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在国际危机时刻通 常采取的步骤 ,迅速加强国防立法 ,要求国会批准增加国防预算 ,动员军队处于紧急状态 ,动员扩大 战时经济生产。美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事实上的领袖 ,不仅要维持和发展自己庞大的军事实力 ,而 且还要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盟国。美国政府清醒地意识到 ,如果美国现在竭尽全力支持那些反击侵 略的国家 ,那么美国参战的可能性将大为减少。因此 ,在 1939年 11月 4日 ,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 要求 ,通过一项联合决议 ,废除了 1937年《中立法 》中关于武器禁运的条款 ,新的《中立法 》允许交战 国在美国购买武器。1941年国会又通过了《租借法 》,该法案给予美国总统特权 ,向那些对美国防务 有利的国家销售、输送、出租、借贷军用武器和物资。美国就以“租借 ”记账的形式向欧洲反法西斯盟 57 ① ② 杰拉尔德·纳什 :《20世纪美国西部———城市绿洲简史》,第 206页。 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 :《经济增长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世  界  历  史 2010年第 1期 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军用物质。战争的紧急状态 ,军事物资的大量需求 ,如果仅仅依靠原来主要集中 在东部的工业制造业部门 ,其生产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必须开辟新的军事工业基地。为了统筹 规划和重新布局 ,美国先后成立了生产管理局、战时生产局、经济稳定局、战时动员委员会等机构 ,专 门负责国防生产、分配军事物资、控制物价和工资、管理战时经济。正是战争这一特殊历史事件的发 生 ,政府担任了战时紧急动员的重任 ,直接投资干预在西部发展军事工业。如果在和平时期 ,政府不 可能直接干预和投资某一地区的生产领域 ,因为美国历来奉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原则 ,而私 人资本也不愿意或者无力承担在落后地区大规模发展新兴工业的风险。因此 ,战争这一国家面临的 紧急事态 ,成为美国政府投资西部地区和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契机。 其次 ,政府资金超常规的倾注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西部经济发展长期相对落后的问题 ,除 人口稀少外主要是资金问题。战时经济的布局已经把西部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政府提供的大量资金 如瀑布倾泻般流入西部 ,解决了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从 1940年到 1945年 ,“政府的战时防务 投资 90%流入了西部 ”①,政府通过军需采购、军事设施网络、科学研究设施、军事及文职人员的 薪金等渠道 ,向西部太平洋沿岸投资了 400亿美元 ,向西南部、西部山区和远西部投入了共 700亿美 元②。如果按常规 ,国家资金投入的份额往往应该和地区的工业能力或基础相吻合 ,但是战时经济这 一特殊需求 ,打破了常规。整个西部 ,包括西部 17州中最落后的内陆 3州 ———俄克拉荷马、堪萨斯、 内布拉斯加在内 ,从 1940到 1945年间 ,得到的战斗装备合同额占全国的 20. 5% ,联邦资助的战时工 业设程占全国的 40. 4% ,都远远高于其现有工业能力所应得的比例③。短短的四年 ,美国在西 部建起了全国 58%的铝工业、90%的镁工业、71%的飞机制造业、52%的造船工业④。西部的创业者 和就业者纷至沓来 ,美国史学家理查德 ·怀特惊呼 :“战争使这个国家向西倾斜了 !”⑤ 西部发展资金的投入 ,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家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高效快速成为战时经济的特点。 造船工业在战时发展迅速。由于德国海军在大西洋击沉了 1200万吨位的舰船 ,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建造 提供给同盟国的 ,美国需要快速建造更多的舰船补给军需。造船业巨头亨利·凯撒 (Henry Kaiser)自从 得到政府的大笔资金和获得大量军事舰船的订购合同后 ,利用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工业技术 ,以高工 资和住房、医疗保险等额外福利吸引工人 ,把原先造一艘军舰所需的 300天时间缩短到了 17天 ,甚至创 造了 8天时间完成“自由号”万吨巨轮的奇迹。连总统罗斯福都亲自去俄勒冈州波特兰船坞码头观摩 新舰艇下水。亨利·凯撒成为“奇人”,他的大名也成了高效快速的代名词。“西部工业正以这个地区 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膨胀”⑥ ,到 1945年 ,美国在短短的四年中 ,就生产了 30万架飞机 , 5425艘商 船 , 7. 2万艘海军舰艇 , 8. 7万辆坦克 , 2500万辆军用卡车 , 37. 2万门战炮 , 440亿枪支等军需物质⑦。 大规模展开的战时经济生产 ,实现了总统罗斯福把美国变成“民主制度兵工厂 ”的愿望。 再次 ,西部广袤的土地是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西部地广人稀的自然条件 ,缺 67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理查德·怀特 :《美国西部史》,第 497页。 《美国人口普查参考资料》(U. S. Census, Country D ata B ook) ,华盛顿特区 1947年版 ,第 7页。 卡尔·艾博特 :《大都市边疆———当代美国西部城市》,第 21页。 理查德·怀特 :《美国西部史》,第 497页。 理查德·怀特 :《美国西部史》,第 496页。 罗伯特·阿塞恩 :《20世纪美国神话中的西部》(Robert G. A thearn, TheM yth icW est in Twentieth Century Am erica) ,堪萨斯 1986 年版 ,第 117页。 欧文·昂格尔 :《美国历史问题》,第 695页。 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 少成熟工业发展的现实条件 ,一直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弱点。但恰恰是这一弱点变成了兴建新工 业、开辟科研实验场所、发展军事工业、建立军事生产基地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如果在东部发展军事 工业 ,必然会影响到原有的工业设施和基础设施 ;如果对原来的设施加以改造 ,必然加大额外的开 支 ,甚至承受破坏性的损失。西部没有大量的工厂群 ,广袤的土地可以为军事基地、造船厂和机场活 动余地创造广阔的空间 ,也可以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顺利试制提供有利的条件。美国政府充分挖 掘了西部这种战时经济的价值 ,不是考虑西部已有的工业能力或基础 ,而是更多地考虑了地理位置 和西部本身具有的电力和水利资源优势 ,把防务开支大份额地分配给西部各州 ,直接投资兴建新的 军事工业 ,推动了西部经济的繁荣。例如 ,新墨西哥州的洛阿拉莫斯 ,原来是个十分荒凉的小镇 ,罗 斯福选择它作为史无前例的“曼哈顿工程 ”(原子弹试制工程 )基地。因为研制原子弹 ,大量科技人 员和相关人员到达这个小镇 ,给小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随着原子弹试制成功 ,小镇逐步繁荣起来。 正是战时经济使西部原有的劣势转变成了优势 ,为西部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当然 ,关注西部经济地位的变化也不可忽视西部内在的因素。