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刘备的野心和诸葛亮的浪漫_读_隆中对_

2011-04-03 4页 pdf 1M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刘备的野心和诸葛亮的浪漫_读_隆中对_ YUW EN JIANSHE 20 课文新解 ·课文新解· ·孙绍振解读经典· 刘备的野心和诸葛亮的浪漫 ——读《隆中对》 首先说明几个问题: 1.《隆中对》的出处:我所主编的课本, 是从司马光《资治通鉴》上节录的,《隆中 对》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根据是《三国志 · 蜀 书·诸葛亮传》。我们之所以没有选《三国志》 的原文,是因为在司马光的文本中,有比较重 要的补充,而且比《三国志》更为简洁、精练, 而简洁和精练是我国史学语言的传统。另外, 选择这个“第二手”版本,便于和《三国志》 的版本进行对照,便于发现差异,提出...
刘备的野心和诸葛亮的浪漫_读_隆中对_
YUW EN JIANSHE 20 课文新解 ·课文新解· ·孙绍振解读经典· 刘备的野心和诸葛亮的浪漫 ——读《隆中对》 首先说明几个问: 1.《隆中对》的出处:我所主编的课本, 是从司马光《资治通鉴》上节录的,《隆中 对》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根据是《三国志 · 蜀 书·诸葛亮传》。我们之所以没有选《三国志》 的原文,是因为在司马光的文本中,有比较重 要的补充,而且比《三国志》更为简洁、精练, 而简洁和精练是我国史学语言的传统。另外, 选择这个“第二手”版本,便于和《三国志》 的版本进行对照,便于发现差异,提出问题, 深入分析。 2.题目“隆中对”,并不是《三国志》和《资 治通鉴》中原有的,而是后人加上去的。隆中 是湖北襄阳的一个地方。还有一种提法叫“草 庐对”,但不大流行。从修辞的角度来说,“草 庐对”有一点形象的感性,照理应该更受欢迎,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可能隆中是个小地方, 而所论却是天下大事,小大的对比更显得诸葛 亮胸襟之开阔。 3. 由于《资治通鉴》的这个部分,大都 来自《三国志》,因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作 者应该是陈寿(233 年~ 297 年),此人籍贯 是四川南充,地道的蜀国人。《隆中对》的事 情发生在建安十二年(207 年),过了二十六 年陈寿才出世。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 27 虚岁,他们的对话,有什么根据吗?《三国 志》的许多记载,都有一些书面的根据,后来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还把陈寿所 舍弃掉的和一些可能没有见到的,插入书 中。隆中对却没有什么直接的史料。陈寿所根 据的,可靠的那一部分,就是诸葛亮自己在 《出师》中所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 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这里,并没有他们于草庐之中三次谈话的具体 内容。陈寿本是蜀汉的官员,曾任卫将军主 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 职,耳濡目染,有比较丰富的风闻,听到过当 时的一些故实和传闻,也可能还阅读过蜀汉的 官方文献,这些文献在蜀亡以后,也许都消失 了。入晋以后,陈寿又当过著作郎、治书侍御 史,有意识地保存了这些材料,成了独家之秘。 陈寿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正当壮年, 想来记忆还比较可靠。 4. 刘备为什么要这么谦卑地请教诸葛 亮?因为,他有政治上称霸一方、一统天下 的野心,但是,他的军事实践,常常是一败 涂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连个根据地都 没有,常常处于寄人篱下的狼狈境地,动不 动被驱赶。刘备本来依附袁绍,官渡大战以 后,袁绍失败了,他逃到荆州,投奔刘表。 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练兵, 2009.10 YUW EN JIANSHE 21 课文新解 他随时随地都可能再次成为丧家之犬。但是, 刘备的野心并未稍改。他意识到要改变这种被 动局面,必须有特殊的谋略、特殊的人才。 现在来分析全文。 第一段,介绍诸葛亮的大志。没有这第 一段,当然也能成文。直接写“刘备在荆州”, 有开门见山的好处。但是,为什么我们在节选 的时候,要把这一段留下来呢?因为,诸葛亮 在这以前,一点政治军事上的事迹都没有,怎 么可能一鸣惊人,一下子为刘备提出这样一种 战略,改变了刘备的命运,决定了三国鼎立的 历史格局呢?这不是“冷锅子里爆出来个热栗 子”吗?有了这第一段,就为读者提供了诸葛 亮生活、精神、理想的背景。他本来是胸怀 大志,自比名相管仲、名将乐毅的。一个才 二十六七岁的书生,一般是不敢有这样的理想 的。就是有这样的理想,人家也不敢相信。大 诗人李白年青的时候,也曾设想自己“奋其智 能,愿为辅弼”,只要把才华施展出来,就能 当宰相,这不但当时没有人相信,就是后来到 了长安,进入最高权力中心,也还是没有人相 信。诸葛亮这样的理想,当然是“时人莫之许 也”,没有人相信。但是,这里强调的“时人” 这个字眼,值得推敲。“时人”的含义很丰富: 一个是当时的人们,一个是一般的人。时,是 不是有“时俗”的联想义?韩愈《师说》:“李 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学于余。”这里的“时”,就多多少 少包含着“时俗”的意思。时俗之人不信,但 有人相信,一个是徐庶,一个是崔州平。这两 人是与“时人”相对的,不是一般的人,而是 有一定名声的人。诸葛亮是大人才,但是一般 的人没有意识到,只有几个有特殊修养的精英 人物才明白。