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昆明的记忆

昆明的记忆

2011-03-02 4页 pdf 159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4794

暂无简介

举报
昆明的记忆 GUOXUE·GUOXUE· 赏析·风土 SHANGXI·FENGTU GUOXUE· 汪曾祺吃在昆明 昆明菌子极多,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 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 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 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 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 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种...
昆明的记忆
GUOXUE·GUOXUE· 赏析·风土 SHANGXI·FENGTU GUOXUE· 汪曾祺吃在昆明 昆明菌子极多,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 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 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 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 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 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 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 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 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 昆明原本就是文人骚客们向往的城,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让她成了一个时代文化精英们的共同记忆。“昆明有多大,西南联 大就有多大”,这是春城一度的流行语。1938~1946年的春城,迎 接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批客人。同是赴国难,同是跑警报,同是 穷困潦倒,同是“莫谈国事”,站在同一时空的舞台上,文人学者们 却演着五彩斑斓的剧目。昆明承载了那段悄然流过的文化历 史,于是,变为不一样的城。她活在那个时代文人们的浅吟低唱 里,成了他们后半生魂牵梦绕的念想,那念想里饱含了多少辛酸 与甜蜜、悲苦与欣喜、无奈与坚持,后人无从知晓。万般历史只成 过眼云烟,惟有春城依旧是纷纷细雨,满眼繁花。 昆明的记忆.. ... ● 王晓琦 KUNMING..DE J IYI。 4 ·GUOXUE SHANGXI·FENGTU 赏析·风土 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 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 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 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 种菌子只有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 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 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 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 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 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 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 “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 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 教授种菜 陈达教授及其同仁在昆明从事过 国内较早、规模较大的人口学调查研 究,为养家糊口,他们率领妻儿,荷锄戴 月种植蔬菜。但不是不出,就是被动物 偷吃。 即便是住在唐家花园终生未娶的 单身教授陈岱孙、金岳霖,和未带家眷 的陈福田、朱自清,也为生计发愁。