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08中医 八纲辨证(本校)

08中医 八纲辨证(本校)

2010-11-27 50页 ppt 771KB 7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44277

暂无简介

举报
08中医 八纲辨证(本校)nullnull第五章 八纲辨证 null八纲辨证相互关系基本内容表 里 辨 证阴 阳 辨 证虚 实 辨 证寒 热 辨 证证 候 转 化证 候 真 假证 候 相 兼概 述基 本 概 念八 纲 源 流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纲领。运用八纲综合分析四诊所获病情资料,辨别八纲八纲 辨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病 性-----寒热病 位-----表里邪正盛衰--虚实病证类别--阴阳各种辨证总纲领,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辨别归类 执简驭繁 二、八纲辨证源流二...
08中医 八纲辨证(本校)
nullnull第五章 八纲辨证 null八纲辨证相互关系基本内容表 里 辨 证阴 阳 辨 证虚 实 辨 证寒 热 辨 证证 候 转 化证 候 真 假证 候 相 兼概 述基 本 概 念八 纲 源 流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纲领。运用八纲综合四诊所获病情资料,辨别八纲八纲 辨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病 性-----寒热病 位-----表里邪正盛衰--虚实病证类别--阴阳各种辨证总纲领,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辨别归类 执简驭繁 二、八纲辨证源流二、八纲辨证源流《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其具体内容已有散在性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提示阴阳是辨证的总纲。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二、八纲辨证源流二、八纲辨证源流明代王执中《东垣先生伤寒正脉》中说:“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 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中有“阴阳篇”、“六变篇”之称,即所谓“二纲六变”,并以二纲统六变,他说“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其将二纲六变作为辨证纲领的观点。 清代程钟龄“受病百端,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尽之。 二、八纲辨证源流二、八纲辨证源流近代祝味菊《伤寒质难》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八纲”一词。“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 20世纪50年代《中医学概论》一书将八纲内容编写入内,八纲得以普及。 60年代第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讨论。 null第二节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八纲辨证突出地反映了中医辨证思维的特点。八纲辨证主要将各种证候概括为四对纲领性证候。八纲基本证候null一、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注意辨表证与里证绝不能简单、机械的按部位划分,应以临床表现作为主要依据。意义意义表里辨证,在外感病辨证中有重要意义。 可以察病情的轻重及病理变化的趋势。null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1.起病急 2.病情轻 3.病程短 4.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的特点。概念(一) 表 证六淫 疫毒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体表的轻浅证候外感邪气null证候分析外邪肌表阻遏卫气肺失宣降邪气郁滞经脉正气抗邪,鼓脉于外卫气被郁肌表失温肺气上逆气血不畅脉浮发热恶寒肺窍不利肺气失宣咳嗽鼻塞流涕头身疼痛邪未入里,舌象变化不显舌淡红,苔薄白皮毛口鼻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恶风) ,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伴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咳嗽等。null证候 类型由于感受的邪气不同,一般分为三个类型:表寒证、伤风表证、表热证以感受寒邪为主。其特点是:恶寒重、微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 以感受风邪为主。其特点是:恶风、微发热,汗出,脉浮缓 。 是感热邪。其特点是发热重,微恶寒,口渴,咽痛,舌质正常或尖边稍红,苔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黄,脉浮数。表寒证 (风寒束表证)伤风表证 (风袭表虚证)表热证 (风热犯表证)null 外感风邪所致有汗出的伤风表证相对外感风寒所致无汗出的“表实证”而言。 伤风表证肤表疏松而有汗出,实际疾病本质属表实证。是虚 不是表是表 不是虚关于“表虚证”含义的认识肺脾气虚所致卫表不固证常自汗、畏风而易感冒,也称“表虚”,但实际上属于里虚证。(二 ) 里 证(二 ) 里 证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表现的证候。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即里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脏腑、气血津液等异常所致症状。