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宠物寄生虫病

2011-03-02 5页 doc 50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011

暂无简介

举报
宠物寄生虫病第四章 宠物寄生虫病 一、犬猫肝片吸虫病 我国犬、猫肝吸虫病的病原体主要为中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胆囊及胆管内。本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已有24个省市有本病报道,以南方各省流行最严重。 病原 中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虫体扁平,柔软,半透明,形似葵花籽状,前端稍尖,后端钝圆,体长10~25×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两者相距较远。 生活史 虫卵随粪排出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体内孵出毛蚴,后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由螺体逸出,于水中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形成囊蚴。含囊蚴的鱼或虾被终宿主吞食后,幼虫从总...
宠物寄生虫病
第四章 宠物寄生虫病 一、犬猫肝片吸虫病 我国犬、猫肝吸虫病的病原体主要为中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胆囊及胆管内。本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已有24个省市有本病报道,以南方各省流行最严重。 病原 中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虫体扁平,柔软,半透明,形似葵花籽状,前端稍尖,后端钝圆,体长10~25×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两者相距较远。 生活史 虫卵随粪排出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体内孵出毛蚴,后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由螺体逸出,于水中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形成囊蚴。含囊蚴的鱼或虾被终宿主吞食后,幼虫从总胆管或穿过肠壁经血流到达胆管内,约经1个月发育为成虫。 症状  一般在生食水生植物后2~3个月,可有高热,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持续1~2周,甚至长达8周以上,并有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数月或数年后可出现肝内胆管炎或阻塞性黄疸。生食羊肝者应注意有无咽部水肿、充血、暂时性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耳聋等。 诊断 在本病流行区,有以生鱼虾喂犬、猫的历史;临床上出现消化不良,下痢,消瘦,贫血,黄疸,水肿等症状时,可疑为本病。采用水洗沉淀法或甲醛乙醚沉淀法进行粪便检验,发现虫卵即可确诊。 防治 1.在流行地区,对犬、猫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 (1)吡喹酮,用量为50~75mg/kg体重,一次口服。 (2)六氯对二甲苯,口服量为5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10天。 (3)丙硫咪唑,口服量为3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12天。 2.在疫区禁止以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喂养犬、猫,鱼塘应改用牛粪为肥料。禁止在鱼塘边盖猪圈或厕所.疫区应消灭淡水螺。 二、犬蠕形螨病  犬蠕形螨病又称毛囊虫病或脂螨病。是由犬蠕形螨寄生于皮脂腺或毛囊而引起的一种常见而又顽固的皮肤病。多发于5~10月龄的幼犬。 病原 犬蠕形螨呈半透明乳白色,虫体狭长如蠕虫样,体长为 0.25~0.3×0.04mm,从外形上可区分为前、中、后3个部分。