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老地名 南京古都情怀

老地名 南京古都情怀

2011-01-05 4页 doc 28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0534

暂无简介

举报
老地名 南京古都情怀老地名——南京人的古都情怀 老地名——南京人的古都情怀 家住六朝烟水间: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牵动老南京情结   唱经楼、邀笛步、百猫坊、杏花村、凤凰台、赤石矶……这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名字,近日被南京市民评选为"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文化资源,老地名又一次唤醒了南京人的古都情怀。   "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的评选活动,起因却是1月初由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南京市行政区划地名学会主办的"2002-2003年度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1月16日,评选结果揭晓,高占魁首的都是一些新开发楼盘,"枫桥雅筑"、...
老地名 南京古都情怀
老地名——南京人的古都情怀 老地名——南京人的古都情怀 家住六朝烟水间: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牵动老南京情结   唱经楼、邀笛步、百猫坊、杏花村、凤凰台、赤石矶……这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名字,近日被南京市民评选为"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文化资源,老地名又一次唤醒了南京人的古都情怀。   "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的评选活动,起因却是1月初由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南京市行政区划地名学会主办的"2002-2003年度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1月16日,评选结果揭晓,高占魁首的都是一些新开发楼盘,"枫桥雅筑"、"桃花源居"、"爱涛丽舍"……这些现代味十足的命名让不少南京市民发出疑问: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太多满刻历史遗痕的老地名,它们逐渐为这些新地名所取代,会不会成为一个永久的遗憾?如此下去,"家住六朝烟水间"的南京人会不会有一天再难从自己的城市中找到镌满历史回忆的老地名?   继一些市民纷纷在网络上发表感想后,南京的《金陵晚报》上也陆续刊登系列文章,发出"拯救南京消失的老地名"的呼吁。1月30日,《金陵晚报》发起了评选"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的评选活动,引起热烈反响,200多位市民参与了投票,还有的通过信件、短信的方式,诉说他们的老地名情结,许多有历史意义的"老地名"的信息和史料纷纷见诸报端。   在南京土生土长了56年的"老南京"和从事全省地名工作25年的"老地名"薛光先生说:"这项活动的开展,对于发掘南京的历史文化确是一件意义非凡和不可多得的好事,特别对于城市地名管理部门今后如何加强地名的规范化、有序化管理和提高广大市民的地名意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 无可奈何花落去:老地名随城市发展而式微   尽管老地名承载着城市历史的回忆,市民也对其有很深的感情,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老地名的废弃也是无可奈何。仅今年以来,南京就废弃了娃娃桥、闺奁营、水佐岗、归云堂、柏果树、堂子街等十多个地名。   薛光先生对老地名废弃的原因解释说:"一是标志地名的地理实体已荡然无存,历史上南京屡经战乱,不少自然地理实体或人文地理实体因战火而摧毁、年久失修而坍塌、时移事易而湮灭、自然灾害而损坏、人为破坏而消亡,因此一些老地名再也无法指称。"让南京市民遗憾不已的"凤凰台"、"杏花村"、"安乐寺"、"邀笛步"、"黄天荡"、"大报恩寺塔"等老地名就属这种情况。   "另一种是老地名被新名称取代。南京和其他城市一样,因历史变迁、朝代更迭或统治者忌讳,一些街巷、里弄名称被更替或演变成新名。"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半山园与谢公墩,宋王安石退隐于谢公墩(在中山门北原半山寺后,传此处有一石墩,晋谢安居此,故名),取名"半山园",还作诗曰:"我名公字偶相同(谢安字安石),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半山园一名也就因这个"拗相公""与死人争地界"保留至今。   "还有就是老地名中的小地名被大地名兼并。随着城市道路的延伸、拓宽,一些短窄的路街巷、里弄并入宽广的大道之中,为保持整条道路名称的一致性,便于人们指称认路,都只能在原路名中挑出一条具有代表性的作为整条道路名称。"薛光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如1931年间的"太平南路",就是由"花牌楼"、"太平街"、"门帘桥"和"朱雀路"合并拓建而重新命名的,1977年新建的"王府大街",也是由"大王府巷"、"三茅宫"和"铁管巷"三条小巷拓并而成。最近即将拓宽的"堂子街"和"柏果树",已被地名管理部门并入"朝天宫西街"这一最能体现古都特色的名称,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南京市社科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所长赵德兴说:"人不能为古人活着,城市说到底是为市民服务的,应该在尽量保持地名的历史特色的同时兼顾其实用功能,不要把老地名变成城市建设的包袱。" 似曾相识燕归来:老地名借助新载体重生   "城市可读,地名的更替就是一部编年史,直观地展现其文化传承、文脉延续和文明进程。老地名就是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南京市社科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所长赵德兴诗意地表达了他对当下城市建设中老地名大量消失的遗憾和忧虑。   朱自清曾文:"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很难想象,如果孝陵卫、鸡鸣寺、朝天宫、夫子庙、贡院街、桃叶渡这些满载历史记忆的地名,被千城一面的北京路、南京路、上海路代替,让我们到哪里去凭吊,到何处去怀古?而一个被抹杀了历史痕迹的城市,是不能为市民所热爱的。   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处长王军激动地说:"曾有人建议把户部街和常府街并为瑞金路大街,我们坚决反对,只有国都才有户部啊,而常府街是大将常遇春府第所在。地名和方言、民俗一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的工作就是兼顾地名的古都特色和指认功能,尽量保留有价值的老地名。"   王军介绍了废存老地名的原则:"首要的是慎重,由专家论证其废存取舍,尽量把文化积淀深的、知名度高的、古都特色明显的老地名保留下来;第二要严谨,老地名要在原地或者附近保留,不要移植。"地名移植会误导市民,典型的例子就是乌衣巷和"王谢古居",乌衣巷原址至今仍有争议,而王导和谢安根本就不住在一起。   由于老地名大都繁琐、密集,要保留确实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地名办工作人员有时就不得不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去粗取精,废俗存雅。通常的做法是把消失的街巷名称移植到住宅小区,或者用历史遗迹给道路命名,或者至少在公交车站台沿用老地名。如"唱经楼小区"移植自废毁的南唐后主李煜拜佛唱经之所"唱经楼","皇册家园"则重拾了明朝用于存放皇册图籍的"皇册库"之名,草场门大街、安德门大街的命名来自于明城墙的古城门,而"小营"一名如今仅存于公交车站名。   "老地名是历史财富,但也要考虑时代因素。特别是新建的住宅小区,开发商有权给自己的产业命名,政府部门可以规范、建议,但不能强制。吉兆营改建后取名为'吉兆小区'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没有哪个开发商愿意把自己的楼盘叫做'鸡鹅巷小区'。"王军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保留老地名的难处,"现代不能完全依照原有布局,应该协调雅俗,兼顾古今。 "残杯日月看仍在:为老地名"树碑立传"   对于即将在4月底举办"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南京,老地名无疑是一张珍贵的文化"名片"。为了挖掘这个独有的城市资源,南京市开始为老地名"树碑立传",而民间则掀起了一股抢注老地名商标的热潮。   南京市社科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赵德兴说:"历史上许多老地名都难以考证了,湮灭了就永远难以挽回。所以我们现在至少要用文献的形式把老地名记录下来,从文化学、地名学的角度挖掘、整理、揭示地名的来历,演变和内涵。南京市社科院与地名办合作的课题《古都印记--南京地名文化解读》,就是从老地名这个窗口,探究华夏龙凤文化、宗教文化、科举文化对南京的影响,管窥封建王朝下南京的宫殿、陵寝建制,仕宦,市井工商 形态等。"   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撰的《南京市古今地名对照》除罗列古今地名外,还细述了老地名的典故由来、更替变迁。他们开通了全国首家地方性地名专业网站"南京地名网",全市近15000条新旧地名在上面可以任意查询。《南京地名大辞典》也在撰写中。   