由于 物价上涨,买菜的钱也不够了。于是,他 们在唐家花园废弃的苗圃开辟菜园子。 陈福田写信给檀香山的美国亲属,从美 国邮寄来菜籽。大家推举李继侗作为负 责人和指导,种菜自给。李继侗是植物 学家,当种菜组组长是最佳选择。生物 系有个讲师沈同当“种菜助理”,其他的 教授就出力,浇水,施肥。昆明的天气非 常温和,菜长势喜人。菜丰收了,自己动 手,大家开伙做菜,吃起来格外香。 除去唐家菜园,那时,联大的许多 人家都有一个这样的小小菜园。而化学 系的高崇熙教授善种花,就种植了一大 片唐菖蒲(剑兰)来卖。 王力安电灯 1940 年秋,昆明城常遭敌机空袭, 联大的教授都搬到郊区租农民的房子 住。王力休假从越南回来,近郊的民房 都被租完了,他只好到东北郊龙泉镇龙 头村租一间民房。这是一间很矮小的破 房子。当地农民习惯人畜同居,小小的 房子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猪牛。 这房子的主人搬了家,房子空了,楼上 楼下的面积算起来还不到 20 平方米, 四壁发黄,斑斑驳驳。王力觉得在战争 时期,有个安身之所就行,于是他稍事 修葺,买点石灰粉刷了一下,就搬进来 住下了。房子的门低得能碰头,屋顶的 瓦片能见日光,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王 力和妻子夏蔚霞刚开始很不适应,时间 长了,安之若素。王力在大门两边贴了 副春联:“闲招白云鹤千里,静读黄庭香 一炉。”他进门时,总爱念一遍字迹漫漶 的春联,道一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疏散到乡下,告别了电灯,点起了 煤油灯。后来因为煤油太贵了,买不起, 于是又改点菜油灯。在乡下住了一年 多,他听到村里有装电灯的机会,欣喜 若狂,但是装电灯的代价实在不小。显 然是被菜油灯搞得困苦不堪,王力居然 破费装了一盏电灯。装电灯的费用,是 房租的百倍,王力居然有勇气预支了几 个月的薪水以求取得这种既不能吃又 不能穿的东西。一到了黄昏,华灯初上, 王力简直快乐得像一个盲人重见天日。 那个一年来的良伴———菜油灯,被抛弃 在屋角上,连睬也不去睬它了。 沈从文、施蛰存淘古董 沈从文初到昆明时,常和当时在云 南大学执教的施蛰存逛夜市。沈从文 收得最多的是一种缅甸漆器,叫缅盒。 有一次,沈从文在一堆盆子碗盏中发 现一个小小的瓷碟,瓷质洁白,很薄, 画着一匹青花奔马。他对施蛰存说,这 是康熙青花瓷,一定有八个一套,名为 “八骏图”。沈很高兴地花 1元中央币买 了下来。 施蛰存在《滇云浦雨话从文》中说: “这个康熙八骏图瓷碟,引起了从文很 大的兴趣。他告诉我,他专收古瓷,古瓷 之中,又专收盆子碟子。在北平家里,已 有了几十个明清两代的瓷盆。这回到昆 明,却想不到也有一个大有希望的拓荒 地。”1942 年,沈从文在致施蛰存的信 中说:“(缅盒)已经买到大大小小十多 个了,瓷器也收了不少,八骏图又收到 二只。” 施蛰存在昆明夜市买过两方古绣 5 GUOXUE·GUOXUE·GUOXUE·GUOXUE· 件,好像是从朝衣补褂上拆下来的,是 沈从文劝他买下,花了 4 元中央币。后 来,施送给了林同济的美国籍夫人,她 用来做茶几垫子。施蛰存也热衷于搜 寻缅刀和缅盒,因为他早先在清人诗 集以及笔记里读到,云南人在缅甸经 商一般都要带回缅刀送男子、缅盒赠 妇女。施还买过一个有三格的小缅盒, 朱漆细花,与江南古墓中出土的六朝 奁具相仿。 1988 年,沈从文遽归道山,施蛰存 闻讯连夜写了一副挽联,托老友包谦六 先生书好,寄给张兆和女士,以示哀情。 挽联曰:沅芷湘兰,一代风骚传说部;滇 云浦雨,平生交谊仰文华。“滇云”指两 人在昆明的交游。 周培源骑马上课 周培源一家住在城外西南方的山 邑村。陆路距城里约 38里,水路则要 3 个半小时。此时,两个女儿如枚、如雁都 已到了上学的年龄,需要到山邑村以北 12里的车家壁上小学。于是,周培源买 了一匹马,用以代步。 每逢上课之日,5 点多钟,他便起 床,喂好马,备上鞍,让两个女儿坐在马 背上,自己牵马步行,把她们送到车家 壁,然后独自驰马去联大。每周二、四、 六不上课,送过女儿,便驱马到山上吃 草,当起马倌。 周培源以马代步,驱驰在山邑村与 学校之间。精瘦的躯干,凛然地骑在马 上,颇有几分威武,物理系教授饶毓泰 便戏称他为“周大将军”,于是,这个外 号便在联大的教员与学生中广为流传。 学生们对华龙(马名)十分喜爱,课余为 它添喂豆子和草料,上课还不时偷偷地 往院子里瞅它几眼。教员未成年的孩子 们,对联大这道独特的风景线更为痴 迷,把威武的“周大将军”视为自己崇拜 的偶像。 梁思成艰难的 梅贻琦请梁思成夫妇为西南联大 设计校舍。两人欣然受命,花了一个月 时间,拿出了第一套设计:一个中 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赫然纸上。然而设 计方案很快被否定了,西南联大不可能 拿出这么多经费。 此后两个月,梁思成夫妇把设计方 案改了一稿又一稿:高楼变成了矮楼, 矮楼变成了平房,砖墙变成了土墙。几 乎每改一稿,林徽因都要落一次泪。当梁 思成交出最后一稿设计方案时,建设长 黄钰生很无奈地告诉他:经校委会研究, 除了图书馆的屋顶可以使用青瓦,部分 教室和校长办公室可以使用铁皮屋顶之 外,其他建筑一律覆盖茅草,土坯墙改为 用粘土打垒,砖头和木料使用再削减二 分之一,希望他再作一次调整。 此时的梁思成已经忍无可忍,他冲 进梅贻琦的办公室,痛心地喊道:“你还 要我怎么改?”