外邪袭表,表证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外邪直接侵犯脏腑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直伤脏腑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概念临床表现指外邪由表内传而尚未入里,或里邪透表而尚未达于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的证候。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null (三)表证、里证的鉴别表里证辨别---发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寒证、热证可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寒证阳盛或阴虚热证null寒热辨证,不能孤立地根据个别症状作判断,而是要对四诊收集的所有症状、体征进行全面分析。 热证是指一组有热象的症状和体征;寒证是指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体征。例如:表寒证,发热,恶寒重,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润,脉浮紧等一组寒象与体征,故应诊断为表寒证;表热证,恶寒,发热重,口微渴,舌边尖红赤,脉浮数等一组热象与体征,故应诊断为表热证。 恶寒、发热与寒证、热证不同。恶寒、发热只是症状,疾病的现象,而寒证 、热证则是辨证的结论,对疾病本质的判断。 注意null 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素问·圣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寒证要用热剂,热证要用寒剂,两者治法迥然不同,临床上如寒热不辨,其不良反应立竿见影,后果严重。因此,寒热辨证在八纲辨证中尤其重要。 (一) 寒 证(一) 寒 证概念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低下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所致。 寒证包括虚寒、实寒等。 病因null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白光 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特点冷、白、清、迟、蜷临床 表现冷--恶寒或畏寒,肢冷 白---面色白光 白,舌淡苔白 清---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迟---脉迟 蜷---蜷卧null证候分析寒邪侵犯,阳气不足,温煦推动不足---形寒肢冷 踡卧喜暖,面色淡白 阴寒内盛,津液未伤---口淡不渴 阳虚不能温化津液---痰、涎、涕、尿清冷 阳虚不化,水湿内生---舌淡苔白而润滑 阳虚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迟脉 寒主收引,脉道受寒则收缩而拘急--紧脉(二) 热 证(二) 热 证概念阳盛或阴虚所产生的以温热表现为主的一类证候。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所致。 热证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病因null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也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特点热、黄、红、数、干、烦热---发热恶热 黄---痰涕黄,苔黄 红---面红目赤,舌红 数---脉数 干---大便干 烦---烦躁不宁临床 表现null阳热亢盛发热恶热热伤津液热邪迫血口渴欲饮、痰涕黄稠、小便黄、大便干吐血热扰心神烦躁、神昏谵语阳热亢盛,火性炎上面红目赤舌红苔黄燥里热伤阴阳热亢盛,加速血行脉滑数证候分析(三)寒证热证鉴别(三)寒证热证鉴别《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 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 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 (三)寒证热证鉴别(三)寒证热证鉴别null三、虚实辨证 虚实是反映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主要反映疾病过程中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的盛衰及力量对比。 虚实辨证可了解机体邪正的盛衰,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者宜攻,虚者宜补。 《景岳全书·传忠录》说:“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则当补。”《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邪气盛 虚--正气虚(一) 虚 证(一) 虚 证概念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亏虚--虚证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逸过度,房事不节,产育过多,久病失治,误治,正气虚衰,大吐、大汗、失血等。)病因在疾病过程中,以正气虚弱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正邪斗争所产生的比较和缓的病理反应。虚证中 两大类常见证型:阳虚证、阴虚证 null 【概念】指体内阳气亏虚,以畏寒肢冷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阳虚证(虚寒证)  畏寒肢冷--阳虚温煦失职; 自汗--不能固摄; 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小便清长,或尿少--不能温化津液; 面色白光白,浮肿,舌淡胖嫩,苔白滑--不能输布津液,水气泛溢; 脉沉迟无力--推动无力; 阳气亏虚,则见神疲,乏力,气短等症。