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处长王军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设想给老地名"挂牌立碑"。即在南京重要的地名遗迹树碑,说明此地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与之相关的著名人物,对一些反映古都特色的老街巷特别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地名,则挂牌注明其历来用过的名字和原址位置。这不仅有助于南京人了解自己的城市,也可以成为新的旅游亮点。   赵德兴则认为,目前南京在开发老地名资源方面还大有可为。"历史上曾有大批南京居民被朱元璋强制迁移到青海、云南等地,移居港台的许多老人对南京也有很深的感情。南京可以利用这个地缘关系,联系友好城市,推进旅游业,而老地名是思乡、怀旧之情的重要载体和寄托。"   有些老地名背后的历史典故和当时的社会形态,则使它具有天然的商业价值。如"七家湾"一带原来是牛皮市场,所在之地的牛肉锅贴是南京一绝,如今南京城各处有无数的锅贴店都打着"正宗七家湾锅贴"的招牌。据南京市商标事务所所长张泽华介绍,"朝天宫"、"石头城"、"七家湾"、"水西门"、"横塘"、"秦淮河"、"淮清桥"等名称,都有商家和个人申请产品或服务商标注册,有的一个名称有多家争抢。这些老地名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商家都希望借助于这些家喻户晓的地名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背景链接)朱雀桥边野草花:老地名储存名城历史记忆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脍炙人口,朱雀桥、乌衣巷这两个南京的老地名也由此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在南京这个有近2000年历史的"十朝古都",像这样的老地名还有很多。 金粉繁华,帝王荣辱,老地名遗韵依依。帝王霸业和才子佳人成为南京老地名最好的题材。南京鸡笼山麓有一旧迹称"胭脂井"。传说南朝陈后主沉于酒色,隋军攻打建康城门时,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妃躲进此井,后被隋军所获,从井内爬出,三人脂粉淋漓,洒满井栏。后以帛拭之,其石有胭脂痕,所以得名。   又有百猫坊,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忌惮富豪俞通海(因谐音"鱼入海成龙"),便依刘伯温的风水之计,在俞通海生辰时赠其牌坊,雕刻百猫图案,以猫吃掉'鱼'的王气。朱元璋还在街上遍植柳树,意思是柳树串鱼晒鱼干,以挫俞锐气,此街遂名"柳叶街"。   邀笛步则是著名典故"停艇听笛"的发生地。相传东晋名乐手桓伊喜音乐,善吹笛,一日王徽之路经此处,泊舟清溪邀伊吹奏,终《三调》自去,主客不发一语,留为美谈,据说此曲即后来著名的《梅花三弄》。   除魏晋名士风流,佛教也给金陵城留下诸多胜迹。张僧繇画龙点睛,在安乐寺,云光法师讲经天花乱坠,得雨花台。菩提达摩不辞而别离建康,梁武帝派人骑骡追赶,结果骡子突然被夹在山峰之间,达摩遂折苇渡江,则是长芦寺、达摩洞、夹骡峰的由来。   地名是反映地方历史的"活化石"。南京历史上的许多老地名,包括路街巷名称、居民点名称、桥梁名称、广场名称、区片名称(如"大行宫"等),大多是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产物,许多历史事件就像真实的传奇一样,就在这些地方发生,一些"老南京"对此如数家珍。家住太平北路的王先生说,这里原名"东海路",他的爷爷曾告诉他,到中央饭店是要路过这个地方的,民国时候的很多绅士名媛踏过这条街去赴盛宴,一想到这里,那种光阴如水的感念仿佛就在眼前;原来家住丰富路的孙老伯说,1949年,临近南京解放的时候,附近的洪公祠1号(原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所在地,现南京市公安局)门口马路封锁,焚烧文件的火苗隔着几米高的围墙都看得见,纸灰乱飞,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南北朝以降,南京留下了大量蕴藏历史信息的地名,确能唤起人们对历史事件、人物、市井乃至古风遗俗的翩翩联想,油然产生怀古之情,但其中不少都已不复存在了。比如以古代集市命名的东市、西市、鱼市街、米行大街等;以寺庙建筑命名的师姑巷、观音阁、回光寺等;以名侯将相命名的吏部街、司署口、卢妃巷等;跟科考有关的讲堂大街、地藏庵、武庙等。   不少著名典故也都出自南京,但如今很多地名也已不可寻,如"画龙点睛"的发生地安乐寺、李白"二水中分白洲"诗中的白鹭洲、"停艇听笛"的"邀笛步"、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等。就连流传千古的"乌衣巷",虽说现在仍有地名存在,但原址究竟在何处,至今仍有争论。   新华社记者 姜帆 姚玉洁/文
/
本文档为【老地名 南京古都情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