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鹌鹑曲霉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1-01-06 1页 doc 27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2753

暂无简介

举报
鹌鹑曲霉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鹌鹑曲霉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鹌鹑曲霉菌病是曲霉菌引起的疾病,大多由于饲料、垫料发霉污染而引起。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多种动物疾病的总称。2008年7月,我市某特禽养殖场周某饲养的19日龄的鹌鹑发生了曲霉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其发病和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7月16日,山东临沂市某特禽养殖场周某饲养的1 600只19日龄的鹌鹑突然发病,表现以下痢,呼吸困难和眼炎等为主要特征的症状。养殖户先后用庆大霉素饮水、土霉素拌料饲喂,结果效果不佳。到7月23日,发...
鹌鹑曲霉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鹌鹑曲霉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鹌鹑曲霉菌病是曲霉菌引起的疾病,大多由于饲料、垫料发霉污染而引起。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多种动物疾病的总称。2008年7月,我市某特禽养殖场周某饲养的19日龄的鹌鹑发生了曲霉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其发病和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7月16日,山东临沂市某特禽养殖场周某饲养的1 600只19日龄的鹌鹑突然发病,表现以下痢,呼吸困难和眼炎等为主要特征的症状。养殖户先后用庆大霉素饮水、土霉素拌料饲喂,结果效果不佳。到7月23日,发病率达19%,雏鹑死亡130只,7月24日,遂请笔者进行诊治。     (二)临床症状 患病鹌鹑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不爱走动,双翅下垂,多伏卧,对外界反应迟钝,呼吸困难,伸颈仰头,张口呼吸,不时发出啰音,粪便稀薄呈褐色,病程稍长者迅速消瘦,有的出现眼炎,上下眼睑严重肿胀,结膜发炎,角膜混沌,多数为一侧眼发病,有的最后失明。     (三)病理变化 对病死鹌鹑进行剖检发现,鼻腔、气管、支气管中有多量粘稠的分泌物,肺部布满针尖至小米粒状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结节硬度似橡皮,软而富有弹性,切开见有轮层状的结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气囊混浊,囊壁增厚,有霉斑结节;肝轻度肿胀,肝周炎,表面覆盖有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薄膜,胆囊肿大。有的心包炎,个别病例有腹膜炎和腹腔积液,腹膜及肠浆膜也有霉斑小结节;肾有尿酸盐沉着。     (四)实验室诊断     1.涂片镜检。无菌采取病死鹌鹑的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见有少量中等大小、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取肺脏结节少许,按常规无菌技术要求,用剪刀尽量剪碎,将剪碎的组织少量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0%~20%的氢氧化钾液1~2滴,加盖玻片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然后轻压盖玻片,使之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短的呈分枝状的菌丝。     2.细菌分离培养。无菌取病死鹌鹑的心血、肝、脾接种在营养琼脂斜面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24 h后,在营养琼脂上长出灰白色湿润、隆起、边缘整齐、光滑、半透明的圆形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取气囊及肺脏上的结节组织接种在马铃薯琼脂平板上,经37℃培养24 h~48 h,出现白色绒毛状菌落,并向四周呈放射状延伸,培养3 d后,培养物于暗光下镜检,见有大量霉菌菌丝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     3.生化试验。对分离菌进行M.R.试验,呈阳性,V.P.试验呈阴性;可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果糖,产酸产气;不产生硫化氢,不分解尿素,不利用枸椽酸盐;不液化明胶。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诊断,可确诊为鹌鹑曲霉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五)治疗     1.首先对病鹌鹑及时进行隔离饲养,停止饲喂现有的饲料,彻底清除舍内的垫料、粪便和垃圾并用3%的氢氧化钠消毒、焚烧;饲槽、饮水器等用具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充分浸泡清洗;鹌鹑舍用0.3%的过氧乙酸消毒,并注意保持通风换气,保持环境温度、湿度适宜。     2.在饲料中按200 mg/kg的剂量添加制霉菌素,连用5 d,或每只幼鹑喂5 000单位制霉菌素,每天2次,同时用0.05%的硫酸铜溶液饮水,每天2次,连用3~5 d,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复合维生素的用量。     3.给患病鹌鹑用大观霉素可溶性粉按500 mg/L~1 000 mg/L的剂量饮水,连用3~5 d。     4.配合中草药治疗。用鱼腥草60 g、蒲公英60 g、筋骨草15 g、桔梗15 g、山海螺30 g加水煎汁后饮水,可供100只病鹌鹑1天内服用,病情严重者用煎液2~3 ml灌服,每天1剂,连用3~5 d。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治疗措施,除52只病情较重的死亡外,其余慢慢好转,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六)体 会     1.此次鹌鹑暴发曲霉菌是由于所饲喂的饲料原料玉米、采用的垫料等由于贮存和使用不当,发生霉变所致。今年由于当地玉米市场供应紧张,价格较高,本养殖户以防饲料供应不足,从外地采购了大宗质优价廉的玉米,但因饲料存放仓库紧张,便随便放在紧靠鹌鹑舍一头的偏房,由于通风较差、湿度较大,发生霉变;其次,在鹌鹑育雏期间,所用的垫料为麦穰,未进行熏蒸消毒处理,并且采用的厚垫料平养法,使雏鹑长时间与霉变垫料接触,感染曲霉菌发病。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加强饲料的贮存管理,尤其在夏季,保持垫料的干燥并经常更换,最好采用笼养育雏方式。     2.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其发生可能与饲料、饮水和饲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等有关。在日常管理中,为防止其发生,除了选择购买体质健壮、无病的鹌鹑雏外,应注意保持鹌鹑舍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供应全价优质的饲料和饮水,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定期用0.05%百毒杀等消毒药进行带鹌鹑消毒等。
/
本文档为【鹌鹑曲霉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