洛特钦虽然否认战时西部经济地 位的变化 ,否认西部经济的先导地位 ,但他通过考察加州城市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指出战前加州已 经具备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战时加州的经济扩展是建立在加州以往经济成就的基础之上的①。 这种观点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西部经济发展历史的连续性和不可分割性。因此 ,美国西部经济地位 转变的主要原因 ,除了战争推动外 ,还有西部自身的基础和自身的努力作用。例如 ,西部的造船工业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成为美国造船业的龙头 ,西部造船工业的腾飞 ,离不开西部著名造船业巨 头亨利 ·凯撒奠定的基础 ;西部银行业的成熟 ,离不开西部银行家詹尼尼自 20世纪初以来的拼搏。 美国政府正是利用了战争这一强大的外力 ,促动了西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力综合作用 ,加速 完成了西部经济地位的最终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破坏很大 ,但是美国利用战时经济的特殊运行方式 ,激发了 前所未有的战时经济能量 ,使各种生产要素在东西部之间大规模流动 ,尤其是资本流动伴随着大量 人口的流入 ,实现了资源配置向西部倾斜的最优化 ,“大大缩短了西部发展所需要的年限 ”②。战争 不仅帮助美国渡过了危机 ,还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西部。美国应对战争 ,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值得人 们探讨。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的巨大变化 ,反映了“战争胜利 ———经济增长 ”互为促进的关系 ,这是战 争对美国经济的积极影响。但美国的政治家、军火商利用战争刺激经济的偏好也得到加强 ,在随后 的国际局势中 ,他们经常利用世界强国的地位 ,到处插手 ,期望通过局部战争来达到刺激国内经济的 目的。这是二战对美国经济甚至政治产生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本文作者高芳英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教授。苏州  215123 ] (责任编辑 :高国荣 ) 77 ① ② 罗杰·洛特钦 :《城堡化的加州 (1910—1961) ,从战事州到福利州》,第 297页。 罗伯特·海、约翰·法拉切 :《美国西部史 :一种新的研究》(Robert V. H ine and John M1Faracher, The Am erican W est: A N ew In2 terpretive H istory)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第 515页。 structur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p rivate foundations and scholars is comp lex. On one hand, it met the statepis need for experts and knowledge in A rea Studies and also p rovided 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researchers to affect U. S. policy towards the non2W estern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it made A rea Studies a distinguished school, aswell as a henchman of politics to a large extent. In term s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e of U. S. A rea Studies and national security concerns, politics leave little room for academ ic independence, yet not every scholar wishes to remain distant from politics. Thus it can be said that academ ia can rarely be comp letely separated from politics. X ie Guorong, The Am erican B lack Pow er M ovem en t and Its Im pact in the la te 1960s The Student Nonviolent Coordinating Comm ittee ( SNCC) had advocated“B lack Power”since it recognized that the B lack p roblem stemmed from the existing American political power system in the late 1960 s. “B lack Power”laid emphasis on the need of the blacks to control their own community and on the redistribution of political and econom ic power. It was widely regarded as “ reverse discrim ination”and of being guilty of inciting urban riots due to both the slander of the authorities and the criticism of civil rights leaders who had been institutionaliz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rgues that “B lack Power”stressed African American rights, subverted the p rejudiced exposition of black culture given by white society, reshaped the image of the black, emphasized black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values, recognized its importance within American society and helped achieve equality with the white culture. The“B lack Power”movement p 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merican social transformation from racism to multiculturalism. Han Y ongli & Zhang Sh iwe i, A S tudy on the F oreign D ispa tch of U. S. W a r R esou rces in W orld W a r II The United States dispatched war resources in large amounts to the main anti2Fascist fields in Europe, A sia and Africa during World W ar II. This dispatch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threats to the fundamental national interests of the U. S. , and it was also bound by Americapis wartime “Europe First”strategy. A s a result, there were some disparities in American strategy of dispatch towards different areas