口器位于前部呈蹄铁状,中部有4对很短的足,各足由5节组成;后部细长,面密布横纹。 生活史 犬蠕形螨全部发育过程都在犬体上进行,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若虫有3期。犬蠕形螨多半在发病皮肤毛囊的上部寄生,耳后转入底部,很少寄生于皮脂腺内。除寄生于毛囊内外,还能生活在犬的组织和淋巴结内,并有部分在其中繁殖。 症状 可分为两型: 1.鳞屑型:多发生于眼睑及其周围、口角、额部、鼻部及颈下部,肘部、趾间等处。患部脱毛,并伴以皮肤轻度潮红和发生银白色具有粘性的皮屑,皮肤显得略微粗糙而龟裂,或者带有小结节。后来皮肤呈蓝灰白色或红铜色,患部几乎不痒,有的长时间保持不变,有的转为脓疱型。 2.脓疱型:多发于颈、胸、股内侧及其他部位,后期蔓延全身。体表大片脱毛,大片红斑,皮肤肥厚,往往形成皱褶。有弥漫性小米至麦粒大的脓疱疹,脓疱呈蓝红色,压挤时排出脓汁,内含大量蠕形螨和虫卵,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结痴,有难闻的恶臭。脓疱型几乎也没有瘙痒。若有剧痒,则可能是混合感染。最终死于衰竭、中毒或脓毒症。 诊断 实验室检查:切破皮肤上的结节或脓疱,取其内容物做涂片镜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 隔离治疗病犬,并用杀螨药对被污染的场所及用具进行消毒。选用下述药物进行治疗: (1)双甲醚,应用浓度为250ppm,体表浴洗。伊维菌素0.2mg/kg体重,皮下注射, (2)伊维菌素为杀线虫和杀蜘蛛昆虫广谱驱虫药,故对可疑同时患有心丝虫病的病犬慎用,以免因杀死心脏内的心丝虫,引起堵塞而发生意外。 (3)14%碘酊,涂布患部。对重症病犬除局部应用杀虫剂外,还应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三、犬巴贝斯虫病 本病是一种经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 病原 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有2种: (1)犬巴贝斯虫:虫体较大,一般长4~5µm,最长可达 7µm。典型虫体为双梨籽形,两虫尖端以锐角相连,每个红细胞内的虫体数目为1~16个。 (2)吉氏巴贝斯虫:虫体很小,多呈环形。卵为圆形,呈梨籽形的很少。一个红细胞内最多可寄生30个虫体。 流行病学 两种巴贝斯虫主要的传播媒介为扇头蜱、血蜱属,都可经卵传递,也可经变态阶段传递。当地是否有传播本病的蜱,当时是否为蜱的活动季节。病犬是否有遭到蜱叮咬的病史或在其体上抓到过蜱。 症状 主要表现为高热,黄疸,呼吸困难。有些病犬脾脏肿大,触之敏感。尿中含蛋白质,间或含血红蛋白。吉氏巴贝斯虫病常呈慢性经过,仅病初发热或为间歇热。病犬高度贫血,但无黄疽。虽食欲良好,却高度消瘦,尿含蛋白质或兼有微量的血红蛋白。病犬常死于衰竭。如能耐过,则于3~6周后贫血逐渐消失而康复。 诊断 根据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采病犬耳尖血作涂片,姬氏液染色后镜检),如发现典型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 1.治疗 (1)三氮脒(贝尼耳、血虫净),用量为3.5mg/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两天。 (2)咪唑苯脲, 5mg/kg体重,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或间隔24小时再用1次,或5~7mg/kg体重肌肉注射,间隔14天再用1次。 2.预 防 (1)在疫区,要做好犬体的防蜱灭蜱工作。可应用杀虫药,如25ppm溴氰菊酯溶液,每隔7~10天喷淋1次犬体。 (2)对病犬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病例后,可应用三氮脒、咪唑苯脲的治疗剂量对其他健康进行药物预防。 四、犬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又名肺蛭病,由于病原体属于并殖吸虫属,故又称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为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犬、猫的肺脏、胸膜和气管中;主要流行于浙江、台湾和东北地区。在广东、四川、江西和贵州等省还发现一种斯氏并殖吸虫,通常寄生于皮下结节中,较少侵害肺脏。 