这一段,大抵都是《三国志》的 原文,但有些不同,《三国志》的原文中,有 几句被司马光删节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先解释一下这个“身长八尺”。如果以 为这个尺和今天的一样,那诸葛亮就是身高 二米七左右,比姚明还高了。而实际上当时 的尺,大约等于今天的七寸。尽管如此,也 还有一米八四左右。这样的身材,有点不凡。 《梁父吟》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呢?《梁父吟》 又称《梁甫吟》。梁甫,是泰山下小山名。诗 曰: 步出齐(一作东)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一作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一作冢)?田疆古冶子(一 作氏)。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这里有个典故,据《晏子春秋》,齐景公时期, 有三个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他们 英勇善战,为景公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他 们一个个都相当狂妄,成为齐国安全的隐患。 齐相晏子就设计了一个陷阱:给他们两个桃 子,让他们按功分桃。结果是“三士”争食“二 桃”,死于论功。这里包含着什么意思呢?大 致可以说,不管武将多么飞扬跋扈,不可一 世,但是“一朝被谗”,就死于非命。和这些 号称“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的人物相比, 国相晏婴是个著名的矮子,但为什么能轻而 易举地胜利了呢?因为有“谋”。这种“谋”, 不是一般的谋略,并不一定是光明正大的, 是和“谗言”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意味很 复杂。一方面是胸怀大志,又对最高权力的 阴险有着高度警惕,另一方面又对设计出这 种谋略的国相(类似管仲、乐毅)有某种神往。 诸葛亮的政治心态是复杂的,对政治权力斗 争的黑暗和自己的才能,持矛盾态度。读懂 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刘 备三顾才出山。一顾不行吗?不行。两顾不 行吗?不行,下不了决心。宁愿“苟全性命 于乱世”,搞到政治谋略里去,立下多大的功 劳,也可能要掉脑袋。 虽然如此,但施展才能的理想还是诸葛亮 的主导方面。诚如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 YUW EN JIANSHE 22 课文新解 时说的:“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 既已定于其始矣。”他一开始就有出仕之心了, 后来他的政治和军事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既 然这样,司马光为什么最后还是删去了有关《梁 父吟》的这一句呢? 这是由《资治通鉴》这部书的性质决定的。 这是一本给皇帝阅读的书。资治,就是为了给 皇帝统治臣民提供参考谋略,对于最高统治权 力,不能有太严峻的怀疑和警惕。此外,如果 诸葛亮把统治权力看得太清楚,出山的可能性 就比较小了。三顾茅庐,究竟为什么第一顾、 第二顾没有成功?那是高层机密。为什么三顾 就出山了?没有多少史料。还不如把他同意出 山的难度降低。 这是第一段,只是介绍诸葛亮,还没有写 到刘备。 第二段,进入主题,写到刘备与诸葛亮的 关系了。很特别的是,诸葛亮一直没有出场。 第一句:“刘备在荆州。”这句话写得很简洁。 刘备在荆州干什么?“访士于襄阳司马徽”。“访 士”的“访”是拜访、造访的意思。这是字典 的意思。然而光是这样理解,是比较片面的。 从上下文来看,不是一般的访问,而是访求, 是广泛地、主动地咨询。这句话是《三国志》 里没有的。《三国志》的原文是这样的: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 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 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值得注意的是,本来有人推荐,诸葛亮完全可 以出场了,但是,在《资治通鉴》中,又加上 了一个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情节,即课 文第二段的前半部分。司马光的行文比《三国 志》略高一筹的地方,就在这里。但司马光是 宋朝人,他怎么会比晋朝人陈寿有更多的史料 呢?这个材料,是裴松之后来写到《三国志》 注文里的,原文是: 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 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 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 庞士元也。” 这段文字,裴松之引自《襄阳记》,可能是陈寿 没有看到,看到而没有采取的可能性比较小。 《三国志》写徐庶一个人推荐了一下,刘备就三 顾茅庐了。一个人推荐,一去就是三次,多少 有点神秘。《资治通鉴》中有了这条,就更显得 诸葛亮声名远播,两个人都说他不是一般的人 才,而是一条“伏龙”。反过来看,《三国志》 里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在什么地方?在“新 野”。新野在今天的河南省。为什么惜墨如金的 史家,要特别点出新野呢?这是说诸葛亮之闻 名不止在一处,不光在襄阳,还在新野。刘备 说,那你就和他一起来吧。但是徐庶说,此人 “不可屈致”。刘备差一点犯错误的原因之一, 是他还没有意识到诸葛亮的重要性;原因之二, 可能是路途也有点遥远。他人在新野,而诸葛 亮此时在隆中。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骑马也 得走大半天吧?跑那么远见一个书生,这就难 怪关张二人不悦了。