临床表现null【概念】指体内阴液亏少,阳气偏亢,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阴虚证(虚热证)形体消瘦,口咽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阴亏,失其滋润、濡养 盗汗,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阴亏,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临床表现null 阳虚证可见于许多脏器的病证,临床常见者有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等,其表现有各自脏器的证候特点。 阴虚证可见于多个脏器的病证,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心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依据。null(二) 实 证概念感受外邪---六淫、疫疠、虫毒 情志、饮食、劳倦等病因---脏腑功能失调---痰饮、水湿、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病因在疾病过程中,以邪气亢盛为主要的矛盾方面,邪正相搏所产生的比较激烈的病理反应。null临床表现邪气扰心或蒙蔽心神--烦躁,神昏谵语 邪阻于肺,宣降失司--胸闷气短,痰涎壅盛 实邪积于肠胃,腑气不痛--腹胀拒按,大便秘结 湿热蕴结肠道,传导失常--暴泻,里急后重 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 邪正相争,搏击于血脉--脉实有力 湿浊停积--舌苍老,苔厚腻证候分析由于致病邪气的性质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实证的表现亦极不一致,而常见的主要有:身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胸闷气短、痰涎壅盛,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暴泻、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 null(三)虚证实证鉴别《景岳全书·传忠录》“诸痛之可按者为虚, 拒按者为实。” 《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新久、禀之厚薄、脉之虚实以分之。 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厚,脉实有力,此实也。 假如病中多汗,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病久禀弱,脉虚无力,此虚也。 ”null(三)虚证实证鉴别null 阴阳辨证含义有二:一是辨证的最高纲领;二是阴阳辨证自己特定的内容。 (一)阴阳辨证是辨证的总纲 阴证---抑制、沉静、功能衰退、清冷、晦暗、在内、在下、不易发现等临床表现的里证、虚证、寒证。 阳证---亢奋、躁动、功能亢进、红赤、明亮、在外、在上、容易发现等临床表现的表证、实证、热证。 阴阳是对各种病情最高程度的概括,阴阳两纲可概括其余六纲,所以,阴阳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的纲领,即类证的纲领。四、阴阳辨证null1、阴盛证:寒湿等阴邪侵袭人体而致的实寒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四肢欠温,面色苍白,腹痛拒按,肠鸣腹泻,或痰鸣喘嗽、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舌苔白厚腻,脉沉弦或紧而有力。 〔证候分析〕 阴寒客于形体,阻遏阳气外达--畏寒喜暖、四肢欠温 阴寒凝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腹痛拒按 寒凝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面色苍白 寒邪伤及中阳--口淡多涎,肠鸣腹泻 寒邪客肺---痰鸣喘嗽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null2、阳盛证:阳热之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热证。 〔临床表现〕   壮热恶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或神昏谵语,或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滑数实。 〔证候分析〕 热邪内盛---壮热恶热 火热上炎---面红目赤 热扰心神---烦躁或神昏谵语 热结肠胃---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 热邪伤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 热入血分,迫血加速、妄行--脉洪滑数实null3、亡阴证:体内阴液严重丧失而欲枯竭所表现出的危重证候。 亡阴可以是在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也可因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不止、严重烧伤致阴液暴失而成汗咸而黏、如珠如油 --阴亡液脱; 口渴欲饮,目眶凹陷,皮肤皱瘪,唇舌干燥,小便极少 --失于濡润; 汗热,虚烦躁扰,身温恶热,面赤唇焦,呼吸急促,脉细数疾等 --阴不制阳,阳热亢盛临床表现4、亡阳证:体内阳气极度消耗而欲亡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亡阳一般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但亦可因阴寒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还可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 4、亡阳证:体内阳气极度消耗而欲亡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亡阳一般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但亦可因阴寒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还可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 冷汗淋漓、汗质稀淡 --阳气极度衰微,固摄无权,津液外泄; 手足厥冷 --不能温煦; 面色苍白,舌淡 --阳气虚脱,不能上荣面舌; 呼吸气弱,表情淡漠,脉微欲绝--元气虚衰,鼓动无力。