梅贻琦冷静地望着他说: “你想想,没有这些茅草房,学生就要在 露天上课,风吹,日晒,雨淋。大家都在 共赴国难,以你的大度,请再最后谅解 我们一次。等抗战胜利回到北平,我一 定请你来建一个世界一流的清华园。” 梁思成听着,心又一次软了…… 云南昆明东北郊有一座“兴国庵”,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就住在这座小小 的尼姑庵里。由于不知道战争何年何月 结束,于是决定为自己设计和建造一所 住房。他们耗尽了所有的积蓄却仍处于 窘境之中,“不得不为争取每一块木板、 每一块砖,乃至每根钉子而奋斗”,还得 亲自帮忙运料,做木工和泥瓦匠…… 住进新居这段时期,林徽因生活得 很苦很累,梁思成又经常外出,营造学 社的日常工作、照顾子女的重担都落 在她羸弱的肩上。在留居乡村期间,林 徽因写了些诗篇。据说林徽因写诗常 在晚上,还要点上一炷清香,摆上一瓶 插花,穿一袭白色的睡袍,在清风飘飘 中吟哦。 闻一多挂牌治印 云南出产象牙,昆明盛行牙章,文 庙街一带象牙铺接二连三。闻一多看到 昆明有刻牙章的风气,认真地对夫人高 真说:“我还有一双手,别的劳动不会, 刻图章的力气还有呀!”高真关切地对 他说:“你可以试试。” 1943 年秋天,闻一多在书桌上又 增添了一本自编的印谱。它的封面左侧 赏析·风土 SHANGXI·FENGTU 6 ·GUOXUE 标签上端正地题了“匡斋印存”四个字, 下署民国三二年九月。这就是闻一多开 始挂牌治印的时间。 西南联大的一些教授发起卖文售 字,闻一多成了其中一员。现在保存着 一份《诗文书镌联合润例》,就是他与杨 振声、冯友兰、郑天挺、罗常培、陈雪屏、 唐兰、沈从文、彭促铎、浦江清、罗庸、游 国恩共 12 位教授“开源之道”的广告。 上面写着石章每字 100 元,牙章每字 200元。 闻一多对古文字有深厚研究,又专 攻过美术,能从艺术的构思注意布局与 线条的配合,因而他的图章也迥然不比 寻常。名教授治印,这在昆明是新鲜事, 于是,慕名求印的人接踵而来。闻一多 本来课务很忙,这时时间更加紧张。深 夜,孩子们睡了,他听着孩子们均匀的 鼾声,奋力刻印。白天,朋友们来谈话, 他往往也得手拿着牙章刻几个字。每逢 这时,他常常风趣地说:“我是一个手工 业劳动者。” 冰心:来云南的第二个福建人 抗战局势愈加严峻,冰心一家搬到 了呈贡。呈贡在昆明城郊,出产远近闻 名的宝珠梨。初到呈贡时,冰心一家住 在一户农民家里,屋后就是一片梨园。 开春,梨花如雪,花瓣似雨,有着一番浓 浓的诗情画意;梨子成熟之际,冰心曾 和房东家一起去耍梨园,品尝鲜美的宝 珠梨。在捕鱼季节,冰心还跟随房东家 到滇池边去捉鱼。 不久,冰心一家又搬到呈贡的文 庙,当时,西南联大的国情研究所就设 在文庙里。联大教授戴世光,为了欢迎 冰心,特意书了一副大红对联:“半间东 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贴在大成 殿一侧的厢房门上。 当时,呈贡成了文人荟萃之地,除 冰心外,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作家都 来到此地,如费孝通、沈从文、陈达、唐 敖庆等。面对这济济人才,一向忠诚办 学、视教育为重任的呈贡中学校长昌景 光喜出望外,认为“此乃千载一时之 机”,他不失时机地迅速办起了呈贡中 学第一个高中班,聘请了这一大批德才 兼备的文化精英任教。 冰心常常散步到三太寺的西边,静 心品味明代哲学家、福建人李贽写的那 副有名的对联:“一览观沧海,三台自草 亭。”有时学生来了,冰心就给他们讲解 对联的内容,她常常感慨地说:“我是来 云南的第二个福建人。明代李贽是来云 南为官的,而我到呈贡则是为了躲避日 本飞机的轰炸。” 吴文藻教授在云南大学教书,又在 西南联大及中法大学兼课。他每星期回 呈贡家中一次。几乎每次回家,都会有 几位朋友同行,自然来得最频繁的还是 那“三剑客”。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就是 那位风趣幽默的罗常培先生了。 老舍的昆明印象 靛花巷是条只有两三户人家的小 巷,可是,巷名的雅美,令人欲忘其陋。 昆明的街名,多半美雅。金马碧鸡等用 不着说了,就是靛花巷附近的玉龙堆, 先生坡,也都令人欣喜。 靛花巷的附近还有翠湖,湖中有荷 蒲,岸上有竹树,颇清秀。最有特色的是 猪耳菌,成片地开着花。此花叶厚,略似 猪耳,在北平,我们管它叫做凤眼兰,状 其花也,花瓣上有黑点,且粉中带蓝,无 论在日光下,还是月光下,都明洁秀美。 昆明的建筑最似北平,虽然楼房比 北平多,可是墙壁的坚厚,椽柱的雕饰, 都似“京派”。昆明花木则远胜北平。北 平讲究种花,但夏天日光过烈,冬天风 雪极寒,不易把花养好。昆明终年如春, 即使不精心培植,还是到处有花。北平 多树,但日久不雨,则叶色如灰,令人不 快。昆明的树多且绿,而且树上时有松 鼠跳动!入眼浓绿,使人心静,立在楼上 远望,会觉得昆明静秀可喜,其实呢,街 上的车马并不比别处少。 至于山水,这里也四面是山,滇池 五百里!山土是红的,草木深绿,绿色盖 不住的地方露出几块红来,使人感到一 种有力的静美。山围着平坝子,稻田万 顷。海田之间,宽阔的河堤有几十里长, 满种着树木。万顷稻,中间画着深绿的 线,虽然没有怎样了不起的特色,可也 不知怎地总看着像画图。 SHANGXI·FENGTU 赏析·风土 7
/
本文档为【昆明的记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