当然,也有人说,诸葛亮 在《出师表》中说“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 应该就是湖北襄阳隆中所属。可是近来河南南 阳有关方面,力争南阳不在湖北,而在河南。 这是有关旅游资源的争夺,且不管它。但不管 是在湖北还是在河南,不在新野,和新野有点 距离,是可以肯定的。忽略了这一点,就可能 不理解为什么刘备对司马徽那么主动拜访,而 对于诸葛亮,就好像有点搭架子。这一点长期 被人忽略,原因是被《三国演义》的《三顾茅 庐》误导了,以为真的像那上面所写的那样, 卧龙冈就在城外,早上赶去,他还没有起身。 不过,由于历史资料的阙如,今天很难想象刘 备是怎么不顾鞍马劳顿,连续三次往返的。但 刘备的求贤若渴,倒是表现得相当真诚了。这 样主动的三顾,规格是很高的,不是一般的人 能够配得上的,也不是一般的权势者所能做得 出的。就是当年,对这一点,有些人士也不太 相信。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注里,引用了 当时的史料《魏略》: 2009.10 YUW EN JIANSHE 23 课文新解 小议“蒋干中计” □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庆民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 四十五回,叙述赤壁之战前夕,蒋干自作聪明, 主动请缨,愿凭三寸不烂之舌,为曹操游说周 瑜;周瑜趁机巧施离间计,借蒋干之手除掉东 吴水军之患,从而为孙权、刘备联军最终在赤 壁之战中战胜曹操奠定基础。然而《三国演义》 所谓周瑜巧施离间计、蒋干中计情节,乃是虚 构出来的,不是史实。那么,历史上有无蒋干 为曹操游说周瑜之事?其真相如何?《三国演 义》何以要构撰蒋干中计情节?理清这些问题, 对我们正确解读《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不 无裨益。 一 历史上有无蒋干为曹操游说周瑜之事?有 的。此事最早见于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 注所引《江表传》:“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 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 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 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 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 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 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 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 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为 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 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 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 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 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 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 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干但笑,终无所言。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 言辞所间。”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 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 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 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 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 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 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 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 耳。” 这就是说,不是刘备亲自去找诸葛亮,而是 诸葛亮主动送上门的,刘备还不大理睬,自 顾用牦牛尾巴编织一种工艺品。这条史料, 《九州春秋》也有,但陈寿没有采用。原因可 能是,诸葛亮自己在前《出师表》中说过:“臣 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是写给刘备的儿 子小皇帝刘禅看的,不可能是胡编。裴松之 也据此认为:“则非亮先诣备,明矣。”《魏略》 中的史料,虽然不可靠,却反映了一种心理, 即认为刘备不可能大老远地主动去拜访一个 才二十六七岁,又没有什么建树的年轻人, 要这样做一定得有理由。这可能也与《资治 通鉴》这本书的性质有关系。人主不是那么 随意的,同时这也是臣下对君王重视人才的 一种期待。 (未完待续)
/
本文档为【刘备的野心和诸葛亮的浪漫_读_隆中对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