and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war. The dispatch of m ilitary resources was an essential link between the anti2Fascist nations, p romoting cooperation among them and, combined the A llied W ar Effort, advancing the p rogress to victory. Through its dispatch of resources, the U. S. not only obtained the greatest strategic interests in the war, but also became the dom inant power in the postwar political and econom ic system of the cap italist world. Gao Fangy ing, The Econom ic Transition of the Am erican W est du ring W orld W a r II Compared with the East of the country, the econom ic development of the American W est was relatively slow and“colonial”p rior to World W ar II. The Second World W ar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ts economy. The Federal governmentpis mobilization activities p romoted the W ar Economy to sp read out to the W est. During the four year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as at war, great transformation took p lace in the W estern economy, driven by the high2tech and m ilitary industries. By the end of the war, the econom ic situation of the American W est had transitioned from an erstwhile“colony”of the East of the country to an econom ic pace2setter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is transition arose due to both the external factor of the W ar and the internal factor of the econom ic foundations already laid in the W est. Today, though another world war seem s impossible, local wars and natural disasters are sadly inevitable. W e must therefore exp 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r and the economy in search of new lessons for the future. Yan Zhaox iang, The Sou rces of B ritish A theism B ritish atheism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history of B ritish political thought, and has developed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t can be traced back at least to the late Tudor Age, when Sir W alter Rayleigh, one of Queen Elizabeth Ipis favourite courtiers, was a key figure in the so2called “school of atheism ”. After Francis Bacon, Hobbes p rovides the model for the repudiation of the Christian God in the 17 th century. Before and after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B ritish atheism can be divided into roughly two types: John Locke, David Hume and Jeremy Bentham belong to the first group, which queried the existence of God and Christian doctrine imp licitly, while John Toland, W illiam Godwin and Percy Shelley constitute a second group, which fearlessly attacked religious trickery and hypocrisy. Among these, Robert Owenpis criticism of religion was most incisive. In the m id219 th century, science and culture made rap id p rogress, contributing to the general accep tance of the p rincip le of freedom of belief, and the unific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came to be gradually underm ined. Han Q i & Hu Hu ifang, C h ilepis N itra te Industry and Ea rly M odern iza tion After the Pacific W ar, the Chilean nitrate industry developed rap idly and p rovided a dr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epis early modernization. A t the same time, the Chilean government took the initiative in formulating wise policies for the exp loitation of nitrate and the imposition of p rotective custom s duties. Therefore, the Chilean nitrate industry and the policies of the Chilean Government both made a clear contribution to the rap id development of early modernization in Chile. W u X iangp ing, J apanpis Germ any Policy and Its Im pact ( 193621941) In the 1930 s, in order to dom inate China and to expand in the Pacific area, Japan concluded the Anti2Com intern Pact with Germany and the two entered into a M ilitary alliance. A t the same time, Japan also tried to seek a“Four Nation M ilitary A lliance”of Japan,
/
本文档为【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