病原 卫氏并殖吸虫呈暗红色,7.5~16×4~8mm,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很像半粒红豆.虫体常成双寄生在肺组织所形成的囊里,虫囊与支气管相通。 生活史 虫卵随宿主痰液被咽入消化道,通过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出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分裂繁殖,经过胞蚴、雷蚴各发育阶段,最后发育成为大量尾蚴。由螺体内逸出,侵入第二中间宿主(蟹或蝲蛄),变为囊蚴。犬、猫吃了含有囊蚴的生的或半生的蟹或蝲蛄,便在小肠里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腹腔、膈肌与胸膜一直到肺脏,然后发育为成虫。 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并可伴有咯血,气喘,发热和腹泻,粪便为黑色。 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于痰液和粪便中检出虫卵便可确诊。 防治 (1)吡喹酮,50mg/kg体重内服,连用3~5天。 (2)硫双二氯酚,100mg/kg体重内服,每日或隔日给药,10~20天为一个疗程。 (3)在本病流行区,应禁止以新鲜的蟹或蝲蛄作为犬、猫的饲料。 五、犬蛔虫(犬弓首蛔虫) 病原 虫体呈淡黄白色,头端有3片唇,体侧有狭长的颈翼膜。犬蛔虫在食道与肠管连接处有一个小胃。雄虫长50~110mm,尾端弯曲:雌虫长90~180mm,尾端直。 生活史 犬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3月龄以内的仔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在肠内孵出幼虫,幼虫钻入肠壁,经淋巴系统到肠系膜淋巴结,然后经血流到达肝脏,再随血流到达肺脏,幼虫经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再经喉头被咽入胃,到小肠进一步发育为成虫,全部过程 4~5周。年龄大的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幼虫随血流到达身体各组织器官中,形成包囊,幼虫保持活力,但不进一步发育,体内含有包囊的母犬怀孕后,幼虫被激活,通过胎盘移行到胎儿肝脏而引起胎内感染。胎儿出生后,幼虫移行到肺脏,然后再移行到胃肠道发育为成虫,在仔犬出生后23~40天已出现成熟的犬蛔虫。新生仔犬也可通过吸吮初乳而引起感染,感染后幼虫在小肠中直接发育为成虫。 症状 逐渐消瘦,粘膜苍白。食欲不振,呕吐,异嗜,消化障碍,先下痢而后便秘。偶见有癫痫性痉挛。幼犬腹部膨大,发育迟缓。感染严重时,其呕吐物和粪便中常排出蛔虫。 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2)实验室检查: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或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内的虫卵进行确诊。 防治 1.定期检查:幼犬每月检查1次,成年犬每季检查1次,发现病犬,立即进行驱虫。 (1)左咪唑,10mg/kg体重内服。2次/天,连服2天。 (2)甲苯咪唑,10mg/kg体重内服, 2次/天,连服2天。 (3)噻嘧啶(抗虫灵) 5~10mg/kg体重内服。2次/天,连服2天。 (4)枸橼酸哌嗪(驱蛔灵) 100mg/kg体重内服。2次/天,连服2天。 2.搞好清洁卫生:对环境、食槽、食物的清洁卫生要认真搞好,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发酵处理。 六、犬绦虫病 寄生于犬小肠内的绦虫种类很多,不仅成虫期对犬、猫的健康危害很大,而其幼虫期大多以其他家畜(或人)作为中间宿主,严重危害家畜和人体健康。现将几种主要绦虫介绍如下: 病原及其生活史 (1)犬复孔绦虫:虫体呈淡红色,长 10~50cm。成熟体节大小为7×2~3mm,呈长卵圆形,外观如黄瓜籽状。每个成熟节片含两套雌雄生殖器官,生殖孔开口于体节两侧的中央部。蚤类及犬毛虱为犬绦虫的中间宿主,在其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终末宿主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蚤或虱而被感染,在小肠内约经3周发育为成虫。 (2)中线绦虫:虫体长30~250×0.3cm。成熟节片近方形,每节有一套生殖器官,子宫位于节片中央而呈纵的长囊状,故眼观该种绦虫的链体中央部似有一纵线贯穿。已知中线绦虫需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食粪的地螨,在其体内形成似囊尾蚴。第二中间宿主为蛇、蛙、鸟类及啮齿类,在它们体内形成四槽蚴,多在第二中间宿主的腹腔或肝、肺等器官内发现。四槽蚴被终宿主吞食后,经 16~20天变为成虫。 (3)泡状带绦虫:虫体长75~500cm,前部节片宽而短,向后节片逐渐加长,成熟体节大小为10~14×4~5mm。子宫有5~10对大侧枝再分小枝,每个节片有一套生殖器官,生殖孔在节片一侧不地交互开口。中间宿主为牛、羊、猪等家畜,幼虫为细颈囊尾蚴,寄生在中间宿主的肝脏、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犬吞食含细颈囊尾蚴的内脏而被感染,经36~73日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4)豆状带绦虫:虫体长60~200cm,生殖孔不规则地在节片一侧交互开口,稍突出,使虫体侧缘呈锯齿状。成熟体节大小为10~15×4~7mm。子宫有8~14对侧枝。中间宿主为家兔和野兔,幼虫为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脏、网膜、肠系膜等处。犬吞食含豆状囊尾蚴的内脏,经 35~46日发育为成虫. (5)多头带绦虫(多头绦虫):虫体大小为40~100×0.5cm,子宫有9~26对侧枝。中间宿主为牛和羊,幼虫为多头蚴,寄生于中间宿主脑内,有时也见于延脑或脊髓中。犬吞食含多头蚴的脑而被感染,约经41~73天发育为成虫。 (6)细粒棘球绦虫:虫体由1个头节和3~4个节片组成,全长不超过7mm。成熟节片内有一套生殖器官,孕节长度超过虫体全长的一半,子宫呈囊状,没有侧枝,只有一些突起。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为棘球蚴,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犬吃了含棘球蚴的脏器而被感染。 (7)曼氏迭宫绦虫(孟氏裂头绦虫):虫体大小为100×2~2.5cm。头节呈指形,背腹各有一个纵行的吸槽。颈节细长。节片一般宽大于长。孕卵节片则长宽几乎相等。成熟节片中有一套生殖器官,节片前部中央有一圆形雄性生殖孔,子宫呈螺旋盘曲,位于节片中部,子宫末端开口与阴道口分别位于雄性生殖孔下方。虫体呈黄灰色,体节中央因子宫与虫卵而呈灰黑色点状连线;曼氏迭宫绦虫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桡足类(如剑水蚤),在其体内发育为原尾蚴。第二中间宿主为蛙类和蛇类(鱼类、鸟类甚至人可作为转运宿主),在其体内发育为裂头蚴。猫、犬为终末宿主,裂头蚴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症状:病犬除了偶然地排出成熟节片外,轻度感染通常不引人注意。严重感染时呈现食欲反常(贪食、异嗜),呕吐,慢性肠炎,腹泻、便秘交替发生,贫血,消瘦,容易激动或精神沉郁,有的发生痉挛或四肢麻痹。虫体成团时可堵塞肠管,导致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和肠破裂等急腹症。 诊断 检查绦虫节片;如发现病犬肛门口夹着尚未落地的绦虫孕节,以及粪便中夹杂短的绦虫节片,均可帮助确诊。节片呈白色,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长达9mm左右。 防治 1.治疗性驱虫: (1)氢溴酸槟榔素,1.5~2mg/kg体重口服。使病犬绝食12~20h后给药。为了防止呕吐,应在服药前15~20min给予稀碘酊液(水10ml,碘酊两滴)。 (2)吡喹酮,5~10mg/kg体重,一次口服。 (3)盐酸丁萘脒,25~50mg/kg体重,1次口服,驱除细粒棘球绦虫用50mg,间隔48h再用1次。 2.预防性驱虫:每年应进行4次预防性驱虫(每季度1次),繁殖犬应在配种前3~4周内进行。驱虫时应把犬隔离在一定范围内,以便收集排出的虫体和粪便,彻底销毁,防止散布病原。 3.注意清洁卫生,消灭传染源: (1)妥善处理屠宰废弃物,防止犬采食带有绦虫蚴的中间宿主及其未煮熟的脏器。 (2)保持犬舍和犬体清洁,经常用杀虫剂杀灭犬体上的蚤与虱,消灭啮齿动物。
/
本文档为【宠物寄生虫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