临床表现null亡阳证与亡阴证鉴别null 韩 XX ,男, 42 岁.三年来反复咳嗽,痰中带血,曾诊断为“肺结核”。来诊时症见形体消瘦,两颧红赤,咳嗽少痰,胸痛,痰中带血,口燥咽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写出:①辨证分析②八纲结论病案1null八纲结论:里证,虚证,热证 辨证分析:本证因痨虫蚀肺,耗伤肺阴所致.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失清肃,气逆于上,故咳嗽少痰;虚火灼伤肺络,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阴虚内热,虚火上火,故两颧红赤;热扰营阴则盗汗,阴液不足,失于滋养,则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null 病案2 徐 XX ,女, 39 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昨日起体温上升至 39.5 度 ,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写出:①辨证分析②八纲结论null八纲结论:里证,实证,热证,阳证 辨证分析;本证病初为表寒证,后因风寒之邪化热 入里而成里实热证。热邪炼液为痰,痰热壅阻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喘胸闷,痰多黄粘。里热炽盛,蒸达于外,故壮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热盛伤津则口渴.肠道失润则便秘,小便化源不足则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征 null病案3 林 X ,女, 30 岁.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腹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缓弱。 要求写出:①辨证分析②八纲结论null八纲结论:里证,虚证,阴证辨证分析:本证因劳累过度,耗伤脾气而致脾气虚。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输精、散精无力.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流注肠中,则便溏,水湿下渗,带脉失约,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肌体失养,面都失荣,故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中气不足则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 null 病案4 沈 XX ,男, 31 岁.三年前始见眼睑、面部浮肿,因未及时治疗,病情迁延,逐渐出现下肢反复水肿.近二月来,常感心悸、心跳而来就诊。症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心悸,腹部胀满,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腰膝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null八纲结论:里证,寒证 虚实夹杂证,阴证辨证分析:本证因久病失调,肾阳亏耗所致。腰为肾府,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故形寒肢冷,腰膝酸冷;阳虚气血温运无力,不能鼓舞阳气,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失权,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故下肢浮肿;水湿泛溢,阻滞气机,则腹部胀满;水气凌心,抑遏心阳,则心悸,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肾阳亏虚,水湿内停之征。 null病案5 李 X ,男, 27 岁.二年前因感受外邪,始见眼睑、面部浮肿,继则全身皆肿,曾住院二次,水肿仍反复发作。半月前因劳累过度,病势大发。现下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畏寒神疲,腰膝酸冷.食少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null八纲结论:里证,寒证 虚实夹杂证,阴证辨证分析:脾肾阳气虚衰,无以温化水液,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下肢浮肿。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不利;腰为肾府,肾阳虚,腰膝失于温养,故腰膝酸冷;阳虚形体失于温,则四肢不温,畏寒神疲;脾阳虚,健运失职,则食少、腹胀;湿渗大肠则便溏;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阳虚阴盛,水寒之气内盛之征。 病案6病案6 许某,59岁。咳喘反复发作18年,秋冬尤甚,咯痰稀白,胸胀闷,神疲乏力,劳则喘促加剧。三日前感寒,现发热,喘咳不能平卧,痰黄黏稠,渴不多饮,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要求:八纲诊断与证候分析。null证候分析——喘咳日久,咯痰稀白,神疲乏力,劳则加剧,自汗为肺气虚;近感寒邪,犯肺化热,痰热壅肺,肺失宣降,故见身热咳喘,痰黄黏稠,口渴,溲黄便秘之里热证。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为痰热内壅之象。 八纲结论:里证、热证、本虚标实证病案7病案7黎某,男,16岁。患者发热、咳嗽三天,头痛、恶风、有汗不多、痰黄口渴,咽喉痛,溲黄便干,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null 证候分析——患者发热恶风,头痛,汗少,舌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为外感风热之表热证。肺合皮毛,外邪袭表犯肺,肺失宣降而发咳嗽。热邪灼津,则口渴咽喉痛,溲黄便干。 八纲结论:表证、热证 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null非对立的两纲证候或三纲证候同时出现(表寒证、里热证)一、证候相兼证候相兼:八纲证候的兼见并存。(广义)广义证候相兼证候错杂狭义证候相兼在疾病过程中,对立关系的两纲证候同时出现(表里同病、寒热错杂等) (一)表里同病 (一)表里同病 表里同病: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1表证发展至兼见里证或外感病未愈,复伤于饮食劳倦等2内伤病未愈而又感外邪出现的原因:nullnullnullnull表里同病null表里同病null(二)寒热错杂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寒证的表现,又有热证的症状(寒证+热证)。 寒热错杂的形成:1先有热证,复感寒邪,或先有寒证,复感热邪2先有外感寒证,寒郁而入里化热null上寒--胃脘冷痛,呕吐清涎 下热--尿频、尿痛、尿短赤上热下寒上热--胸中烦热,频欲呕吐 下寒--腹痛喜暖,大便稀薄上寒下热寒热错杂null虚实夹杂:同一病人,同时存在虚证与实证的表现。 虚实夹杂的形成:(三)虚实夹杂1实证邪气太盛,损伤正气,而致正气虚损,同时出现虚证先有正气不足,无力祛除病邪,以致病邪积聚,或复感外邪,又同时出现实证。2虚实夹杂虚实夹杂虚证夹实实证夹虚正虚为次虚实并重正虚明显邪实明显null二、证候转化证候转化: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证候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易其位,相互转化成对立的另一纲证候。null证候转化--表里出入null证候转化--寒热转化null证候转化--虚实转化三、证候真假三、证候真假含义: 某些病人在危重阶段,可出现某些不符合常规认识的所谓假象,即与病理本质不相符的表现。假象实际是疾病的特殊表现。 辨证原则——“去伪存真”,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辨证。 内容:寒热真假、虚实真假 null(一)寒热真假--真寒假热null(一)寒热真假--真热假寒null真假寒热辨别要点了解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一般情况下,“假象”容易出现在疾病的后期及危重期。辨证应以身体内部症状及舌象等为判断主要依据,外部、四肢症状容易表现为“假象”。“假象”和真象存在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面色苍白而泛红如妆,时隐时现,而里热炽盛的面赤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为四肢厥冷伴随胸腹部灼热,揭衣蹬被;而阴寒内盛者则往往身体踡卧,欲近衣被。名案欣赏名案欣赏   徐国珍伤寒六七日,身热目赤,索水到前,置而不饮,异常大躁,将门窗洞启,身卧地上,辗转不快,要求入井,一医视为热,以大承气汤与服。余诊其脉,洪大无伦,重按无力。余曰:阳欲暴脱,外显假热,内有真寒,观其得水不欲咽,情已大露,岂水尚不能咽而反可咽大黄、芒硝乎?天气燠热,必有大雨,此证顷刻一身大汗,不可救矣。于是以附子、干姜各五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煎成冷服。服后寒战嘎齿有声,以重棉和头覆之,缩手不肯与诊,阳微之状始著,再与前药一剂,微汗热退而安。(《寓意草》清·喻家言)null分析: 假象——身热目赤,异常大躁,索水,脉洪大; 细诊——得水不欲咽,脉洪大而重按无力; 结论___内有真寒,外显假热,阳虚欲脱 治疗___回阳救逆null(二)虚实真假--真虚假实null(二)虚实真假--真实假虚虚实真假的辨别虚实真假的辨别1脉象的有力无力,有神无神;浮候如何,沉候如何。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舌质的嫩胖与苍老,舌苔的厚腻与否。胀痛的程度、久暂及是否拒按。言语发声的高亮与低怯。病人体质的强弱,发病的原因,病的新久,以及治疗经过如何。2354第四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第四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1、辨别疾病的共性 表里辨病位,寒热虚实辨病性,阴阳辨病类和证类,是对疾病反应状态的最基本的概括:是识别疾病的关键,为治疗指出方向。 2、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础 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而其他辨证分类方法则是八纲辨证的具体深化。null3、八纲辨证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实用性。 八纲辨证不是确立的八种证型,而是相互联系,交织变化,证候可以相兼,错杂,转化,可组合成许多复杂的类证纲领,适用于临床复杂多变的证候。 4、八纲辨证较为笼统 八纲辨证是定位不及脏腑,定性比较局限,不能包括燥、湿、气、血虚弱等辨证,必须与其他辨证方法相互结合。 八纲辨证标志中医辨证逻辑思维的完善。 病案分析一病案分析一王某,男,40岁。患者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已三年,冬季痛甚,痛时喜暖喜按,进热食痛减,食欲不振。今日起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要求:八纲诊断与证候分析。null证候分析——患者胃脘疼痛,喜暖喜按,进热食痛减,食欲不振,为脾胃阳虚之象。近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为外感风寒之征。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泻,舌淡苔白,为寒象。八纲诊断——表里俱寒证。病案分析二病案分析二黄某,女,38岁。患者常失眠多梦,头晕目眩,注意力不集中,手足麻木,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经期提前,色红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要求:八纲诊断与证候分析。八纲诊断——阴虚
/
本文档为【08中医 八纲辨证(本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